肥胖病从肺论治的思路
针灸减肥是当今针灸临床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对而言,算是一个较新的病种。因为古代治疗肥胖,大都是用药物治疗,几乎不用针灸。
关于肥胖病的病因,从古到今,除了先天禀赋、年龄、地域、饮食、劳逸、七情失调等因素之外,还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方面,往往只注意到脾、胃、肝、肾,几乎不涉及肺。如《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灵枢·大惑论》:“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李东垣《脾胃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丹溪心法》:“肥人多湿痰。”《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故痰生之。”(“肥人多痰湿”之论,也旨在责之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现今中医临证,也主要将肥胖病辨证分为胃肠实热、脾虚湿阻、肾气不足、肝郁气滞四型。 其中最主要证型是胃肠实热型、脾虚湿阻型;根据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制订并经修订的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阴虚内热等型;而在辨证分型中涉及肺的论述几乎见不到。
笔者认为,肥胖病缺乏按肺的辨证论治,是一个重大的学术缺陷。它既不符合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不切合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必须予以补充和更正。其理有五:
1.五脏之中,肺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功能正常,清气得以吸入,浊气得以排出。若呼吸功能减弱,吸入的清气不足,浊气排出减少,则上焦之清气必然不足,中焦的脾胃之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肺脾两虚。
2.“肥人多痰湿”,已经成为古今对肥胖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定论。然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可见,肺与脾的功能失调对于肥胖病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
3.肺外合皮毛,主毛孔的开阖及汗液的排泄。多数肥胖者往往因皮下脂肪肥厚,排汗机制差,所以比一般人都怕热。正因为如此,任何减体重的方法都离不开“发汗”这一环节。
4.肥胖病患者小便量常常偏少,所以,利尿也是中医治疗肥胖病的一个重要法则。肺还有“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肺气不足,必然会导致尿液生成障碍,且尿路难以畅行,以致尿少、身重、水肿。
5.肥胖病患者大便多有不畅甚或不通,构成“胃肠实热”或“腑热便结”的证型。肺与大肠相表里,无论是肺气虚无力推动大肠中的糟粕之物,还是肺热壅盛下移大肠,都会直接造成大便不畅抑或不通之势,导致排便障碍。
从肺论治肥胖主要考虑与脾的关系,子病及母重在治肺,母病及子的重在调脾,麻黄杏仁应用于减肥即是此意。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