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54|多想想他人
多想想他人
今天讲几句:“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财物方面的分配,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这样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在加给别人身上之前,先要问问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对别人的要求。
有句古话,今天依然被很多人奉为做事的“指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原意不是今天大家所理解的意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话成为一些人自私自利的挡箭牌。这句话原意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努力修自己,积德行善,否则人生几十年便是白白浪费了。但今天世人总是想获得太多,不断地求财、求名、求利,百般求索,总想着为自己或者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东西。有人说,在中国做父母是最辛苦的,原因是大多数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给后代,总是在最大程度地为后代着想,但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尽管有一部分父母的确是为自己而不顾后代的,不过他们为的是自己更好地享受,而不是为自己修德,其实这类父母更恶劣,因为他们不修德,也可能导致子女和身边人同样不修德。为子女的父母常常说天下父母心,但并不能说天下父母心就是对的。作为父母的,为子孙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要给子孙留什么,如何留。
如果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人”作为个体看,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修身,都要为完善自己不断努力。不过这里不是倡导大家追求完美,而是要求每个人要明白,要懂得开启修德之门。在世间中,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生命第一;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道德比生命重要,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尽头的,而道德是无尽头的。当然讲道德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话,只能对成年人说,不能对中小学的学生讲,因为作为长者和教师,要保证未成年人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既然“为己”就是修理自己,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就应该懂得不断舍去一些东西。我们生活在世上,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只有把一些东西舍去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物欲纵横的社会,很多人迷茫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是自己总想要得太多,大多数人只知道拼命得往外求,所以导致身心疲惫。一个人不懂得修德的最终结果,便是天地难容,可见修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小人之所以枉为小人,是因为不知道修德;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坚持修德。
如果把文中的“人”理解为人类,这句话的意思又不一样。假如人类不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大自然的关系,结果也会导致天地难容,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后把人类灭绝的一定是人类自己。
对照经典,我们当下有太多做法是在盲目地向往寻求,寻求身体感官和视觉上的刺激,比如一些风景区景观的设计,一些影视节目,都是为了吸引世人的眼球,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告诫我们,知识分子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目的,究竟自己在寻求什么?
爱自己和爱别人并没有矛盾,爱自己是小爱,爱众生是大爱;小爱中有大爱,大爱中有小爱。爱无大小,只要真诚、真挚、真心地修德,一切爱都是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