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狐狸”(或称狐),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是什么样。对于我而言,由于源自于童话作品、影视作品或是漫画游戏作品的熏陶,对于狐狸的标签本应该是:狡猾、聪明、灵活、英俊或是美丽。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了今天的主角——藏狐 Vulpes ferrilata !
藏狐,又称西沙狐、抄狐、草地狐。生活于海拔2000米至520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等环境之中。虽然藏狐称为“藏狐”,但在中国的青海、甘肃、新疆、四川、云南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只不过,它们在国内的最大种群仍在西藏。
藏狐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通常于白天进行觅食、交配等行为;到了夜晚,它们便会回到自己的洞穴休息。在找到配偶以前,这些“单身狐”是名副其实的“独行侠”,而一旦选定了配偶,则便会终身相伴,一起生活,共同捕食以及哺育后代。没错!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代表,可以算是动物界爱情的象征!
它们的食谱非常广泛,主要为鼠兔和啮齿类。一项研究显示,藏狐食物中95%为高原鼠兔和其它小型啮齿类,如松田鼠、高山鼠、苍鼠等;除此以外的残余物还有昆虫、鸟类和浆果。而另一项研究显示,藏狐的猎物还有沙蜥、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甚至麝、岩羊及家畜等大型哺乳动物。
藏狐的这一张脸着实是让我难以忘怀:方脸,厌世、生无可恋,被人称作颜值最低的狐狸。完全打破了我印象中对于狐狸的认知,也完美地对于“面瘫脸”进行了诠释。哪怕是和照片对视一眼,都仿佛像是被看穿了灵魂一般……
藏狐的“丑”,一方面大概是源自本身的脸型原因,而另一方面其实是为了适应高海拔环境中生存,特意为“抗冻”所需长出的浓厚毛发才更加显得脸方……再配上一对短耳朵和不算突出的吻部,各种元素拼凑在一起,是真的别具一格。
对于藏狐的这一脸表情,有人解读为“谜之镇定”,又有人解读为“睿智、优雅、俯瞰众生”……到底哪样的解读更加适合藏狐呢?说实话,我觉得它们可能是真的“傻”。别着急,看我在此先把原因罗列一下:
1、容易被抓:
藏狐目前的生存由于保护政策还算是比较安逸,但在此之前,它们可是猎人眼里的香饽饽:一身皮毛柔软且保暖性能好,一块肉加上套绳就能抓住它们……虽然这都是来自人类的可耻阴谋,但是它们还不吸取教训,直到现在仍然不怎么怕人,警觉性大概真的是有点差劲!
2、不会打洞: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细心的同学产生了疑问:刚刚在上面我明明说过它们晚上会回到洞穴进行休息的呀!不会挖洞的话,怎么能有洞穴居住呢?不错不错!如果有这样疑问的同学,说明确实认真阅读了呢!那么我就在此解释一下: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藏狐居住的洞穴并不是自己建造的——它们会寻找旱獭的巢穴,并且强占下来!顺带一提,藏狐的食谱里确实还有旱獭这一物种,于是我们便可以想象,藏狐在霸占了旱獭的房屋之后,还可能顺带填饱了自己的肚子……
3、捕猎能力弱:
藏狐主要食物来源是高原的啮齿类动物,高原上的鼠兔数量其实还是很多的,但是藏狐还真就偏偏经常抓不到……要不也不用去找一些浆果,昆虫甚至小鸟进行果腹。更惨的时候,它们甚至还会吃植物叶子和根。听说旱獭的肉有臭味,一定算不上好吃,而藏狐之所以会取食旱獭,这里的原因嘛……大概就是当天没抓到老鼠或者兔子吧……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它们真的不是大智若愚啊!不过,长得这么呆萌的狐狸,还真想好好在野外观察一次呢!期待工作室尽快开设新的路线,可以一起去看看这种蠢萌的小家伙!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