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系列:脑桥梗死、豆纹动脉梗死机制 | 解剖和示意图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淮左名都 作者:陈红兵
一、图解脑桥梗死机制示意图
PART
壹
脑桥供血解剖和示意简图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和脑桥支,以脑桥支数量最多。
脑桥支是基底动脉发出供应脑桥组织血液的许多小分支的总称,分为三组:
示意图1:脑桥动脉解剖立体简图,蓝色为旁正中动脉供血区,绿色为短旋动脉供血区,橙色是长旋动脉供血区。
示意图2:脑桥动脉解剖断面简图。
第一组是旁中央动脉,每侧4-6支,长约3mm。从基底动脉背侧发出,稍向后外侧行走很短距离,便从脑桥腹侧基底沟两侧进入脑实质。旁中央支是三组脑桥支中管径最细小的一组;但个别情况下,其管径也可能很粗,超过其他两组。
第二组是短旋动脉,每侧约5-10支,长约2cm。起自基底动脉两侧,沿脑桥腹侧表面绕行,于脑桥腹外侧进入脑桥组织,主要供应脑桥腹外侧面的一个楔形区域。
第三组是长旋动脉。每侧1-2支,长度在2cm以上。于基底动脉两侧发出,绕行脑桥表面,稍斜行向后上,至脑桥背侧穿入脑组织。管径一般比旁中央动脉粗,类似于短旋动脉。长旋动脉行程中,有时会发出分支与小脑前下动脉和上动脉吻合,是潜在的侧支循环通道。长旋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一起供应尾端的脑桥背盖;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头端的脑桥背盖。
简而言之,旁中央动脉分布于脑桥基底沟两侧,供应脑桥腹侧面中线旁组织;短旋动脉由脑桥腹外侧区穿入,供应腹外侧楔形区域组织;而长旋动脉分布于脑桥背盖区(示意图1和2)。
注:上述文字内容参考张致身主编的《人脑血管解剖和临床》,第二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PART
贰
脑桥梗死机制分类
基本类似于豆纹动脉梗死,主要是有以下几种机制导致脑桥梗死:
1、分支动脉远端病变
脑桥分支动脉远端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变,导致典型的“腔隙性梗死”;梗死灶呈较小的团块样,位于脑桥组织内部,直径不超过1.5cm;CT或MRI断面扫描成像时,显影不超过1个层面。
2、粥样硬化斑块累及分支动脉开口
基底动脉斑块(管腔狭窄或无狭窄)阻塞分支动脉开口,或分支动脉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导致整条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亦即是所谓的“粥样硬化分支闭塞”。CT或MRI断面扫描成像时,梗死灶累及 ≥ 1个层面,并延伸至脑桥表面,直径常超过1.5cm。
3、血栓闭塞分支动脉开口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时,可能闭塞一条或多脑桥条分支开口;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时,常闭塞多条分支。当累及双侧多条穿支动脉开口时,则引发双侧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临床可表现为典型“闭锁综合征”。
PART
叁
脑桥梗死机制示意简图
△示意图3:旁正中动脉区腔隙性梗死,梗死灶位于腹侧脑桥偏内侧。
△示意图4:短旋动脉区腔隙性梗死,梗死灶位于腹侧脑桥偏外侧。
△示意图5:长旋动脉区腔隙性梗死,梗死灶位于背侧脑桥。
△示意图6:旁正中动脉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黄色)闭塞。
△示意图7:短旋动脉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黄色)闭塞。
△示意图8:旁正中动脉变异,脑桥腹侧几乎都是其供血,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黄色)闭塞,可引发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示意图9:基底动脉非狭窄斑块(黄色)阻塞旁正中动脉开口。
△示意图10:基底动脉非狭窄斑块(黄色)阻塞短旋动脉开口。
△示意图11:旁正中动脉变异,脑桥腹侧几乎都是其供血,基底动脉非狭窄斑块(黄色)阻塞开口,可引起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闭塞脑桥分支开口
△示意图12: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阻塞旁正中动脉开口。
△示意图13: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阻塞短旋动脉开口。
△示意图14:旁正中动脉变异,脑桥腹侧几乎都是其供血,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阻塞开口,可引起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基底动脉狭窄斑块血栓形成闭塞分支开口
△示意图15: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小血栓形成(红色),血栓阻塞单侧旁正中动脉开口。
△示意图16:基底动脉狭窄斑块(血栓)小血栓形成(红色),阻塞单侧短旋动脉开口。
△示意图17:旁正中动脉变异,脑桥腹侧几乎都是其供血,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血栓形成(红色),血栓阻塞开口可引起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示意图18:基底动脉狭窄斑块(黄色)合并较大范围血栓形成(红色),闭塞多条双侧的基底动脉分支开口,导致双侧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基底动脉血栓栓塞闭塞分支开口
△示意图19:基底动脉血栓栓塞,血栓闭塞多条双侧基底动脉分支开口,导致双侧腹侧脑桥大范围梗死。
二、脑桥梗死临床影像实际案例
脑桥分支动脉远端病变(腔隙性梗死)
男,60岁
△MRA:基底动脉轮廓不规则,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T2WI和FLAIR:左侧脑桥腹侧中后部腔隙性梗死,除旁正中区外,梗死灶还累及部分腹外侧区。
女,79岁
男,42岁
△DWI:右侧脑桥中线旁的腹侧和背盖交界区腔隙性梗死。
女,67岁
粥样硬化斑块累及分支动脉开口(常规影像学评估)
【脑桥上部旁正中梗死】
女,66岁
△MRA:基底动脉轮廓不规则,管腔无明显狭窄。
△T2WI和FLAIR:右侧脑桥上部梗死,除旁正中区外,梗死同时累及部分腹外侧区。
【脑桥中部旁正中梗死】
女,62岁
△MRA:基底动脉轮廓欠规则,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DWI和ADC:右侧脑桥中部典型的急性旁正中梗死。
男,67岁
△MRA:基底动脉中段管腔狭窄(橙箭)。
△DWI和T2WI:左侧脑桥中部旁正中区较大范围梗死,并梗死灶延伸至背盖区。
男,69岁
△MRA:基底动脉中段管腔轻度狭窄。
△T2WI:右侧脑桥中部梗死,除旁正中区外,梗死还累及部分腹外侧和背盖区。
【脑桥下部旁正中梗死】
男,58岁
△MRA:基底动脉未见异常。
△DWI和ADC:右侧脑桥下部旁正中区急性梗死。
△T2WI(矢状面扫描):梗死灶延伸至脑桥背盖区。
男,71岁
△MRA:基底动脉近段狭窄(橙箭)。
△DWI和FLAIR:左侧脑桥下部旁正中梗死,并梗死灶向后延伸至背盖区。
【脑桥上部腹外侧梗死】
男,74岁
△MRA:基底动脉行程稍迂曲,管腔未见狭窄。
△DWI:左侧脑桥上部腹外侧区梗死。
【脑桥中部腹外侧梗死】
女,73岁
△MRA: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T2WI:左侧脑桥中部腹外侧区梗死。
男,52岁
△MRA:基底动脉中段管腔轻度狭窄(橙箭)。
△T2WI和FLAIR:右侧脑桥中部较大范围的腹外侧区梗死。
【脑桥旁正中 腹外侧梗死】
△MRA: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管腔未见狭窄。
△DWI和FLAIR:右侧脑桥上部腹外侧 旁正中梗死。
粥样硬化斑块累及分支动脉开口(管壁MRI评估)
【基底动脉管壁MRI未见异常】
女,65岁
△MRA:基底动脉未见异常。
【基底动脉非狭窄斑块】
△MRA:基底动脉轮廓欠规则,管腔未见狭窄。
△T2WI:左侧脑桥中部旁正中梗死。
△基底动脉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 增强,二维断面扫描):脑桥梗死层面,基底动脉背侧管壁偏心增厚(橙箭),呈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表现(T2信号不均一,邻近管腔的线条样纤维帽高信号,下方为低信号坏死核),T1呈等信号,可见纤维帽强化。
男,59岁
△MRA:基底动脉弥漫狭窄,远段(橙箭)和近段(红箭)管腔狭窄最为显著。
△DWI :左侧脑桥中部腹外侧梗死。
△基底动脉管壁MRI(T2WI和增强T1WI):脑桥梗死层面,基底动脉左侧管壁偏心增厚(橙箭),呈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表现(详见前文),可见偏心强化。
血栓闭塞脑桥分支开口
【基底动脉狭窄斑块血栓闭塞】
女,56岁
△急诊CT:双侧脑桥腹侧梗死,以右侧为著;基底动脉中远段高密度征(红箭,提示红色血栓)。
△急诊CTA:右侧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未见显影。
△急诊DSA和血管内治疗:经右侧椎动脉造影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闭塞(黄箭);支架取栓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后造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流恢复,基底动脉近端管腔不规则狭窄(红箭);下图是支架取栓和导管抽吸出的血栓。
△基底动脉近段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后DSA:基底动脉近段狭窄较前改善,部分残留狭窄。
【基底动脉栓塞性闭塞】
男,56岁;房颤
三、图解豆纹动脉梗死机制示意图和影像案例
穿支动脉梗死是一常见脑卒中类型,主要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外侧豆纹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直接发出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本文所述的豆纹动脉梗死即是指外侧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位于基底节的壳核中后部、部分内囊、外侧苍白球和尾状核体部。
因穿支动脉解剖结构细微,探寻其致脑卒中机制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基于活体的研究。在参照文献的基础上,笔者采用示意图和多种现代影像技术,并结合具体案例,试图解构豆纹动脉梗死的机制。
简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豆纹动脉梗死:
1、豆纹动脉远端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变,导致典型的“腔隙性梗死”;梗死灶呈较小的团块样,直径不超过1.5cm;CT或MRI断面扫描成像时,显影一般不超过1个层面。
2、大脑中动脉主干斑块(管腔狭窄或无狭窄)阻塞豆纹动脉开口,或豆纹动脉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导致整条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CT或MRI断面扫描成像时,梗死灶累及连续2个或以上层面,直径一般不超过2cm;但在穿支动脉共干变异情况时,则梗死范围可能较大。
3、大脑中动脉主干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时,可能闭塞一条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栓塞时,常闭塞多条穿支动脉口。累及多条穿支动脉开口时,梗死范围会较广泛。
注:本文难免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示意图和影像案例
案例1
豆纹动脉起始段微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示意图2
△示意图2:豆纹动脉起始部微动脉粥样硬化(黄色)闭塞,如果是变异的共干豆纹动脉开口闭塞,则会造成较大范围的基底节区梗死。
男,42岁
△MRA:所见颅内动脉未及异常。
△T2WI和FLAIR:右侧豆纹动脉梗死累及多个扫描层面。
△右侧大脑中动脉管壁MRI(T2WI和增强T1WI,血管断面二维扫描):所见右侧大脑动脉主干管壁未见异常增厚,未见异常强化。
大脑中动脉主干非狭窄斑块闭塞豆纹动脉
△示意图3:大脑中动主干局部非狭窄斑块(黄色)阻塞豆纹动脉开口,如果阻塞的是变异豆纹动脉共干开口,则可引发较大范围的基底节区梗死。
女,59岁
△MRA:所见颅内动脉未及异常。
△DWI:左侧豆纹动脉急性梗死累及多个扫描层面,梗死灶断面最大径超过2cm。
△左侧大脑中动脉管壁MRI(T2WI、T1WI和增强T1WI,血管断面二维扫描):左侧大脑中动脉局部上部管壁偏心增厚(橙箭),呈典型斑块表现(T2WI信号不均一,临近管腔的条状高信号纤维帽,其下方是低信号坏死核),可见纤维帽强化。
案例4
男,32岁
△MRA: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轻度狭窄;DSA: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异常。
△DWI:大范围右侧豆纹动脉急性梗死,累及多个扫描层面。
△右侧大脑中动脉管壁MRI(T2WI、T1WI和增强T1WI,血管断面二维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部上部管壁偏心增厚(红箭),呈典型斑块表现(详见前文),可见纤维帽强化。
△示意图4: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狭窄斑块(黄色)阻塞豆纹动脉开口,如果阻塞是变异豆纹动脉共干开口,可引发较大范围梗死。
案例5
男,37岁
△MRA: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远段狭窄(橙箭)。
△T2WI和FLAIR:右侧豆纹动脉梗死,累及多个扫描层面。
△右侧大脑中动脉管壁MRI(T2WI、T1WI和增强T1WI,血管断面二维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部上部和腹侧管壁偏心增厚(橙箭),呈典型斑块表现(详见前文),可见纤维帽显著强化。
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斑块合并血栓形成
△示意图5: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斑块(黄色)合并血栓形成(红色),闭塞一条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
男,63岁
△急诊CTA: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橙箭)。
△急诊DSA和血管内治疗:释放取栓支架(S AB,6*30mm)后造影(上部分图),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流部分恢复;回收取栓治疗后造影(下部分图),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主干局部狭窄(橙箭)。
△取栓支架取出的血栓。
△取栓术后第二日CTA: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狭窄(橙箭)。
△DWI和FLAIR:右侧基底节区大范围梗死,伴少量渗血
△示意图6: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栓塞,常阻塞多条豆纹动脉,引发大范围的豆纹动脉梗死。
男,78岁;房颤。
△急诊CT: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高密度征(红箭,提示红色血栓)。
△急诊CTA: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红箭)。
△急诊DSA和血管内治疗:取栓前造影可见血栓已经迁移到右侧大脑中脉主干分叉部(红箭);支架取栓(S AB,6*30mm)后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未见狭窄病变。
△取栓支架取出的血栓。
△取栓术后第二日CTA: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异常。
△DWI:右侧豆纹动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