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人的虚荣,对非洲的征服、统治与崩溃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推荐节目:现代政治的技巧》
欧洲强国法兰西虽然拥有强大的实力,但长久以来专注于争夺欧洲霸权和美洲殖民地的安全,并未在非洲有所拓展。直到1815年拿破仑战败之后,随着战争中海外殖民地的丧失殆尽,法国开始涉足非洲事务。对于法国来说,在非洲的扩张不仅仅是对领土的追求,更是一种服务于国内稳定的政治策略:
挽回拿破仑战争和普法战争失败之后法国低迷的国家声望,并由此提升法国政府的功勋,从而安抚国内起伏不定的革命情绪。
法国的入侵
19世纪之前,法国仅仅在西非圣路易港(今属塞内加尔)有一个殖民据点,而拿破仑战争不但使得法国丧失了大多数海外殖民地,更让法国承受了战败国的耻辱。
到了1827年,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陷入动荡之中,君主查理十世(Charles X)迫切希望发动一场较为轻松的战争,来拓展法国的领土和声望,从而舒缓国内紧张局势。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及利亚的奥斯曼总督侯赛因·伊伊(Hussein Dey)在债务谈判中羞辱了阿尔及尔的法国领事,给了法国入侵的最好借口。
阿尔及利亚的土耳其总督Hussein Dey羞辱法国领事,此事成为法国入侵的借口
1827年,法国舰队开始封锁阿尔及尔,1830年6月,法军在阿尔及尔周边登陆,击败了奥斯曼军队的微弱抵抗,随即胁迫侯赛因·伊伊将阿尔及利亚割让给法国。
不过,此次胜利并未阻挡革命的浪潮。1830年8月,法国国王查理十世在革命中垮台,波旁王朝终结。七月王朝建立,新上台的菲利普国王(Louis-Philippe I)为了提升自己在国内民众之中的威望,继续扩大对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其他地区的征服;1839年,法军开始入侵南部非洲的加蓬,并在此地建立了法国向南非洲内陆入侵的立足地。
1848年,法国又发生“二月革命”,七月王朝崩溃,菲利普国王也垮台了,法国变成共和国。不过,共和并未持久,经过一番杀戮和较量,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成功夺取了政权,并在1850年通过全民公决,变法国为帝国,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路易·波拿巴为了显示自己重振法国的政治形象,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希望通过战争的胜利巩固自己的威望。
出于这一目标,波拿巴加强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内陆的扩张,法军开始深入阿尔及利亚内陆,并向西非纵深推进,与此同时,法国也强化了对西非据点圣路易港内陆的扩展,在此建立了塞内加尔殖民地。
1870年,波拿巴皇帝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法国随后发生革命,重新变为共和国。不过,作为一个在战败中出现的政权,法兰西共和国的政局并不稳固,整个法国社会厌倦战败的耻辱,渴望国家的重新强大。为了恢复民众对国家实力的信心,更为了提升自身的民意支持率,法兰西共和国历届政府皆不惜代价地推动对非洲部落的侵吞,来强化自身的民意基础和政治合法性。
1874年,法国发动对西非内陆部落国达荷美的入侵;1880年,法国入侵刚果河以北;1881年,法国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北非藩国突尼斯;1883年,法国入侵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1893年,法国打败并控制科特迪瓦地区的土著;1900年,法国进攻非洲内陆乍得地区的部落;1909年,法国入侵乍得东部的达瓦伊王国;1912年3月,法国占领摩洛哥。
通过一系列的入侵行动,法国在短短20年内吞并了非洲1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似乎实现了“伟大法国”的再现。
由于失去了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法国迫切需要更多的殖民地证明自己的国力依在
19世纪末期法国人绘制之马尔尚少将率领法军穿越非洲的插图
法国的统治
不过,尽管法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但与英国人相比,殖民地并未给法国本身带来多少回报。这种缺乏回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法国缺乏英国那样的统治技巧,其倾向于以推翻传统权威,以垂直政府的方式管制非洲殖民地的民众,但后者的传统观念与法国完全不匹配。
在阿尔及利亚,法国的统治方式激起了当地穆斯林民众的强烈不满,伊斯兰教士阿卜杜·卡迪尔(Emir Abdelkader)率领民众反抗法国,法军用了17年,投入大量财政资源,才最终挫败这些抵抗;在乍得,法国殖民官员缺乏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法国体制也难以获得当地旧权威的认可,以至于法国对乍得北部和东部的控制基本有名无实;在法属苏丹,无论是法国文官和武官,当地殖民政府很难建立有效的秩序。这种缺乏回报的统治随着被殖民地的拓展,让法国的财政损失日益扩大。
对此,杰出的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Alexis Tocqueville),在仔细考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后(1841-1846),写下著名的《Travail sur l'Algérie》,宣称法国应效法英国,以非直接统治和族群分离的方式,通过因地制宜的不同法制体系管制殖民地,否则法国将难以承受统治殖民地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的统治是愚蠢、短视且代价沉重的
另一方面,法国控制的殖民地虽然领土广大,却大多数是人口稀薄、运输能力薄弱的内陆不毛之地。阿尔及利亚和法属西非的内陆是广袤的撒哈拉大沙漠,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经济价值极其有限。而且,法国非洲殖民地人口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法国殖民地面积是英国的1.5倍,但人口数量还不足英国的1/2,地广人稀的困境使得法国即便试图掠夺殖民地,也极度缺乏相应的人力和设施。
以法属刚果为例,19世纪末,法国殖民当局为了开放当地的经济价值,曾向30家法国公司作出大量让利措施,授予其大量的土地,以回应这些公司开发的承诺。然而这种开发却相当有限,虽然殖民者不惜动员极为野蛮的奴隶劳动,但大多数投资的公司仍亏钱,仅有10家公司获得了利润。因此,法国公司很难在除阿尔及利亚外的法属非洲殖民地有所成就。
殖民帝国的崩溃
与大英帝国的命运一样,两次世界大战严重摧残了法国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1940年,法国本土被德军攻克,德国扶植了亲德的维系法国,英国则支持戴高乐(Charles Gaulle)领导的自由法国——两个政府相互指责对方为叛国者。这使得法国各个殖民地陷入了维希法国与自由法国的内耗之中,法国人的自相残杀削弱了殖民政府在各个被征服民族心中的威信,刺激了殖民地的分离主义。
到了二战结束之后,法国已无力维持原有的殖民帝国架构,她不得不有所变更,以适应形势。1946年,法国宣布成立法兰西联盟,效仿英联邦制度,给予各个殖民地和保护地平等的权利,试图以此延续殖民帝国的存在。
然而,历史证明,这一策略的效果在时代大潮面前极其有效。1954年,试图镇压越南独立的数万法军,竟然在越南奠边府被越南反抗军歼灭,此役极大地鼓舞了各个殖民地民众反抗法国的胆量;1956年,英法重新夺取苏伊士运河的努力被美苏联合制止,此事预示着法国的殖民政策愈来愈不得人心;1958年,法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首府阿尔及尔发生大规模反法骚乱,骚乱被殖民者镇压之后,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抵制外国对殖民地政策的非议,延缓独立浪潮,法国于1958年9月宣布将法兰西联盟更改为法兰西共同体,由法国总统领导的共同体执行委员会领导各国,并让各个殖民地公投决定是否成为共同体成员国。
在公投过程中,由于西非殖民地几内亚公开拒绝加入共同体,法国立刻撤出在该地的一切技术设备、人员和资金,几内亚经济随即崩溃。这种惩戒实际上使得各个殖民地的公投具有被法国胁迫性质。结果,除几内亚以外的所有法国前殖民地都在公投中同意加入法兰西共同体。不过,胁迫带来的顺从终究无法长久,
1960年6月至11月,12个法共体成员国家先后正式宣告独立,到了1961年底,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科特迪瓦、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先后退出了法共体。在成员国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法共体也被迫于1961年解散。法兰西共同体的最终解散,标志着法国在非洲庞大的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然而,尽管法国放弃了非洲大多数殖民地的,但是,由于她依然无法舍弃阿尔及利亚。因为,对于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来说,阿尔及利亚并非一般的殖民地,这片土地上居住着高达100多万的欧洲人,在阿尔及尔等大城市中,法裔人口甚至占据了多数,无论从文化、历史,还是感情上,该地区都被视为法国本土在非洲的延伸,及大多数法国人心中不可失去的一部分。
因此,战后独立浪潮在阿尔及利亚延烧的时候,法国总理皮埃尔·弗朗斯(Pierre France)甚至表示,“我们为越南打了8年战争。够了,但为了阿尔及利亚,法国可以牺牲到最后一刻,她是我们永远的固有领土”,这句话显示出法国社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阿尔及利亚的决心。
不过,伟大的理想并不能舒缓现实的痛苦。1954年之后,阿尔及利亚人的分离运动逐渐超出法国人的承受能力,军事投入和军事开支开始急剧增加——1956年,为了维持阿尔及利亚的治安,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军队超过40万;1958年6月,法国的驻阿军队扩充到80万人,警察和治安部队则超过100万人。
阿尔及利亚动荡期间,法国政府的更迭速度,平均一年两个总理,政府陷入瘫痪
法国军队强迫大量阿尔及利亚人离开自己的山地家乡,迁往欧裔居住的平原,试图以此阻止恐怖主义的蔓延,但效果甚微
同时,为了镇压叛乱,法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构筑了大量电网、堡垒、观察所、雷场和电子报警器;动用了最野蛮的手段,迁徙一百多万阿尔及利亚人到平原地区。但是这些措施收效甚微,不但叛乱未能消弭,法国的财政也陷入了崩溃。法国保卫阿尔及利亚的行动,使得法国军费高达财政支出的30%以上,造成了法国本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政治动荡,四年之内更换了八位总理。
到了1959年10月,法国在财政破产、政治动荡的困境下,总统戴高乐被迫承认阿尔及利亚的自决权,并于1962年3月18日与阿尔及利亚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正式承认阿尔及利亚的主权。
至此,显赫一时的法兰西殖民帝国的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