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名将柳仲礼:在本可成为救世主的时候活成了现实版的花铁干(下)
救赎?
侯景知道自己只是掌握了朝廷,还得摆平地方,于是对柳仲礼委以重任,让他回到司州,继续当刺史;同时,留用柳敬礼为护军将军,作为人质。
柳敬礼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好人,也是地方一霸,当年襄阳传唱的“柳四郎歌”,讲的就是这位爷平日里贩卖人口的破事。
但是在打仗的时候,柳敬礼比他的兄长努力多了,经常冲锋陷阵,有威名。
为柳仲礼践行那天,侯景抓着他的手,说:“天下之事在将军耳。郢州(治所在现在的湖北武昌)、巴西(治所在现在的四川阆中)并以相付。”这两处都是侯景尚未拿下的地区。
他说对了,没有军队的柳仲礼的确还有改变天下的能力,但不是以后,而是当时,因为柳敬礼已经和柳仲礼商量好了,就在这场践行宴上发难,只要柳敬礼抱住侯景,柳仲礼拔出佩刀一刀下去,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他们兄弟俩在过去的一切罪孽在世人眼中都可以从此一笔勾销了。
当初听到计划,柳仲礼也同意了,他觉得弟弟有想法,有勇气,大概也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
可该他发挥的时候,目睹侯景守卫森严,他再一次失去了杀身成仁的勇气,就像当初拒绝将领们的请战那样,对弟弟充满暗示的目光,他又选择了熟视无睹。
当他放过了这最后的成为英雄的机会,耻辱的标签就注定伴随着他的余生了。
第二春?
柳仲礼没有回义阳,而是去了江陵,那里有一位令侯景忌惮的大佬,武帝七皇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当初侯景一解决粮食危机就敢总攻京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道萧绎奉诏撤军了。
和柳仲礼同行的还有萧绎的老部下王僧辩。请战不果和怒斥柳仲礼的诸将里,有他一个。他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侯景,什么叫放虎归山。
也许不回义阳直接去江陵本来就是王僧辩劝说的吧,只要柳仲礼辅佐萧绎当上皇帝,他一样可以成为大梁的大功臣,大忠臣。
当时萧绎也不轻松,他因为攻打侄子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而被萧誉的弟弟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攻打,正是用人之际,柳仲礼来得正好,萧绎任命柳仲礼为雍州刺史,出镇竟陵(今湖北钟祥),攻打萧詧的治所襄阳。
当时的竟陵郡守叫孙暠,本也是柳仲礼在司州的部下,但柳仲礼发兵勤王后,他就叛投了西魏。
这时候的柳仲礼已经学会了坐观成败,并没有积极出动。直到南阳太守杜因为背叛萧詧而被萧詧攻打而求援,柳仲礼才出兵,以别将夏侯强为司州刺史,守义阳;自己率军到安陆,太守柳勰投降;再派司马康昭去竟陵讨伐孙暠,孙暠再次反水,抓住西魏派来协助镇守的大都督符贵及戍卒投降。柳仲礼命部将王叔孙为竟陵太守,与孙暠一同守城;将自己的妻儿安置在安陆,以长史、副军将军马岫为安陆太守,与他的弟弟柳子礼一同守城;以轻兵屯漴头(今安陆西北20里),亲自率步骑兵一万,准备攻打襄阳。
这架势,他仿佛又找回了当初的感觉。
天高侯景远,忘了侯景吧,忘了老皇帝和老上级吧,忘了因为侯景而死的韦粲韦表哥吧,忘了仍然想杀侯景的柳敬礼后来终于死在了侯景手里如愿成为了污点英雄吧。
萧詧急了,请求西魏救援。西魏权臣宇文泰本就因为被孙暠耍了不痛快,派出了车骑大将军泉仲遵、崔谦、开府仪同三司杨忠、荆州刺史权景宣、行台仆射长孙俭等一系列大将来找柳仲礼唠嗑。
后面的事情就成了西魏诸将的实体教学现场,柳仲礼和他的军队、城池仿佛被他们画在小黑板上指指点点,一切尽在他们掌握。
西魏首先攻陷随郡,围攻安陆。曾经连父亲都不顾的柳仲礼这次却无法淡定了,赶紧回军拯救自己的家属,结果被杨忠的两千骑打败。看到亲自带头冲锋的杨忠,不知柳仲礼是否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柳仲礼和他的军队都被西魏俘虏了。
于是,他的小弟们也失去了坚持的理由:马岫以安陆投降。王叔孙杀了孙暠以竟陵投降。司州的夏侯强倒是没被西魏拿下,但不是因为他守土有方,而是因为同样想摘桃子的东魏抢先了一步。
萧詧得救了,萧绎也吓得派儿子萧方略入西魏朝见。
复苏
柳仲礼兵败被俘了,但他的故事,竟然还没有结束。
宇文泰待他以客礼。先前杨忠对他也很好,但他却反过来对宇文泰告杨忠的黑状,说杨忠大肆掠取金银财宝。宇文泰念杨忠有功未予重罚,但杨忠却怀恨后悔,觉得梁朝人都不可信,于是后来俘虏了萧纶等人,都直接杀了。当时萧詧已经是西魏的傀儡皇帝,曾蒙萧纶搭救,但杨忠一点面子也不给。
从勤王不力到反噬恩人,明明都是柳仲礼犯的错误,却都是萧纶背锅。
然后……柳仲礼又做了一件事,一件真正的好事。
在王僧辩辅佐下,萧绎荡平侯景,果然当上了皇帝,史称梁元帝。侯景直到败亡,都对自己“破柳仲礼于南岸”的胜绩念念不忘。
但梁元帝为了与梁武帝八皇子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争位,不惜与西魏联合,趁萧纪领兵在外与自己对峙,请宇文泰发兵入蜀偷萧纪的家。宇文泰因遭到南郑守将随郡王萧循的坚决抵抗,想下令一旦城破,就屠城,只要保全刚归顺自己的名士刘璠一家。
刘璠原本是萧循的老部下,只因奉命去见萧纪,回城时赶上萧循被西魏军包围无法入城才只能向西魏军投降。他哭着劝宇文泰收回成命,宇文泰不答应,他就不退下。
这时候,在宇文泰身侧侍立的柳仲礼说话了:“此烈士也。”古人说的烈士指的是有节气和壮志的人,和现在说的意思不大一样。
宇文泰说:“事人当如此。”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敲打柳仲礼不懂为臣之道,负了梁武帝。
宇文泰最终收回屠城命令当然是刘璠的功劳,但柳仲礼是不是算送上了一记漂亮的助攻呢?也许从刘璠身上,他也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后记
而再之后的事,虽然和柳仲礼有些关系,但他已经彻底沦为了看客。
杨忠把因他而起的对梁人的恨意又延伸到了梁元帝身上。承圣三年(554年)末,他奉命攻陷江陵,活捉梁元帝。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被立为梁敬帝。
本来这时候梁敬帝的头号辅佐大臣应该是王僧辩,但王僧辩在之前已经被一位叫陈霸先的大佬袭杀取代了。没多久,陈霸先就篡梁称帝,建立陈朝。
侯景之乱之初,陈霸先并不拔尖,官职不过始兴太守。他起兵的时候,广州刺史萧勃还劝阻他:你看人家十万精锐兵马的勤王大军都败了,你去送死吗?
陈霸先说:我不能坐看京城沦陷。
后来对侯景的作战时,陈霸先又说:我要吸取柳仲礼和韦粲的教训,赶紧在青塘扎营。
就这样,陈霸先通过吸取柳仲礼的教训,一步步走上了原本属于柳仲礼和王僧辩们的人生巅峰。
而柳仲礼呢,连北朝史书都懒得记载他在北朝的待遇,即使他的儿子柳彧在《北史》《隋书》列了传,对他也只是一笔带过,只说他最后回到了河东老家。
河东郡,正是河东柳氏的郡望。“河东狮吼”的女主角,不就姓柳么?
直到柳仲礼的孙子柳凯墓志出土,我们才得知,柳仲礼在西魏最后的待遇,是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襄阳侯。
他竟然富贵善终了。只是不知当陈霸先称帝的消息传来,他作何感想。
如果韦粲立寨那天,没有起雾……
如果自己派去帮韦粲的是个靠谱的将领……
如果青塘大战那天,自己那一矛刺了出去……
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呢?
英雄和狗熊的距离,原来只有那么短啊……
那个原本最有资格成为头号功臣站在舞台中央,甚至最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乃至更进一步的,明明应该是他啊。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功业夭枉,身名埋没。
——庾信《哀江南赋》
申子,就是柳仲礼的小名。
论者以为梁祸起于朱异(梁武帝朝奸臣),成于仲礼。……仲礼始终之际,其不副也何哉?岂应天方丧梁,不然,何斯人而有斯迹也。
——《南史》
就连他的亲弟弟柳敬礼,临死的时候也骂了他一句“老婢”。
柳仲礼的故事,充分告诉我们:《连城诀》里的花铁干、《驴得水》里的周铁男这样前勇后怂的人格,真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原来,只有近距离感受过死亡后还能坚持下来的勇敢,才是真的勇敢。
IOS系统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