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 [中唐·无名氏·五古]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六首》,啰唝( luōhǒng)曲,词牌名,五言体又名“望夫歌”,七言体又名“江南曲”、“江南意”等。兴起于唐代,据《词谱》所引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所建。《啰唝曲》,刘采春所唱,皆当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绝句,一名《望夫歌》。元稹《赠刘采春》便有“选词能唱《望夫歌》”句。一说本诗乃刘采春所作,但《唐诗鉴赏辞典》不采此说。
这是一组组诗, 这六首诗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以商人妇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妻子因丈夫久出不归而在闺中天天思念的情形,表达了主人公盼望远方夫君早日归来的切切之情。其一、其三、其四便是其中的三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不喜欢这秦淮河,真讨厌长江上的船。秦淮水:秦淮河,流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城内,向北通往长江。生憎:极厌,偏恨。首联即很奇怪。为什么女主人翁这么憎恶长江水和秦淮河呢?“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载了我的夫婿去了,长年累月不归家。尾联揭晓了答案。原来,这位女主是商人妇,女主的夫婿通过了这江河,通过了这船去外地做生意,而且长年累月地不归家。其一这首五言诗,是采用了否定之否定的写法,实则通过了商妇的怨恨,表达了其对夫君深深的眷恋,盼望夫君早日归家。“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切勿嫁作商人妇,常把金钗当占卜的金钱。卜钱:占卜的金钱。金钱两面的图案不同,古人以为投掷金钱,观察它落地后的状况即可预测吉凶或归期。当(dang)卜钱:抵作给卜卦人的报酬。不要嫁给商人啊!连“我”占卜夫君什么时候归家的费用都只好用金钗来抵充。唐代商业日益发达,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位女主人翁实在是怨恨夫君,因丈夫在外经商长期不回家,妻子在家想念,请卜卦人占卦,又因生活困难,只能以金钗抵作卜钱,连女主自己的生活都要没有着落了。“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每天都在江口盼望,几次都错认他人船。女主殷勤地盼望夫君归家,实在忍不住都已经每天都在江口盼望,但希望来的大失望更大,几次都错认他人船。其三这首五言诗,殷切盼望自己的丈夫归家,但丈夫就是不归,连自己的生活都要没有着落,表达了女主人翁既怨恨更盼望早归的迫切心情。“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记得那年你我离别的时候,你说你要去桐庐居住(经商)。“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去了桐庐后音信全无,如今收到来自广州得书信。但是这几年没有收到桐庐的信息,如今却收到了“你”从广州来的书信。其四这首五言诗,极写夫婿行踪不定,表达了女主人翁对夫君无可奈何的怨恨,以及深深的惦念。《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是唐朝无名氏诗人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中的三首诗。这三首诗描写商人妇在丈夫离开后的思念和怨恨的心态。白描写法,自然生动,富有民歌风味。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