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仄尾”究竟是律调还是非律调,唐诗中的名篇全是格律诗吗?

下面是一位自诩不凡的“格律大师”的一段“格律圣旨”。

“如“世情只益睡(仄平仄仄仄),盗贼敢忘忧”;岑参的“情开万井树(平平仄仄仄),愁看五陵烟”;王湾的“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风正一帆悬”;韦应物的“浮云一别后(平平仄仄仄),流水十年间”……例子简直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格律诗,可见三仄在格律诗中并非绝禁出现。

——因为,“这些(指上述四例唐人古体诗)都是格律诗”,所以,“可见三仄(尾)在格律诗中并非绝禁出现”难道这样的因果推理逻辑严谨吗?不觉荒唐吗?能比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及“平仄竿”截句法“足信”吗?

“三仄尾”究竟是律调还是非律调?

首先,人家探讨的是“三仄尾(即句末三字脚连用三个仄声字)”,“格律大师”却把三仄尾格律诗病与“句中句前“三仄”混为一谈,偷梁换柱手法实在是“高”得离奇!须知,句前,句中的三仄是格律宽格变格之例,句末三仄不在格律宽格之例,难道会是一样的吗?

句前、句中三仄属于格律平仄正格变格而来的宽格。例如五言宽格仄仄仄平平,是正格“平仄仄平平”第一字变格而来。再如七言宽格平平仄仄仄平平,是正格“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三字变格而来。依据“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平仄变格原则,句前与句中的三仄,在格律诗宽格之例!

句末三字脚三仄(仄平仄仄仄,不在格律诗宽格变格之例,是“非律调”格律诗病!

其实,仄平仄仄仄是正格仄平平仄仄第三字平变仄而来,在三仄尾(句末三字脚连仄)之例,属于“非律调”变格,不在平仄格律客观之例!

什么是正格与宽格,请看下面图文分解。

初学者可利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句法,不难截取出如下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正格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黑体字表示按律句字数截取的平仄正格。不难发现,此律句的双数位置(第二、四字)为“平仄”交替。正格第一字由仄变平,就是宽格平平平仄仄,不在孤平、三字脚孤仄、三平尾、三仄尾格律诗病之例。

宽格仄仄仄平平是正格平仄仄平平第一字平变仄而来,也不在孤平、三字脚孤仄、三平尾、三仄尾之例!

再利用格律诗律句双数位置平仄“(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同)”、“(韵句末字必须是同韵部平声字)”规则,不难截取出如下五言律绝正格平仄: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再将上述五言律绝正格复制粘贴在一起,就是五言律诗正格平仄了!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最后依据“前宽后严,仄宽平严”,“一三五慎变,二四六忌变”的平仄变格原则,在适当单数位置进行平仄变格,且变格后不能出现“孤平(五言和七言句末三字脚或句中两仄夹一平)”、“孤仄(单指三字脚两平夹一仄)”、“三平尾(三字脚连平)”、“三仄尾(三字脚连仄)”,确保变格后五言双数位置(第二、四字)“仄平”或“平仄”交替,七言双数位置(第二、四、六字)“仄平仄”或“平仄平”交替。同时满足以上平仄变格条件者,就叫做“平仄交替”,简称“”。否则为变格出律失替,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称为“非律调”,且不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工具检验,在今人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每试不爽!

上述五言正格平仄,在变格后,同时满足平仄“替对粘韵”者,才是名副其实的宽格格律诗,缺一不可,否则是不拘平仄的古体诗。符合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宽格变格如下(中表示可平可仄):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可见,只有第一字可变格,其余位置变格就会出常见的平仄出律失替、失对、失粘、出韵的诗病。五言格律诗较七言格律诗难写,就难在允许变格的位置较七言少。因为七言开头三字两仄夹一平,不在孤平之例,故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工具检验!而五言无论什么位置的孤平都不能顺利通过平仄工具检验。这说明孤平、孤仄是否犯格律之忌,看变格位置是关键!

唐诗名篇全是格律诗吗?

唐诗是否全是格律诗?请看认真仔细地看完下文分解,自有分晓!

村雨

[作者]

杜甫 (唐)

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

松菊新沾洗,茅斋慰远游。

请看诗中“三仄尾”例句:

世情只益睡,仄平仄仄仄(犯孤平)

盗贼敢忘忧。仄平仄仄平(犯孤平)

例句平仄格律分析如下:

上句三字脚位置“只”,按律当平却仄,导致三仄尾(仄仄仄)“非律调”!

五言上下句开头三字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属于孤平格律硬伤,句中明显平仄失替!

“益”、“忘”处于上下句双数位置,明显同仄失对!

句中平仄失替,上下句平仄失对是古体诗常见现象

再看第二例:

登总持阁

唐 ·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请看诗中例句:

晴开万井树,平平仄仄仄

愁看五陵烟。平平仄平平

上句三字脚第三字当平却仄,明显失替!

上下句双数位置(第二字)明显同平失对!

平仄失替、失对,难道能是格律诗吗?

再看第三例:

次北固山下

唐 ·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看诗中例句:

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

风正一帆悬。平平仄平平

首句三字脚同样的连仄(仄仄仄)而导致平仄失替!

上下句双数位置(第二字)明显失对!

再次证明古名人也会写不拘平仄“替对”的古体诗,古名篇也不全是格律诗!

正(拼音:zhèng、z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1]。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2],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读zhēng。

《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是“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许慎认为“正”就是纠正,使恰当。

因此,古时“正”,即“征(zhēng)”,属于平声字,诗中作使动词“使……”讲。有此可知,“风正一帆悬”,即:风使一帆悬挂飘动之意。并非指风“端正(zhèng)”一帆之意!

最后看第四例: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请看诗中例句:

浮云一别后,平平仄仄仄

流水十年间。平仄仄平平

“一”、“十”在古韵中属于入声字为“仄”,“一”当平却仄而失替,明显为古体诗中常见的“三仄尾”不拘平仄现象!

再看诗中又一句例:

何因北归去,平平仄平仄(犯孤平)

淮上对秋山。平仄仄平平

上下句双数位置(第四字)“归”与“秋”明显失对!

第七句与第六句第四字双数位置“归”与“已”明显失粘(当平仄相同却平仄相反)!

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已明确论述了三仄尾”属于“非律调。诗词网站工具检验也明确显示无论五言或七言,句末三字脚连仄(仄仄仄)不能顺利通过平仄格律客观检测平仄失替、失对、失粘、五言孤平,七言三字脚孤平及句中孤平等,都是不拘平仄的古体诗常见现象。因此,上述古人古体诗名篇不胜枚举,唐诗中的名篇不全是格律诗,古名人名家也会写不拘平仄押韵规则的古体诗。截图佐证如下。

有人说启功先生是书法家,不是诗词理论家,《诗文声律论稿》及“平仄竿”理论不足信。但其格律理论及“平仄竿”截句法,完全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正格平仄的用字组句原理,在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每试不爽!能通过诗词网站工具客观检验和实践证明的平仄格律理论难道不是科学真知吗?与启功先生“是书法家,不是格律大学问家”有毛关系呢?难道自诩“格律大师”的人在头条罗列古体诗张冠李戴为格律诗,搞家长式一言堂才可“足信”吗?

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也说到:古体诗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截图佐证如下。

还有人说诗词网站工具检测“不足信”。

须知,计算机智能化检测集中了历代格律诗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研究结晶,较格律诗早期阶段相对科学、全面、准确、可靠、迅速!不足之处在于多音字、词性对仗需要人工识别。只要将多音字与诗句语言环境结合,不难排除平仄误判。词性是否相同,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文字知识,但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会网页搜索的人一查便知,并无大碍。

至于意境主旨,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也能借助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及富于情感色彩的字词,也不是难事。况且意境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没有统一审美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也说服不了谁,谁的主观“意境”再造,也代替不了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真切感受,甚至与作者情感完全背道而驰,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和时间论争谁优谁劣!论争了那么漫长岁月,至今除了吹捧出来的“诗人”,“意境第一,不拘平仄”论者,又有谁的诗作能比肩古人的古体诗名篇呢?只有伟人和老一辈革命家诗作能比肩或超过古人古体诗名篇罢了!

综上所述,自诩不凡的“格律大师”罗列一大堆古体诗“非律调”句例,企图以古名人古体诗名篇只言片语作“证据”证明不拘平仄的古体诗是“格律诗”。在自诩不凡的“格律大师”眼中,平仄失替、失对、失粘的诗,都是“格律诗”,动辄以“格律大师”的装腔作势,到处教训别人读书没有他自己“读多读懂”,没有他自己“学识渊博”,要别人去“多多百度一下”,岂不滑稽可笑!误导忽悠格律初学者的人,还大言不惭地吼叫别人是“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究竟谁是谁非呢?理论依据和事实明摆着,明白的读者们心中自然是有杆秤的吧!

(0)

相关推荐

  • 老觉得黄巢不第后赋菊诗平仄不符合格律,有同感的吗?

    哈哈,不是所有的唐诗都是格律诗. 黄巢原诗: 待到来年九月八,(三仄尾律句) 我花开后百花杀.(大拗律句) 冲天香阵透长安,(律句) 满城尽带黄金甲.(律句) 这是一首标准的入声韵古体诗绝句,简称古绝 ...

  • #敬请酌词炼句# 只须稍加改动,打油诗很...

    #敬请酌词炼句# 只须稍加改动,打油诗很容易成名副其实的格律诗! 书香淡淡思绪远 平平仄仄平仄仄 对联出句双数位置当"平仄平"交替,且"平仄仄"失替!何也?&q ...

  • 格律诗鉴别客观标准是平仄“替对粘韵”,还是古今名人只言片语

    #师者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市场上没有统一度量衡,一切就会乱套.格律诗与古体诗的体裁分类也不例外! 鉴别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客观标准 平仄的"替对粘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格 ...

  • 写诗、填词、作对联要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吗?为什么?

    设定格律並不是多此一举. 格律的规定是基于声韵的高低起伏,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更加有美感,而三仄尾和三平尾确实读起来不好听. 个人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请参考.

  • 古典诗词三平头三平尾三仄尾怎么讲?

    旧体诗中的平仄排列有多种组合,有个组合是律句,有的组合是律句的变格或者拗体,有的则不是律句. 抛开古体诗,单说格律诗(近体诗). 三平头,在有些句式中不是律句,在有的句式中是律句. 三平尾,是大忌. ...

  • 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问题: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前言 三平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一般称之为三平调.三仄尾是指结尾三个字都是仄声.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对联本身并不严谨,三平调. ...

  • 徐文德‖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也谈格律诗的三平尾与三仄尾 徐文德 西周时代,有一个青年,以捕鱼为生.每天他都早早起来,带着他的鱼叉,鱼网来到河边捕鱼.尽管他的工具简陋,但凭着手疾眼快的身手和娴熟的技术, ...

  •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什么是"三仄尾"? 所谓"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指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 ...

  • 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什么是"三仄尾"? 所谓"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指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 据说三仄尾是形成格律诗的萌芽阶段,由南北朝时期永明 ...

  • 孙福奎‖也谈三仄尾、三平尾

    也谈三仄尾.三平尾 也谈三仄尾.三平尾 孙福奎 三仄尾.三平尾是一个术语,是写作诗联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三仄尾,指格律诗或对联的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调.三平尾,则指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 ...

  • 也谈三仄尾、三平尾

    孙福奎 三仄尾.三平尾是一个术语,是写作诗联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三仄尾,指格律诗或对联的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调.三平尾,则指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 我们读古代格律诗可发 ...

  • 【诗词学堂】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3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诗词学堂 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什么是"三仄尾"? 所谓"三仄尾&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