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医案11

有位叫王蓬雀的小同志在三十出头,患了咽喉病十几天了。张景岳看到这位同志的时候,也愣了一下,为什么呢?您看这哪儿是一般的咽喉炎啊(中医叫喉痹),这位整个脸都肿了,脖子也变粗了,喘气很急,声音也哑了,喉咙里都肿了,连喝水都费劲了。嘴里还起了口疮(口腔溃疡),这份儿疼啊,简直无法忍受,直把这位蓬雀同志疼到了什么地步呢?他需要用一个丫环来靠着后背,不能躺下睡觉已经几天了。

张景岳看了,也觉得很严重,于是就开始诊脉,手一搭脉,张景岳就知道了,这位是个虚证,因为他的脉又细 又数,微弱得厉害,以前好多中医都认为数脉是热,就是我们的张景岳同志重新把张仲景的脉法又给整理出来了,他说这人如果虚弱得厉害的时候,元气大虚,这脉也是数的,各位需要识别啊。这就是人家张景岳提出来的。

再问这位蓬雀同志什么问题,他的声音简直轻微得象不能发声(声微似不能振者),张景岳又忍不住问了一下:“你这些天都服用了什么药物啊?”丫环赶快把其他医生开的方子拿了过来,张景岳一看,都是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之类的苦寒药物。张景岳明白了,这个患者本来体质是阴虚,结果病了以后用得都是苦寒之药,这就使得下焦更凉了,肾经里寒冷得象冰窟一样,阳气飞腾,跑到了上焦来了。这个病,如果再稍微晚一些,或者再继续服用苦寒之药,就要出问题了。

于是,张景岳马上就给患者开了镇阴煎,熬好药后,用冷水给冷却一下,然后让患者喝下去。这个镇阴煎是什么方子呢?它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放在新方八阵的热阵中,方子的组成是:怀牛膝 + 熟地、泽泻 + 制附子、肉桂、炙甘草。这个方子里面的熟地用得很多,张景岳说要一到二两,这儿份量现在看可能很大,但是这是经验,这种情况熟地就是要大量地用,几十克是正常的。

熟地这味药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讲。实际上,熟地和生地是一个药材,都是地黄,这是中医使用的最早的药材之一了,早在张仲景的汉代就用了,生地黄是可以起到滋阴、凉血的作用,如果把生地黄给蒸熟了,就变成了熟地了。具体的蒸法也非常的复杂,是要把生地黄放入锅里,洒上酒,然后蒸,蒸完了,拿出来,放在太阳下暴晒,然后在重新拿回去蒸,再暴晒,这样一共作九次,做成的就是熟地了,所以各位看清朝时候的医案,好多江南的医家开方子都是“九蒸熟地”、“九制熟地”、“九地”的,就是说要炮制得法。您该问了,有必要这么麻烦吗?其实这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方法,现在通过分析,发现炮制前后的地黄中有效成份的含量明显的不同,可见古人是通过经验与效果来改进这些工艺的。由于熟地是补血的,如果和一些去除外邪的药物一起用,就可以在把外邪去除以后,立刻由阴血来补足,比如在著名的阳和汤里,熟地是和麻黄一起用的,当麻黄把邪气散出后,即由熟地来填补正虚的情况,这个方子对治疗寒性的闭塞性脉管炎、阴疽、慢性骨髓炎等的效果都非常的好。其实生地和熟地都对风湿有驱除的作用,有的老中医用生地80克,配合一点附子、麻黄等热药,治疗风湿,效果非常的理想。我们的张景岳那是古今医家里面对熟地的应用最有心得了,经常随证使用,疗效非常的好,所以后来人送外号“张熟地”。

在这个方子里面,张景岳使用60克的熟地,目的是赶快把患者的肾阴给补回来,他认为患者的咽喉肿痛是因为肾阴虚,导致的肾中阳气无所守,本来肾中的阴阳是抱在一起的,现在阴没了,阳当然就飞了,飞向哪里了呢?火性炎上,是向上飞,所以就出现了咽喉部位的肿痛,这个道理看似玄妙,但是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这种患者什么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吃了很多,越吃越重,反复地发作,有的几乎治疗了几年,当然,不都是咽喉肿痛,还有口腔溃疡,多少年都不好,其中就有这样的。方子里还用了牛膝,牛膝是味补肝肾,强筋骨的药,药性是往下走的,所以如果下焦有虚弱之证,尤其是下肢,那么用了牛膝的效果就更好了,牛膝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之分,怀牛膝的滋补作用强,川牛膝的化瘀通络作用强,张景岳这里用的是怀牛膝。

方子里的炙甘草有通血脉的作用,同时甘草可以利咽消肿。泽泻是泻肾经的水湿的,张景岳把熟地和泽泻一起用,用的是金匮肾气丸的思路,使得熟地补肾却不增加水湿,方子里的附子和肉桂都是补肾阳的,用的量都不大,就一二钱,这是稍微的补点阳气,您该问了,上面都肿这么厉害了,还补阳?其实这叫“引火归原”,这是中医理论的妙处,尤其是肉桂,用了以后,能够把上焦的虚火给引下来,这是屡试屡效的方法。

这个方子张景岳是用来治疗吐血的,这种由于肾精大虚,阳气飞散导致的吐血,常常是来势凶猛,非常的骇人;同时还治疗阴虚导致的喉痹。但是在治疗喉痹的时候,要把药放冷了再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这么服药不至于引起上焦的难受。这个方子的灵感其实来源于金匮肾气丸,但是熟地的用量大了,所以治疗的病证就改变了,这个用法后来被晚些年的傅青主学去了,傅青主创立了“引火汤”,和这个思路是一样的,现在我们理清楚了,中医理论就是这么一代代传递的,各有来源。现在的李可老中医就特别擅长用这个方法,据他说很多五官科的疾病都是这个证型的,只是因为大家不会识别,所以久治不愈。对于此种证型的口腔溃疡、咽喉炎疗效非常的好,一般三付药基本恢复,但是要看清舌象,舌质一定是红的,如果舌质白,还有另外的方法。

再看看这位蓬雀同志,他把凉的药,慢慢地就喝下去了一付,然后就睡着了,等到第二天起来,惊奇的发现自个儿的脑袋变小了(原来是肿着的),而且,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居然咽喉全都好了(“过宿而头项肿痛尽消如失”,看看,效果就是这么的快)。然后他就走出来见张景岳,张景岳这个时候已经来复诊了,但是张景岳居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了,因为在张景岳昨天的记忆了,这位的脑袋个儿特大,非常的“巍严”(这个词张景岳用的很搞笑),今天出现的是一个面容清瘦的书生,大家伙一介绍,张景岳才知道这位就是患者。于是就又开了调补气血的药物五福饮(这也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是新方八阵里补阵的,主要成份是当归、熟地 + 人参、白术、炙甘草),这个病就痊愈了。

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怀疑,这位张景岳治病的路子怎么和大家不一样啊,治疗咽喉肿痛不用消炎药,倒用起补药来了,能行吗?现在服了,十多天的病,那么重,人家一晚上就给治疗好了,真是高人啊!大家一起竖起大拇指——佩服!这位蓬雀同志本来都觉得自己要死了,现在非常的感谢张景岳对自己的恩情,从此就和张景岳成为了莫逆之交。

(0)

相关推荐

  • 钟知霖的两则医案

    知霖有一廖姓好友特搞笑,在背后称呼医生从来都叫"饭桶",无论中医西医无一例外.原因是他在十来年前(正在读初二)得股癣,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有股癣这种东西,只当是一般的瘙痒,所以并不在 ...

  • 张景岳医案3

    爱上Sandy2021-05-10 13:06:54 话说朱翰林家的老太太,这位老人家已经年近七旬了,在五月份的时候,偶然摔了个跟头,然后就开始感觉身上忽冷忽热(偶因一跌,即致寒热),请来好多的医生, ...

  • 张景岳医案5

    张景岳的三儿子是正月时出生的,到了白露时节,刚刚到半岁,这个时候天气有些凉,张景岳就嘱咐老婆,要好好注意孩子的保暖,但是显然他老婆对此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孩子就受了凉了,几天后,就开始吐-泻 ...

  • 张景岳医案7

    在仲冬的一天,"谯鼓初闻",这位就突然跑到张景岳的房间敲门,张景岳忙开门,睡眼惺忪地问是怎么了?这位大侠说:"景岳大侠,快来救命吧!"张景岳更急了:" ...

  • 张景岳医案4

    患者是个少年,总是喜欢喝两盅,不是一般的黄酒,而是"火酒"(估计是烧酒一类的),夏天的时候,这位经常是喝得烂醉,然后就在露天地里睡觉,夜里风凉了也不怕,那叫一个豪放.但是时间一长, ...

  • 张景岳医案6

    二儿子出生是在张景岳五十二岁的时候,五月份生的,没过几个月,就在初秋的时候,忽然患了感冒,被寒风吹着了,身上发烧,脉稍微有些紧.一般这受了寒,应该向外发散啊,于是张景岳开了川芎.苏叶.羌活.白芷等发散 ...

  • 张景岳医案8

    那个时候张景岳刚从部队退下来,揣着大明政府发的军功章就回家了,估计前来串门的老战友也少不了,这是退伍军人的特点嘛,结果喝了酒就闹肚子,有的时候泻得都非常的厉害,连着病了好几年,"其势已窘&q ...

  • 张景岳医案9

    这是一位少年,估计是刚结婚,总之是性生活多了些,张景岳说,有的人身体本来就弱,如果房事多了,很容易损伤肾精,导致肾中剩下的那点儿阳气无所依托,就很容易漂浮到上焦,形成热证,但是下面是寒冷的,张景岳说此 ...

  • 张景岳医案12

    张景岳医案12 爱上Sandy2021-05-21 12:57:23 有位嫁到姓金的人家的少妇,这位少妇自个儿的娘家是个官宦家庭,所以性格上就很是任性,所以生活中估计耍脾气的事情是经常有的,时间长了, ...

  • 湿热入腰,腰痛难消!张景岳医案,教你除湿热治腰痛

    张景岳,明代的医学家.他非常了不起,医学成就被后人誉为"张仲景第二".他写了一部书,叫做<类经>,是对<黄帝内经>的一次重要梳理,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