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真正的古玩行
本期笔者谈一谈文物爱好者所不知的真正的古玩行。通过真正古玩行的玩法和实践,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如今古玩圈,也许会给文物爱好者一定的启示。
真正古玩行的主要流通渠道。古玩行从业者一般分刮地皮的贩子,摆地摊摊贩,开店的行家三类人群。第一道流通环节,刮地皮的贩子买到的货送往当地的摊贩手里。第二道流通环节,摊贩带货到中心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一定拿货送到当地最大最有实力的行家店里,因为他们眼光最好并且财力雄厚,出的起高价。第三道流通环节,刮地皮出不掉的货或者行家选剩下的货则会在地摊流通。在以前行家还会早起逛地摊找货,但一般对的货最好也只有民窑普通瓷器。如今行家已经不去逛地摊,由于资源枯竭,无真货可淘。通过这三道环节,文物爱好者们觉得捡漏有可能吗?
真正古玩行的大行家凡是老货都敢收,因为大行家对老东西有直觉感受,这是由于他们在大量文物过手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但因他们文化、知识、思维方式等限制,无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标准,所以即使是大行家也只能看得懂新老而说不出道理。
真正古玩行称“文玩”为文人案头把玩之物,它是路份和品级相当之高的一个门类。近几年“文玩”热兴起,通过商业包装把木头串儿,蜜蜡串儿,核桃之类的把玩件称之为“文玩”。这类东西在真正古玩行是不入流的,也是没人玩的。
真正古玩行玩老玉的行家是不会刻意判断和研究玉器材料的产地。行家看古玉的结构紧,密度高,加之材质老化使玉表面产生具有韧性、润性、密不透风的一层老化皮壳。和田料、于田料、昆仑料、俄料等在真正的古玩行是不谈的,只关注的新老,老到什么年代。当下对料的判断以及过灯的说法都是玩新玉的,也是贩卖新玉的商家提出的商业噱头。
▲老玉的皮壳和包浆的光泽
真正古玩行没有小叶紫檀,大叶紫檀,各种紫檀,只有紫檀。行家看紫檀的好坏就看其紫檀材质是否致密细腻。紫檀作为植物,每块部位的木质质量是不同的,所以并不是材质不好的就不是紫檀。行家看紫檀的新老就是看紫檀外的皮壳层,皮壳的视觉感受是硬,亮,向内收光。现在的各种紫檀就说不清楚了,作为一种商业噱头产生了小叶紫檀,大叶紫檀,各种紫檀。
▲老瓷器的光泽特征
▲老玉器的光泽特征
▲老竹笔筒的光泽特征
▲老木头的光泽特征
▲老青铜镜的光泽特征
真正古玩行学习其实就是大量的接触对的东西,因为古玩鉴定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一门技艺,从中总结出共性特征的理性认识。文物爱好者想玩好瓷器,玉器、杂件、青铜器也要会看,想玩好玉器,瓷器、杂件、青铜器也要会看。在纷乱复杂古玩中找到规律,在无序中找到有序,凡是老物件的共性特征就是有皮壳和包浆,皮壳和包浆产生的老化特征光泽是所有老物件共有的特征。真正古玩行的老行家判断新老感性认识实则是对皮壳和包浆的光泽判断,所谓古玩特有的珠光宝气。行里有句话“瞟一眼十年功”也就阐释了对皮壳包浆光泽的深入理解和理性判断,也说明了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才能有的技能。
媒体来源:体坛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