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究竟影射谁?看懂它,你才知道曹雪芹的心头所爱

西 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 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 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 珠

瓦砾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 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楼梦第64回,林黛玉做了几首诗,被宝玉“赞不绝口”,题名为《五美吟》。它是否是曹雪芹为秀文笔而秀,为叹古人而叹呢?

以伏笔和暗喻著称的红楼梦,显然不会这样简单。惜字如金的曹雪芹,也从未随便卖弄过。

以将近半回的篇幅来描写,以第一女主林黛玉亲自执笔,并隆重献祭。这样的“规格”,其实要比贾府过年祭祖更高级、更稀有!

要知道,整个这部书里,林黛玉只参与了一次祭奠活动,就是这一次。

宝玉参加过很多次,除家族活动外,他还有两次私人祭奠,一次是金钏,一次是晴雯。

这样一对比,你马上就会明白:长久以来,读者们都小瞧了这段故事!

宝玉两次私祭都很重要,是披露作者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理解宝玉人物角色的关键。若以角色咖位和出镜频率来看,黛玉这次私祭的意义和价值,只能高于前者。

01 五美就在书中

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五美吟》的正确解读。官方主流解释是,黛玉借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现实处境,尤其是对自由恋爱的感慨思考。但卓语言可以十分肯定地说:NO!

《五美吟》以古喻今,目标是指向书中的五位女性,是对她们人格的总结和升华。

我何以知道?证据如下:

1、前后关联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应该知道,这部书里到处都是影射和提示。毫不相关的人和事,被硬生生安排在一处,往往具有影射和提示作用。

例子很多。比如秦可卿病倒时,贾瑞就莫名登场,而贾瑞以不可告人的脏病去世,便是代替秦可卿预演。

再比如当薛家改变策略,打算在求婚路上长期抗战,傅秋芳就恰好出现了。她用来揭幕薛家。

六十四回回目叫做《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先写了黛玉作诗,接下来尤氏双艳登场,贾琏勾搭尤二姐。

把极不匹配的两组人放在一起,冰清玉洁的黛玉跟已婚人士的风月故事无缝衔接,这极不合理。但如果说《五美吟》里暗含着尤氏双艳的故事,那就再合理不过了!

2、尤三姐批语

尤三姐自尽于六十六回,脂砚斋在回末有个总评。他说:

戚总评: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鸳鸯剑能斩鸳鸯,鸳鸯人能破鸳鸯,岂有此理?鸳鸯剑梦里不会杀奸妇,鸳鸯人白日偏要助淫夫,焉有此情?真天地间不测的怪事!

这个总评,核心立意是赞美三姐,感叹人世之颠倒无情。其中最重要的文眼是【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根据这个评语可以证明,曹雪芹塑造尤三姐,就是要塑造一个红拂似的奇女子。她能慧眼识英雄,她有过人的胆识、清醒的头脑。

最关键的是,她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做命运的乞讨者和献媚者。

黛玉感叹的五美,其中就有红拂!证明黛玉作诗的确是个揭幕。

3、五美和十独

六十四回很奇特,通篇正文里几乎没脂批,唯独在《五美吟》这儿,他批了一句【戚:《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

可见《五美吟》和《十独吟》都具有很特殊的价值!

这部悲剧作品的后期,很多女性将无依无靠,孤独终老。所以《十独吟》毫无疑问是要影射某些角色的,这是红楼界的公论。

既然《十独吟》是角色命运的写照,那《五美吟》一定也是。

02 五美是谁

五美到底影射谁呢?后世的猜测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从书中拉出五位名钗,有人搞探轶,反正都能揪出只言片语,总有办法“对应”上。元春啊、湘云啊、宝琴啊,又或者董小宛啊、某某妃啊,什么说法都有。

其实没一个能站得住脚。

要正确揭开五美的面纱,需要掌握几点:

1、黛玉作诗是揭幕,说明64回至80回这段时光,将以五美的故事为核心。

2、黛玉亲自祭奠,异常伤心,且故事发生于宁府治丧的忙乱中。丧中之痛,说明五美即将牺牲下线。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卓语解析过六十三回的生日夜宴,那场宴会的花签,就是要暗示众女儿在即将到来的人事风暴中的命运。

人事风暴不是指抄家。贾府在被官方治罪之前,府内就有一系列浩劫,包括抄检大观园和更残酷的清理运动。

重要的三遍:作者的重点,是写这段惊心动魄的时光,不是抄家后!最重要的正面角色,都将在这段时间里下线。

包括黛玉,80回后马上就要下线(此前也解析过了)。正因为最重要人物命运已经交底,或已剧透,其他人可有可无,所以从80回一刀两断。

64回的五美吟跟63回的花签,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都是暗示命运。只不过花签覆盖面大,五美吟是画重点,它专注于最重要的几个角色。

3、所谓五美,核心在于美!人要绝色,心要绝美,才可称为绝代佳人。

黛玉自己本人就是绝代佳人,由她祭奠的人物必须如此。这点也是重中之重!

结合以上三点,以64回为分界点,在即将下线的女性中寻找,很容易就找到答案。她们是黛玉、晴雯、香菱、尤二姐、尤三姐。

03 五美详论

1、西施—林黛玉

黛玉被比作西施,在书中出现过很多次。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黛玉最深刻最形象的描写。宝玉赠她表字颦颦,就是化用西施捧心的典故。

既然连名字都是西施了,这组对应关系自然名正言顺。

问题的重点在于,作者一再用西施比喻黛玉,用意何在?

西施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身负家国大业,去国离家,深入敌国,为完成历史使命而牺牲自我。而这些,正是黛玉的价值。

此前卓语写过很多文章来解读黛玉。如果你只把她当做一个小肚鸡肠的女子,一个为爱困顿的孤儿,那恭喜你了,看了个锤子啊!

她的人生为还泪而来,更准确地说是帮宝玉渡劫而来。她的泪,用来洗刷玉的蒙尘,开启玉的灵性。

为了这个使命,她要在无尽的爱情期待里反复磋磨煎熬,应对这世间各种残酷斗争。这种生存状态,被形容为望帝啼鹃。其实也就是西施式的人生。

黛玉的诗作意思是:一代美女西施已成历史。可遥想当年,西施在吴宫里忍受寂寞,怀念越国故乡。这份苦楚,实在还不如效颦的东村民女,到老了还能在家乡的小河里洗衣。

整首诗是表达西施的去国怀乡之苦。事实上,它就像葬花词一样,正是黛玉在表达她这一世的苦闷。

吴宫令西施苦闷,贾府令黛玉苦闷。她们都有锦衣玉食,但都不能舒展自己的胸怀,不能过自己的人生。

西施要应付敌人吴王夫差,黛玉也要应付一堆敌人。西施功成而亡,黛玉也是如此。

总之,作者崇拜并歌颂西施的拳拳爱国情怀,所以黛玉就按照四大美人之首西施来塑造。黛玉常常抒发的寄养孤苦,也是仿照西施的去国怀乡之情。

有读者疑惑说,潇湘妃子的称号如何解释,是否跟西施冲突。

潇湘馆的名字是元春所赐,潇湘妃子的的名号是探春所赠,这些人的意义,都不能跟宝玉比肩,更不能盖过作者曹雪芹的白描。所以此名号只属于附属。

它的意义,是暗示黛玉最后阶段苦等宝玉不得,是小角度的影射。但曹雪芹创作黛玉,绝不是要创作一个依附于丈夫的贤妻。黛玉的价值不在于忠贞不二,而在于为使命奉献自我。

2、虞姬—晴雯

晴雯之所以是虞姬,关键在“忠义”二字上。

西楚霸王兵败乌江,遭到四面楚歌,叹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面对此情此景,慨然赴死,自刎而亡。

虞姬是楚霸王的爱妾,晴雯正是贾母给宝玉的妾,而且是宝玉内心唯一认可的爱妾。这在芙蓉女儿诔中有明证。

虞姬在敌军包围下,不肯受辱也不愿苟活,用生命表达了自己的骨气和忠诚。而纵观晴雯一生的职业路程,始终都活在骨气和忠诚中。

她因此而可爱,但也是因此而受困、失败,甚至丧生。

七十四回王夫人责骂她,已经发出致命威胁,这时的晴雯就像虞姬一样,陷入敌军重重包围。但她并未向贾母求告,甚至也没跟宝玉诉苦。

贾府里每个被撵走的,都曾苦苦哀求,唯有晴雯没发出任何求告。她是唯一、唯一的一个!

作者曹雪芹独独给她一个“勇”字。不要小看这个字啊!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世间有几个人配得上这个勇字呢?虞姬配得上,晴雯也配得上。

晴雯之所以得罪当权派,就因为她只忠诚于贾母。到了最后,宁愿自己牺牲,也不去为难腹背受敌的贾母,还是因为忠诚。

卓语解读过《芙蓉女儿诔》,也写过晴雯的职场人生,对她有详细剖析。理解本文必须以这些为基础。可去我主页搜索。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虞兮幽恨,是恨狡猾奸诈的敌军。重瞳,代指项羽。

黥彭,指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他们都是刘邦手下大将,后来都被夷三族,其下场之惨烈远胜虞姬。醢,是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

这首诗的立意很明确,认为虞姬死得其所,远胜那些苟活的打手。

虞兮幽恨的敌军,在本书里是王夫人。敌军的狗腿子当然是袭人。袭人也就猖狂一时而已,结局要惨过晴雯万倍!

关于袭人的结局全书最惨,卓语之前也论证了很多。其实证据到处都是,互相交织。【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就是讽刺挖苦袭人,暗示她的结局比剁成肉酱还爽。

3、明妃—香菱

明妃这首很容易产生歧义,因为黛玉抽花签时,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那首诗就是写王昭君的。

但卓语此前已解析过花签。曹雪芹选用的诗,都是借其字面义。尤其是借用各个诗中的“风”,组成一个整体构思。并非用王昭君来代指黛玉。

那么,香菱因何能类比王昭君呢?

现代史书对王昭君和亲的意义推崇备至,认为她为民族做出重大贡献。以现代人看,王昭君的历史价值高于西施。

但在古代,昭君这个题材都用于抒发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具有放逐蛮夷、客死异乡的悲痛含义。

这大约跟古人歧视蛮夷有关。毕竟人家西施嫁到吴国,那是妥妥的春秋五霸之一。

王昭君嫁给匈奴委身蛮夷,古人以此为最大屈辱。且昭君晚年多次上表,请求回归汉朝,不被允许,结局太辛酸了。

香菱以优良的出身和资质,被命运推给薛家,委身于一个破落户恶霸。最终受尽凌辱,死在长期借住的贾家。她死后谁会去收她的尸骨,又有哪里能安葬她呢?

所有这一切,都符合明妃悲惨的人生遭遇。香菱对应昭君,核心在于【委身蛮夷】四个字上。

4、绿珠—尤二姐

绿珠是西晋石崇买来的宠妾,艳绝当世,才艺惊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之一。

石崇以劫掠客商至巨富,以奢靡斗富而闻名天下。后来石崇的政治靠山倒台了,赵王司马伦专权。

依附于赵王的孙秀倾慕绿珠,向石崇讨要不得,就劝说赵王诛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 绿珠因此坠楼自尽而亡。

咋一看,绿珠跟虞姬差不多,都是为夫自尽。但事实上却差异很大。

虞姬随项羽征战,好歹人家是建功立业,而石崇是个奢靡无度的纨绔。项羽虽然兵败,还未必死,他本可以过江重整旗鼓的,虞姬更没有必死的理由。

项羽的失败跟虞姬无关,但石崇却抱怨绿珠,致使绿珠无颜再活下去。

总之,绿珠原本无错,可惜命不好跟错了人。男人自己造的恶果,却要由她来负责。她这一生都像断线的风筝,丝毫不由自己,一直是男人争夺和玩弄的对象。

这个立意,就是作者创作尤二姐的初衷。

尤二姐很美、很温柔、很听话、很容易知足、也很能忍辱,各方面都满足男性的需求,可谓美妾之标本。正像绿珠被当世倾慕一样。

她一生都随波逐流,从来没有片刻属于自己,直到被命运彻底碾碎。跟绿珠一模一样。

她和贾琏的结合,本质上就是一场钱色交易,但贾琏得到她后并不珍惜。这也跟绿珠类似。

她一生被男人纠缠,即便结婚后,前有贾珍贾蓉打坏主意,后有张华告状抹黑她。名誉扫地使她没有活下去的本钱。这些都跟绿珠相似。

美貌温柔使她们闻名,但也同时摧毁了她们。失去了一切铠甲,把命运彻底交给男性,就是她们的悲剧总源。

5、红拂—尤三姐

这组对应关系,是脂砚斋直接剧透的。

但我想,仍然会有很多读者感到疑惑:红拂凭自己改变了命运,尤三姐却是悲剧收场。红拂以头脑清醒著称,尤三姐哪里清醒了?

这样想是头脑僵化。作者塑造的是心灵和个性,不是照抄行为和命运。从本质上讲,尤三姐具有风尘侠女、快意恩仇的属性,跟红拂一样。

但她绝不可以复制红拂的成功。作者正是要用她的悲剧,来痛斥当时社会的暗沉。

不要认为古代都是一个样子?唐朝和清朝如云泥之别。制度对人性的摧残践踏,在社会层面是作用于男性,在情感层面就作用于女性。所以男性对女性的审视态度,往往是生存环境的最佳证据。

此前卓语已经解读尤三姐和柳湘莲,文后有链接。

我们来回顾脂批: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请注意他说的“失身”,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失身,是指尤三姐放下身段与群狼斗智斗勇。以当时的观念,不能端坐闺阁,就是失身。而“凌辱群凶”,显然是赞美三姐勇敢无畏。

这段话几乎是崇拜的口吻。当她战斗时,有勇有谋;当她静处时,礼法严明;当她看世界时,一眼万年,望穿灵魂。

这样的女子,是怎样令人震撼的英豪啊!

04 绝代佳人

黛玉写的五美,那可是惊艳五千年历史的大美女,是绝色美女!个个倾城倾国、沉鱼落雁,非普通女子可比。

本书所对应的角色,当然亦是如此。

由此你才知道书中最美的女人都是谁!历代读者对红楼美女都各种意淫,胡说八道,排来列去,吹这个颜值第一,那个艳压群芳。我只想说省省吧!

真的请省省,曹雪芹早就给出了他认可的颜值前五。第一黛玉、第二晴雯、第三香菱、第四尤二姐、第五尤三姐。

卓语著有《黛钗姿色不分伯仲?你们被影视骗了!其实黛玉完胜宝钗》,文中论证了曹雪芹对颜值有不同档次的描写手法。很多读者断章取义,迷惑于注了水的只言片语,曲解了曹雪芹的本意。

最关键是:真正的美丽,在书中一定是被多角度、多层面提及的。

比如以上这五人的颜值,都曾被多人反复的、明确的赞美或嫉妒。

黛玉晴雯解读过很多次,不累述了。

香菱的颜值,从薛呆子、冯渊、周瑞家的、贾琏、凤姐、宝玉、夏金桂多角度都有描写。颜值被提及的次数,跟晴雯有一拼。

尤二姐也是如此,凡是接触过她的人都夸她绝色。贾母明明想偏袒维护凤姐的,也不得不承认她比凤姐俊。

尤其是二姐死后,贾琏揭起衾单看时,只见她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这就太富有深意了!死后比活着还美,这是种什么意象?

她的美貌被反复提及,包含着作者的一片苦心!

尘缘已了,生命终究回归本来面目。当剥掉一切道德绑架后,原来不可思议的美,才是她的本来面目!

尤三姐不必累述,与二姐如出一辙,宝玉贾琏纷纷赞其“品貌古今有一无二的”。

而被读者意淫出来的美人,就绝不会有这些实证。书中有谁赞过宝钗的颜值?请说出具体人名。

竟然没有一个!绝对没有!

最爱宝姐姐的湘云和袭人,也只赞她做人好,没赞过她相貌。凤姐盛赞黛玉美得天下难寻,却从不赞宝钗一句。

宝钗最初颇得人缘,是因为她出身低、进府后地位低,自己再拼命装低调。低到尘埃那就貌似无害,人人都爱。

即便如此,也只有没名没姓的下人说她好话。对比五美那些大量的颜值实证,宝钗一无所有,全靠后人发挥主观想象,意淫加戏。

兴儿说怕吹化了她,明明是指她面孔太冷、时刻端着架子,如同假人一般。竟然也被很多人解读成艳压群芳?!!真是醉死人。

同理,秦可卿、宝琴本来只是普通美人,看得过去而已,却被断章取义,意淫成了绝色。

当宝钗在宝玉面前晃悠时,常被喻为杨妃,但《五美吟》偏偏没有杨玉环。这也大出所料!

因为杨玉环在清朝是个反面角色,作者根本不爱她。其实是取她性感魅惑的一面来讽刺宝钗,并不取其颜值。

人前又冷又假,宝玉面前却性感魅惑,矛盾的两面人才是宝钗的真相。

她不仅不美,甚至可能是丑女。黛玉诗中提到了东施效颦,以本书的情节安排,那个效仿黛玉的人,毫无疑问是宝钗。

然而东施是著名丑女,效颦之事更是贻笑大方。如此来看,她能是美女吗,不是来负责搞笑又是干嘛的?

卓语在《黛钗姿色不分伯仲?你们被影视骗了!其实黛玉完胜宝钗》,专门论证了这个问题。天下读者一直把宝钗当做大美女,真真冤枉死曹雪芹了。

曹雪芹把她视为丑女,不管你们能不能接受,这是事实,因为有很多证据相互交织。东施的典故是,孟光的典故也是,老曹就这么喜欢暗中取笑她。

05 小 结

西施沉江,虞姬自刎,明妃放逐,绿珠坠楼,红拂夜奔,五美禀赋各不相同,但结局鲜有美好。正所谓红颜多薄命。

历史上的五美,代表了普天下可欣可羡可悲可叹的女人;书中的五美,凝结了作者心中最经典最美好最深刻的女性。

极为讽刺的是,作者深爱的五美,除香菱以外,其他四个都饱受非议。而被后世奉为什么道德楷模、什么贤妻模板的,却没一个入选《五美吟》。

在曹雪芹的笔下,颜和心是一体的。能惊艳万人、美足一世的人,她的心就是最美的!

任你后世读者如何歪曲,任你们如何厌恶、如何诽谤,都无法推翻这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