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你拿捏得准吗?

面对孩子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地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
                                                       ——马克斯.范梅南
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时候有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不是直接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借由这个问题引发孩子对这一系列现象的追问。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迄今为止,我好像还找不到一次颇有心得的记忆。但是有一些教训倒是真的值得扒拉扒拉。
有的时候我们会矫枉过正。
“妈妈,这个字认什么?”正在津津有味阅读的孩子突然问。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我以为这时候,最恰当的就是直接告诉孩子。因为,对于一个正沉浸在阅读中的孩子来说,任何的中断都是一种罪过。这时候,你只需及时回答出这个字怎么认就行了。如果,语文老师的职业病发了,嘚啵嘚啵地告诉孩子:去查字典,字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哦!提出的建议很正确,但是,是以破坏孩子阅读兴趣为代价,得不偿失!孩子的思维恰恰被我们给中断了。
有的时候,我们会越俎代庖。
孩子见到新鲜的事物时所提的问题是最能激活思维活跃的。这时候,是一个好时机。同时,也是极为考验人的时刻。
你很忙,忙得不可开交,孩子思维被终结的可能性最大。这个按下不表。我们来说说,孩子问题很多,你也很有心去保持孩子思维的活跃。暮春,雨过天晴,和孩子一起出去散步。公园里空气清晰,花瓣带雨,花叶带泥,地上,蜗牛也成群结队出来散步了。
“妈妈,你看,好多蜗牛!”
“哇!它们从哪里来的呢?”先入为主,把孩子心中的想法说了。
“这么多的蜗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孩子还在认真数着大蜗牛多少只,小蜗牛多少只。
“你看,蜗牛爬过了怎么有一道白线呢?”又一次越俎代庖,提出孩子还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孩子不用仔细观察,你能给他提出很多你以为可以探究的点。但是很抱歉,孩子往往不会买账,那是你的发现,与他无关。
“那只大蜗牛是从这么一丁点长大大吗?”孩子指着一只超小的蜗牛问。
你窃喜:“当然啦!你也是从这么一丁点长到现在这么大的哦!”OK,你们的对话结束了,孩子对这群蜗牛再无其他兴趣。
那如果是换成两个孩子蹲在这里看蜗牛,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孩子能蹲在那儿看上半天,还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加以探讨验证。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马上能不能知道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思考,在调动自己所有的学问,还有和伙伴思维的碰撞。
只有我们弱化好为人师的心,才有可能准确去思考如何拿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