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感悟(3):逻辑
逻辑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没有。这不怪我们,怪我们祖先。汉字出现时,只能在竹简上写字,竹简制备要经过多道工序。古人只能极其节省地用,就像电报刚出来那会按字数收费一样,必须直奔主题直抒胸臆,啰里啰嗦说题外话就是浪费金钱。最后我们古人养成了善于下结论,但基本不推理的恶习。相比而言,英语形成于纸张可以批量生产的年代,英美人养成了对所持观点详细论证的习惯。所以,英语很重视逻辑,重视论证,反而有时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对结论不是很重视。
古人不是无辜躺枪,这锅背得不冤。古人有两个毛病,第一,即使有逻辑,也故意不显露,生怕读者一下看懂,影响他含一半蓄一半的矜持。第二,有时故意通过意象去传达情感,有一种“我想相信你懂”的自信。举个例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之间,其实是有逻辑关系的,是条件关系 “如果欲穷千里目,就要更上一层楼”,我们古人,甚至我们现代人都不屑于把能清晰展示自己逻辑的词加上,喜欢让别人去猜,去补充。其次,前两句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色和后两句说理之间的关系也省略了。不可能为了凑成四句,随便瞎写吧?我猜,白日依山尽是在楼下就能看到的,而黄河入海流却必须登上鹳雀楼才能看到,两相对比后,作者悟到欲穷千里目就要更上一层楼。更过分的都有,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觉得很美,很好理解,但如果翻译时不添加逻辑,只把九个带形容词的名词罗列出来,人家肯定蒙圈了。我觉得,要把缺失的逻辑补回来才行。既然作者表达的是羁旅忧愁,那前面九个名词加上夕阳西下,和断肠人在天涯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说清楚。我的理解是:枯藤缠绕的老树上,黄昏时分,乌鸦回巢;流水潺潺而过的小桥边上,人家墙里传来欢声笑语。而我却在萧瑟风中骑着一匹憔悴的瘦马,在慢慢西下的夕阳余晖里踽行在古道上。所有这一切,让我这个羁旅远方的人难过得肝肠寸断。 仔细想想枯、老、古、瘦,和没言明的西风的冷,夕阳余晖的弱等消极词汇,也在疯狂暗示自己苦闷的心情和处境。如果我们去翻译,直接罗列出十一个名词,除了中国人,哪国人估计都理解不了你想表达什么。
所以,要有逻辑,我们首先要在逻辑不是很直白时,把该加的连词加上。然后,不要假定你懂得别人也该懂,然后不去推理和论证。第一点容易,要做到第二点,必须学会分清楚事实和观点。事实就是公理,你去问所有人,大家都认为一加一等于二,所以1+1=2就是一个事实。事实是不需要论证的。相反,观点就是人的想法,每个人可以不同,甚至相反。观点需要被论证,论证到一加一等于二的程度,逻辑自然就出来了。分不清事实和观点,会在需要论证时绕过,会把主题句放错位置。雅思或托福作文里,老师会强调每个主体段的 topic sentence 必须放到句首,余下各句都去论证 topic sentence 的论点。实际操作中,很多人会把topic sentence放到段中,虽然他也知道这会死得很惨,这就是分不清事实和观点。顺便说一下,topic sentence可以放到段尾,但不提倡。因为我们思考时是先推理再出结论,放在句首代表着思考后才下笔。说到这顺便说一下,文章的结构也可以显示出逻辑,写文章第一段最好有essay map。比如说,你要写玩手机游戏对青少年发展不利,那第一段最后一句,把自己观点全说出来。比如可以说玩手游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社交都有负面影响;然后分三段论证三方面,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文章逻辑就很清楚。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清楚原因(distal cause)和近因(proximate cause)。用近因去论证,而不是远因,这样论证的逻辑就不容易缺失。比如,写关于老龄化的利弊,一个学生思考后,她认为老龄化弊大于利,很快她说出了第一个观点,老龄化会给财政带来负担(Ageing will pose burden on national finance),问她问什么,她说老年人生命延长国家财政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增加,人老了生病多国家财政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增加。我说那你的观点还不如改成老龄化会增加政府养老金和医保支出,进而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问她第二个观点,她说,老龄化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Aging will exert negative influence upon economic development ), 继续追问,她说老年人退休了,工作没人干,不就影响经济发展了吗?我说,工作为什么没人干呢?她说,这不很明显么,老年人退休了,工作就没人干了。我问她年轻人呢?她再想了想,整理了一下论证过程:少生或不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人口发展趋势,老年人慢慢退休后,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步入职场,这样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缺乏,很多公司不能全马力生产,经济效益就会下滑,越来越多的公司陷入这样的窘境,经济发展就会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近因在形成论点和论证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总结一下,要使文章有逻辑,一定要积极论证,不能想当然认为别人同意你的论点;论证过程要分清楚事实和观点,观点一定要论证,论证时用近因去论证。不仅要检查句内关系的逻辑,也要检查句间逻辑,句间如果有逻辑缺失,一定记得补上。当然论证不一定推理,举例也行,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