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篇︱碗砟子支桌腿:人生的大道理
全文约1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碗是瓷碗。白亮亮的。有的外圈还有浅浅的花色。也有大有小。大的叫“大老海”,小的就是小瓷碗了。皖北人家过日子,用的多是瓷碗。在手里端着或者捧着,总觉得一样清爽爽的素净。
瓷碗有个毛病。易碎。不如过去孩子用的小木碗,现今的塑料碗、不锈钢碗耐用。农家的锅台上,饭桌上,一不小心,就会滚落下地。啪的一声,碎了。早先,人们以为碎碗不是吉兆。一个人的饭碗碎了,这个人怕要出事。而今,这样的迷信色彩已然褪尽,只剩下碎碎平安的美好说辞了。
瓷碗碎了,就是几片大小不等的碗砟子。这东西割手,割脚,该属于普通人家的危险品,尽管它的危险等级并不高。有人家的碗打碎了,长辈都要赶紧用笤帚扫进垃圾堆的。这样,它才不碍事。
但也有人,伸手选几片不大不小,个头适宜的碗砟子留着的。他留着那危险品干啥?颍淮人说,那是专门用来支桌腿的。一般人家的大桌子、小桌子,或因四条桌腿不一般齐,或者因为地面本来就不平整,翘着腿是常事。这样的桌子,趴在上边吃饭,总是一闪一闪,咯噔咯噔地摇晃。不说桌上饭菜的安全性,单是不止的一摇一晃,都能让人心慌。
皖北人对付这样不稳当的桌子,有个简单的小发明:用那留下来的碗砟子,在短些的桌子腿下面垫上。这一垫,通常都管用——一摇一晃的桌子,瞬间就平稳了。人就说,碗砟子也能支桌腿。
如果以为,这只是皖北人就事论事,说说而已,那就错得没有谱了。这话,旧时的皖北人经常说,现今的老辈人还在说。在有些论老理儿的人家,它几乎就是长辈教训晚辈的训词呢。有的老年人不仅说说,还会要求儿孙后代把它当作人生在世的座右铭。
有的人碰着了机遇,或者得了财,或者戴了乌纱帽。总之有了出息,他就容易滋生骄横的做派。走路,目不斜视;看人,眼睛向上翻;路遇熟识的人,爱答不理。尤其对那相熟的普通人,看人家不起。对这样得势便猖狂的人,颍淮老辈人会寻着机会劝诫他:碗砟子都能支桌腿,你知道啥时候用得上人家,没有谁能一辈子不求人。
确实,人的一生中,起起落落是常态。没有人能混个滚瓜葫芦圆,也没有人永远一帆风顺。等到一个人走了背字,进了逆途,说不定就用得上那些他曾经不屑的人。哪怕人家能在某些场合下,说句好话,打个圆场,都是求之不得的。
碗砟子支桌腿。憨憨厚厚的皖北人,拙嘴笨舌,不会说高大上的道理。他们从碗砟子这样寻常事物中,却领悟出了处事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