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笔下的长江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朝廷任命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闰五月十八日,陆游拖家带口从山阴县出发,从水路前往夔州赴任。一家人沿着运河,一路舟行,经萧山,进临安,过秀州、吴江、常州、丹阳,抵达镇江,进入长江,又逆水而上,向夔州进发。一路从夏天走到了冬天,直到十月二十七日早上,耗时157天才到达夔州,行程达5000多里。

从出发的当晚,陆游就开始写日记,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想。日记有3万多字,陆游整理后取名《入蜀记》,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其中对长江生态环境、名胜古迹和风光风俗记载较为翔实。

鱼鸟欢跃 水清草绿

在陆游笔下,当时长江中鱼类众多,沿岸还生长着大量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如秃鹰、黄鹂、天鹅、江鸥、老虎、狼、鹿、野牛等。

《入蜀记》第一次出现长江鱼类的记载,是在陆游的船行驶到今安徽当涂县境时,他写下一段话:“州(当时为太平州管辖)正据姑孰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潋如镜,纤鳞往来可数。”姑孰溪为水阳江入长江的部分,纤鳞即指鲫鱼、鲦鱼,因鱼鳞细小故名纤鳞。由此可见,当时长江水系的鱼类很多,这种鲫鱼、鲦鱼很常见。

随后,陆游在芜湖以下长江王敦城段,见到“城并大江,气象宏敞。邑出绿毛龟,就船卖者,不可胜数。”过三山矶时,陆游又看到:“江中江豚数十出没,色或黑或黄。”

在《入蜀记》中,陆游记载船泊蕲州刘官矶时,看到了“晚,观大鼋浮沉水中”。路过鄂州时,他记下了“过谢家矶、金鸡洑。矶不甚高,而石皆横裂,如累层甓。得缩颈鯿鱼,重十斤”。这里的鳊鱼,就是今天大名鼎鼎产自长江水域的“武昌鱼”。陆游接着写道:“洑中有聚落,如小县。出鲟鱼,居民率以卖鮓为业。”

不仅如此,长江还是鸟类栖息繁殖的乐土。

陆游船过江州彭泽县澎浪矶,他去澎浪庙参观,“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过新野夹,有石濑茂林,始闻秋莺。”

九月十一日,陆游船过潜军港:“舟行,望西南一角,水与天接。”“……有水禽双浮江中,色白,类鹅而大,楚人谓之天鹅,飞骞绝高,有弋得者,味甚美,或曰即鹄也。”“十六日。过白湖,渺然无津,抛江至升子铺。有天鹅数百,翔泳水际。”其间,陆游“泊弥节亭。驯鸥低飞往来,竟日不去。”可见当时在长江流域,天鹅很多,鸥也很常见。

在陆游的记载中,还出现了不少野生动物。“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微雪,过扇子峡。晚次黄牛庙,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此外,陆游还有两次关于长江沿岸百姓打虎的记载,这充分体现了当时长江沿岸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由此可以看出,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大量的长江流域的鱼类和珍禽异兽资料,很多鱼类到今天仍然是长江流域的主要鱼种。这些记载,为今天做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

名胜众多 风光迤逦

长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沿江两岸留下的无数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活化石。远在850年前陆游的笔下,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长江历史文化长廊画卷。

陆游从运河进入长江后,每当船靠岸,他都要去寻幽探古,尤其喜欢考察古建筑文化。乾道六年六月二十六日,陆游一行天不明就开船了,来到镇江金山脚下。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美誉。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也赞叹“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金山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

陆游游览后,写道:“遂游金山,登玉鉴堂、妙高台,皆穷极壮丽,非昔比。”“寺有两塔,本曾子宣丞相用西府俸所建,以荐其先者。政和中,寺为神霄宫,道士乃去塔上相轮而屋之,谓之郁罗霄台。至是五十余年,印乃复为塔,且增饰之,工尚未毕,山绝顶有吞海亭,取气吞巨海之意,登望尤胜。每北使来聘,例延至此亭烹茶。金山与焦山相望,皆名蓝,每争雄长。焦山旧有吸江亭,最为佳处,故此名吞海以胜之,可笑也。”陆游对金山经典建筑的考证,使这处风景名胜载入史册。

七月十一日,陆游船过“三山矶、烈洲、慈姥矶、采石镇,泊太平州江口。”慈姥矶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安徽省当涂县北。对于慈姥矶的历史文化底蕴,陆游予以了梳理和考证。据他记载:北宋梅圣俞关于慈姥矶的诗作比较多,其在《过慈姥矶下》写道:“水壑阴若舂,野鸟时与相。且待风色回,出口始浩荡。”

南宋徐师川也有《慈姥矶》诗:“慈姥矶头秋雨声,望夫山下暮潮生”。陆游观光后,也写了两首《晩泊慈姥矶下》诗,其一首诗句为“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正是有了这些诗作,使得慈姥矶更为人所知。

陆游到达黄州地界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游览黄州东坡。“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牓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寒泉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陆游记载了当时苏轼在黄州居所周围所遗留的遗迹情况,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

大名鼎鼎的黄鹤楼更是陆游心之所向。其实在南宋时黄鹤楼已经被损坏,仅存遗址而已,即便这样,陆游一到汉阳就立即前去寻访,并写下“八月二十八日。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绝景。崔颢诗最传,而太白奇句,得于此者尤多。今楼已废,故趾亦不复存。问老吏云,在石镜亭、南楼之间,正对鹦鹉洲,犹可想见其地。楼榜李监篆,石刻独存。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陆游对于这些名胜的考察与记载,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文化的演绎脉络,从这个角度来说,《入蜀记》无疑是一部生动翔实的长江历史文化专辑。

习俗多样 寓意颇深

陆游这次入川就职,是他人生第一次长距离乘船航行和游览长江。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作用,造就了沿岸绝美的风光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对此,陆游也用他生动的笔触予以了记载和描写。

对于沿线的风土人情,陆游也多有观察和记载。

当时的行船主要靠人工摇橹和风帆,而千百年来,长江上行船形成了不少顺风逆风行船的习俗。“七月十日,是日便风,击鼓挂帆而行。有两大舟东下者,阻风泊浦溆,见之大怒,顿足诟骂不已。舟人不答,但抚掌大笑,鸣鼓愈厉,作得意之状。江行淹速常也,得风者矜,而阻风者怒,可谓两失之矣。世事盖多类此者,记之以寓一笑。”这个记载就生动地体现了当时行船中的趣闻轶事,顺风者敲鼓庆贺,逆风者顿足诟骂,难道不正如人生一样吗,顺境时莫得意,逆境时莫颓丧。

对于沿途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陆游的观察很细腻。“六月八日,八日。雨霁,极凉如深秋。遇顺风,舟人始张帆。过合路,居人繁伙,卖鮓者尤众。道旁多军中牧马。运河水泛滥,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女儿童竭作,亦或用牛。妇女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

“十月九日。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晳,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

“十月十三日。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长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後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陆游对长江沿线风俗的记载与描写,既有史料价值,更是难得的游记佳作。

陆游的《入蜀记》洋洋洒洒写了近四万字,从文字中能看出往往是兴之所至,如行云流水、涉笔成趣,尤其是所写景物和观感,简练优美,多富有诗意;评古论今,更是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通篇无不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借景抒情又使诗人的心境得到了尽情抒发,娓娓道来、生动活泼、如临其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宋代长江自然、和谐、秀美的生态画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来源:中国水运报

(0)

相关推荐

  • 60首古诗词里看地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宋时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

  • 读史|许永强:万里长江寄诗情(上)

    文/许永强 长江不仅哺育了无数林海草地,灌溉了亿万良田沃土,而且哺育了中国文学,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在长江流经的这片土地上,在数千年漫漫历史中,有多少诗人因为它的魅力而寻幽探胜.纵情 ...

  • 周振甫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诗,是被人们传诵的名篇之一.李白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岁开始,出游襄阳.汉口,南泛洞庭湖,东到金陵 ...

  • 宋代长江航运与巴蜀地区的物流 .

    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古代中国, 巴蜀境内的长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交通西南与长江中下游的大动脉. 秦伐楚时,便是通过长江运送士兵与粮草,极为快捷,"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 "[1 ...

  • “莺穿驿树惺惚语”——陆游笔下春和景明的金牛道,曾经金戈铁马

    <金牛道中遇寒食>是陆游的一首七律: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这是一首仄起入 ...

  • 陆游笔下的春天,美到心醉!

    <鹧鸪天·杖屦寻春苦未迟> 宋代:陆游 杖屦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 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 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问姓名谁. 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菩萨 ...

  • 好诗美如画,陆游笔下的美景,两首诗写出人生大境界,字字唯美

    和尚有话说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含蓄蕴藉,唯美精致,好像一幅幅画卷,让你我可以徜徉其中.诗人不仅仅为创造一幅幅美景,更展现其幽思与感悟,让我们可以体会人生的真谛和岁月的静好. 陆游,&quo ...

  • 吴冠中笔下的长江

    吴冠中 <长江三峡> 吴冠中<长江三峡>成交价: 1200万港元 吴冠中<长江山城> 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吴冠中<长江万里图>长卷: 此件<长江万里 ...

  • 陆游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这首梅花绝句气象万千,有着高尚的品格

    陆游的一生很不幸,尽管他在文坛上鼎鼎大名,可是他并不想当诗人,更愿意去到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并没有那样的机会.尽管在南郑(陕西汉中)前线生活过一段时间,可是很快就被调回了后方,从此他再也没有上过前线, ...

  • 《自书诗卷》——80岁陆游的笔下风云

    专栏 书法密码 作者:书法密码 ¥33 215人已购 查看 陆游<自书诗卷>

  • 80岁陆游的笔下风云

    陆游<自书诗卷>,纸本,纵31厘米,横70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全卷书诗八首,均曾收入<剑南诗稿>第五十五卷.据卷末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 ...

  • 冯长江笔下充满异域风的新仕女画

    冯长江笔下充满异域风的新仕女画

  • 陆游八十岁作《自书诗卷》,笔下风云激荡

    书法是陆游诗歌之外的另一个艺术世界.陆游一生钟爱书法,毫不停挥,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数行晋帖闲临"(<感事六言>其六).他在书法诸体中尤喜行.草,传世作品亦以二体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