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复利思维,最好先拥有闭环思维
我有一位比较熟悉的企业家朋友,做技术出身,他们的技术在行业内部,全国能排在前五位(这是行业权威部门发布的榜单),但是营业额在行业内基本上排不上号。他有次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我们有很好的技术,有很好的专家、团队,但是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差那么多?
因为彼此非常熟悉,我也就直言不讳了。
我说,你们最大的问题是只会做项目,只知道一个一个的去服务每一个客户,而每一个客户都需要你们去设计不同的方案,而且整个过程,包括流程,包括中间设备,基本上很难标准化。
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实现有效的积累,规模基本停滞不前,而且一旦遇到市场的风吹草动,企业收的影响会非常大。
为什么今天谈这个问题,正好昨天见了几拨朋友,基本也都是给几个朋友做项目顾问吧(瞎聊,不收钱的那种,也不用负责任)。其中有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一个问题是:文化人做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没有闭环思维。
一想一个项目很好,谈着谈着把自己谈兴奋了,然后自己迫不及待的跳了进去,但是进去以后,发现举步维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做生意要有梦想,这没错,但是一旦开始做企业,先把梦想放一边,想想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才能稳定的、低风险的赚钱,而且是可以持续的,不怕利润率低。不要老梦想去做大单,基础业务都没有打牢,就想去拿大单,对不起,天上即使真的掉馅饼,砸到你头上的概率比中彩票更低。因为彩票还基本是无前值系数的概率,而天上掉馅饼砸到谁头上,是要有很多前置条件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的企业,总是想接一些政府项目,我这位朋友总是想和负责的领导搞好关系,希望能多拿几个项目。我几年前就提醒过他,我说这种方式的逻辑基本上走不通了。风险太高,第一,你们做的领域不是项目体量很大的领域,就是说你做一个项目可能就能赚够一辈子吃的那种,第二,现在负责的人也经常换,几年一个轮回,而且你和现任领导关系好,换一个领导,绝大部分可能是会疏远你,谁都不愿意和那些与自己前任领导走的过近的人。
我说,企业的思维和你们对应的政府部门的思维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说,就是根本冲突的。企业应该是找到一个赚钱的业务,然后打磨好,做到躺着就可以赚钱,这是企业发展的思维。而某些政府领导的思维是政绩思维,是要时常有动作,时常有动静,那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业务和他的政绩结合起来,要么是你已经做出了成果,正好又是他需要的政绩,那恭喜你,有可能。但是如果是你知道他想要什么政绩,然后再去研究,再去做,对不起,基本不成立。而且现在财政资金的绩效考评也越来越严格,不可能给你超高利润,最多是给一些补贴。而他希望的,也不一定是你擅长的领域,这是关键的症结。
这上边基本是举了三个例子,虽然现象不太一样,但是底层的逻辑基本是一样的。就是没办法复制,没办法标准化,更重要的是老板的思维,这样的企业,老板一般都会陷在具体的业务中,要么是公司里最大的业务员,要么是最大的技术大拿。最大的业务员相信只有靠公关,不停的拿一个一个的项目,然后交给自己认为是一帮笨蛋的员工去执行。最大的技术大拿,绝大部分不具备商业思维,喜欢也善于去攻克技术难题,而缺乏商业思考。
现在很多人谈复利思维,谈闭环思维。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上边说的这几种情况,基本都不太可能实现复利。而是属于简单的加法,就是今天做一个项目,明天做一个项目,最后一年最大的能力可能也就是能够做下几个项目,就到极限了。很多人会说,难道不可能复制团队能力吗?就是扩大规模,裂变出更多的小团队来?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上边提到的这几种情况,基本都不可能。项目类的公司,一旦开始复制,必然会出现一个或者一堆能够和老板有着差不多能力,或者比老板能力更强的下属,这时候猜忌、自立门户种种私下里的算法都会开始了。
企业如果想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然要具备复利思维,但是前提首先是要有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的最低层面是做一件事情要能够算的清楚成本和收入,并建立起一个简单可信的模型,然后去实验,如果能够达成,即使每单业务的利润率很低,也都有持续成长和爆发的可能性。而如果没有闭环思维,只是从头脑发热开始,或者说只是从逻辑上推演可行,没有在实际的过程中得到验证,这种闭环就是不成立的。
有了闭环不是最终目的,作为老板要的是不断提升你闭环的层级。也就是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方式,突破思维的厚墙,在这个层级上再去重复验证这个闭环是不是成立,然后再往上一层级进行突破,逐步提升自己的格局和闭环的层级。最高的境界就是昨天文章里说的静因之道,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随遇平衡,因势利导。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也都知道,老板陷入具体的业务的时候,就很难有精力、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以及该如何突破的问题。
今天还是分享一段《管子·任法》的内容吧: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合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烦,百姓迷惑,而国家不治。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钟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是故人主有能用其道者,不事心,不劳意,不动力,而土地自辟,囷仓自实,蓄积自多,甲兵自强,群臣无诈伪,百官无奸邪,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
这一段里第一句是总纲,就是讲以法治国的君主是怎么做的,以法治国的结果就是身佚而天下治。这里的法不仅仅是法律,还是办法,可验证的办法,可验证的闭环。
这一句就是圣明的君主行事的四大原则,我们一条一条来看一下:
第一条原则:任法而不任智,就是依靠法治,而不是依靠才智,也就是智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智谋更准确的说是君主自己的智谋,因为以法治国的目的是使用下属的智谋把具体的工作做好。
第二条原则:任数而不任说,这里的数是数量的数,用定数更容易理解,这个数的意思是政策。我们有些时候经常说某个人,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也就是任说。这里的意思就是工作业绩要靠成果说话,这个成果应该是明确的,或者对应我们现在的企业,应该就是刚性的考核数字,考核的标准或者说政策,不能留出多种解释的空间。
第三条原则:任公而不任私。就是依靠公法而不是依靠私情,这个我们已经反复的强调了很多遍了。
第四条原则:依靠大的原则而不是小的事例。这一句大家感觉不是那么好理解,其实,我们经常容易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成绩纯粹是运气,我们可能总结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经验经不起推敲。不符合大道。我们应该深挖我们做得对的是符合了那些大的原则。其实,如果我们对一个现象向深处挖掘,基本上有四五个层面的问题,基本就可以触及到最为本质的问题和原因。而且这些大的原则可复用,也就是可以复制到别的业务、别的场景下重复使用,那这就是大道。我们很多传统企业经常会总结出很多以个人命名的某某工作法,这些都是属于大的原则的范畴。
做好这四条就能做到身佚而天下治。我们很多老板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闲不住,一闲下来,心理没着没落的,而且有很大的负罪感。总觉得自己得干点什么,才能显得自己比较勤奋,才能对得起老板这个位置。但是,如果你一旦开始决定做点什么具体事的时候,我说的是本来属于你的下属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的时候,你做哪一块的事情,哪一块基本就会开始出问题了。君主或者说最高领导者最为重要的是决策,这个决策是战略方向的决策,是对制度、组织架构、关键岗位的负责人的考核等等这些才是重大决策,不是给最普通的员工签一个总额只有几十块钱的差旅费的报销单。古代圣贤的君主可以用很多的时间打猎、听音乐,也就是玩了。但是对于我们现代的企业家而言,可能需要做的更多,研究趋势,研究方向,也就是我前边说的要活在未来。可以去学习,找专家去讨教,可以留出时间给企业拓展和维护重要资源,但是这些东西的前提是先提升自己认知世界和认知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闭环的层级,通过自己认知的提升,再重新促进企业层级的提升。
谈复利思维,最好先拥有闭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