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图画

生活案例——

我想问问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我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动,而且还不收心,现在只知道玩儿,自己没有目标,不知道学习是干嘛的。

明镜解析……

一个人想要改变另一个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对方允许你这样做。只有这件事对于自己来说有好处,比如让自己开心、舒服,才愿意去做,否则一定是拒绝和排斥的,而孩子是最真实的表现和反应,因此单纯。

孩子爱不爱学习?这个问题需要从客观角度来看。比如孩子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有没有特别着迷的爱好?有没有为某件事废寝忘食的时候?有没有在某件事情上专注很长时间?有没有因为某件事产生对抗(尤其是父母,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做)……孩子对这些方面感兴趣,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去了解和学习的,难道这不是爱学习的表现吗?而对于父母的反抗不是更说明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表现吗?所以,只能说孩子爱学习的方面不是父母认同和肯定的,直白的说,父母无法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的爱学习的标准)学习,所以,就认为孩子是不爱学习,才会问这样的问题,自己想想是不是很矛盾呢?既然孩子是一个人,就一定有人的特质,比如爱好,兴趣,意愿,抱怨,反抗,不满……而这些有都是无法被别人控制的,只要有人开始控制,这个人就会反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可是有的父母就是如此义无反顾地、执迷不悟地想要控制孩子,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当下听话,日后反弹;一个是当下反抗,从此对抗。因此,控制孩子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做才是行得通呢?既然控制不了孩子,就只能控制自己了,需要改变的那个人一定是自己,肯定不是对方,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控制和改变。一意孤行只能是两败俱伤,或是同归于尽,此时,需要思考一下:要关系还是要控制(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可以二者兼得,即使是,也是暂时的,后期爆发会更严重更彻底)?

至于怎么教育孩子才算是“好”的问题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教育好?什么是教育差?这个标准是什么?又是根据什么来定的好和差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着感觉脱口而出,并不知道(甚至是不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的那个结果是什么,所以就会糊里糊涂的,也会稀里糊涂的传递给孩子,而孩子(12岁以前)本身就不明白什么是教育,更不知道为什么接受教育,这样一来就使得孩子更糊涂,更不清晰,更烦躁,因此,父母自己先要创立这个标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想花心思就成事儿的想法只是痴心妄想。那么,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而制定的,可以参考自己认可的别人的建议,但还是要符合自己家庭情况来最终制定。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目标,只是这个目标由谁而定的?如果是自立可成的,自己一定要达成的,就算没有人督促,自己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但是,如果这个目标是别人强迫定的,在完成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阻力和内耗,即使最后目标达成,但是效果一定会打折扣,因为完成目标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而孩子的目标更多是来自父母和老师的牵引)。父母自己的目标(生活和工作)可以和孩子分享,这样不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刺激孩子对目标的认知;孩子的目标(生活和学习)可以由父母协助完成制定,最终的决策人一定是孩子,千万不能是父母,如果父母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孩子认定这个目标的话,即使孩子达成这个目标,也不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要是达不成的话,孩子不但自信心受挫,还会推卸责任到父母身上,养成不愿承担责任的习惯,这是两败俱伤的做法。所以,孩子不是没目标,而是不知道怎么制定合理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状态而制定的,也随时有灵活的调整,这样可以先把自信心建立起来,慢慢地才是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都是自主完成的,做到的多了,也就形成了习惯,有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就是这个道理了。同时,还可以制定一家人的生活目标,这样就不会突显目标太有针对性和单一性了,而且生活的目标一般都会促进工作(学习)目标的达成,不但有推进的作用还有转化的作用,这样循环起来就会变成一种家庭独有的生活方式,也是家庭文化,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也会比较轻松容易的解决,这个时候也是家庭凝聚力的体现了。

总结,孩子是家庭的一员,父亲和母亲也是家庭的一员,从归属关系上来说都是平级的,都属于家庭成员,所以,任何一方想要主导家庭的发展都是让家庭这个天平失衡的动作,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夫妻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多紧张。父母只是看到孩子出问题就各种解决问题本身,却很难去思考问题的产生,即使看到也不以为然,自认为无关紧要或者束手无策,这也是典型的托付心态,自己不改,要求别人来改,怎么可能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