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女画家新工笔
韩丽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曹暇:祖籍山东单县。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获艺术硕士学位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山东女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
因材出新写华容 尚古生意传神韵
——品读曹暇的花鸟画
文/周宗亚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在这文化全球化,“眼球文化”的消费时代,传统花鸟画对文化隐喻思想的热衷及那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个人情调的抒发,已显然转向对纯视觉价值的追求。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貌,是当下每位画家都应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今艺术多元化已是势不可挡,但艺术之变革,并不是仅凭一股“蛮劲”就能取得成功的。万变不离其宗,风筝飞得再高,断了线其生命也是短暂的。对此,画家曹暇深有感悟。面对当下喧嚣之画坛,她不盲从,没有被五花八门所谓的艺术实验而动摇,同时,她不固执,也没有为古代传统所束缚。
文以载道,绘画亦然。曹暇坚信“志道游艺”的绘画理念,以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美学思想为根基,借助对新岩彩绘画材料深入研习及熟练地应用,入古出新,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唯美的画面形象及彰显出的雍容华贵的气质风韵。
应指出的是,曹暇的“志道”,既不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政治化的直白,也不是“托物言志、孤芳自赏”式的隐喻,而是对“富丽华贵、气冠群芳而又不失典雅庄重”之大美的追求。“画以境胜”优秀的绘画必然是有境界的,王国维提出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作者的主观情绪强烈突出地流露在画面上,像徐渭、八大山人等类似的作品不胜枚举,这是传统文人画的一贯特征。“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与“有我之境”相对,作者的主观情怀巧妙地隐含在画面所描绘的对象之中,呈现的是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完美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谵起,白鸟悠悠下”之诗境。“无我之境,”只能于静中得之,是摒弃了利欲、躁动和狂放之心绪,与外物无利害对立关系而生成的一种纯审美的境界。曹暇的作品营造的正是这样一种唯美的境界,观其作品一种天生丽质,雍容华贵之美扑面而来。
曹暇来自牡丹之乡菏泽,乃父曹明冉先生为当代国画大家且又以画牡丹闻名于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她对牡丹那种热情奔放,雍容华贵而又不失端庄大方之美情有独钟,再加之深厚的家学熏陶,因此牡丹自然成为她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文心雕龙-物色)从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暇对“物境”的营造是从真实生活中写生得来的。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皆出自写生,从不拿着他人的画作或其它资料去东拼西凑。
曹暇的写生理念是“度物象而取其真”,绝非是依样画葫芦,她是在以“生生之物”写“物之生生”,即以牡丹万千之形态、传其自然之神韵,正因此才使得她的作品形神兼备,气质俱佳,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
近年来在色彩的使用上,曹暇倾心于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岩彩是一种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粗细的颗粒,运用得当能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她通过反复的探索及实践,对色彩有着独到的驾驭能力,再凭籍其深厚的家学及对古典美学的修为,用岩彩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吸收了敦煌壁画的优秀因子,同时也借鉴了“印象派”施色丰富、亮丽、生动的优点。画面上既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象,同时又充溢着深邃而典雅的韵致,达到了艳而不俗的境界。
画牡丹最易流俗,达到此境界实乃难能可贵。此外,画面既突出了表现对象的主体,又像敷上一层薄纱予人一种灵动的神秘的朦胧感,这恰恰体现了古典美学的“含蓄”之美,极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取向。
郭杰: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美术学专业硕士导师。黑龙江省美协会员、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会员。
我画画大致就是写生草木。生活在北地,要经历漫长的冷冬,四季轮回见到绿意萌生总会深刻体验一种仿若重生的欢喜。草木无言枯荣随意轻之贱之惜之爱之无问西东,一枝一叶一茎一瓣以形以色以馨以质以韵以声风来起舞雨底流芳不一而足,促人感念生命之本,一花一世界。
如此命名工作室为“草木间” 草木间笔记:写生中对草木的观察经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入微、细致到看而不见的超越具体物,让物服从于形式:包括色彩、笔致、气韵、位置、图形的繁简、虚实、大小、阴阳、对比、工简等等,一样不周到就出问题,还不能脱离感性,在这种种中辗转、经历。
色彩:草木的本色很丰富,选取色彩的清浊很重要,除了明度、色相、色调、冷暖,更应考虑清浊,这和气韵与风致相关,色彩味道很重要,浅浅淡淡的一点相去万里。形:不抄录现实不生动,不超越现实不典型,关键在度。
选择带着生活气息的,有味道的,亲切能走进人内心的——其实,还是表现自己的内心。组织:比较艰难的一步。无中生有,组织成什么样:天分、缘分。终于理解画家们为什么有固定程式了,好的组合是学养因素、学习因素、见识因素、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的综合融汇。
丁鼎在大自然当中找到了一个最深刻、最永恒的主题——爱,她的作品不仅在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情趣上进行探索,而且注入了关于生命、生活、家庭、社会、情感、秩序等问题的提示与思考。
在技法上,她吸收宋人花鸟画法,用工写结合和点染泼彩等方式表现出了惟妙的自然情感世界,她的作品赋有高古清雅之韵,造型严谨精细,笔墨苍拙而具书写意趣,画面传达出正派融合的气息。
丁鼎:笔名水畅,1985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访问学者,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北京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文化月刊》、《中国书画》、《中华文化画报》、《画刊》、《中国美术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出版个人画集《线语清唱丁鼎写生花卉集》《筑巢画心——丁鼎花鸟画作品集》,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名家点评:
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看丁鼎的作品展很振奋,笔墨坚劲而又气息灵动,用笔率性而又谨遵格法,大气度大手笔,张驰有度,路子把握很好。她在中青年艺术家中是佼佼者,而且不断在提升,前途无量。真是令人高兴!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丁鼎以一颗文心来描绘她心中、眼中的世界,特别是她在大自然当中找到了一个最深刻、最永恒的主题——爱,这个爱包含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爱,人类对鸟类的爱。丁鼎在对物象的表现当中把鸟所生存的环境,鸟的繁衍,鸟的生命,鸟的爱都刻画生动,她借鸟的主题来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在技法上她吸收宋人花鸟画法,用工笔淡彩的方式表现出了惟妙的情感世界。在当代艺术创作当中,她这样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走的路是一条宽广的路,特别在爱的主题上今后再加以发展,我觉得会精彩无限。
徐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丁鼎作为年轻的女画家,在这些年的学习和创作探索中能有这样的成绩很难得。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传统中国画,特别是宋元花鸟画有很深的研究,她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
她很热爱生活,对生活有很强的观察力,把最生动的形象在她的作品中呈现出来了。她作为一位年轻女画家笔墨能这样苍劲老辣,作品能如此格调高古,气韵很足,得益于她家学渊源,加上自身素养很好,我想她具有成为大画家的要素,她继续努力的创作下去,相信她的画会越来越好。
田黎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
看了丁鼎这么多作品,能看出她在传统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她以皴法和淡墨表现人文境界,而且笔墨丰富画法多样,画风明晰境静淡远。丁鼎是当代优秀青年画家,祝福她越画越好,出更多好作品。
孔紫(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
丁鼎是非常优秀的女性画家,我看了她的作品很感动,我知道她的一些经历,特别是她做了母亲以后的这批巢系列作品,着重体现母爱情怀,表现了自己的真实内在情感。丁鼎有很好的家学,在艺术理论上有自己很好的修养,她的作品充满了温情,而且对传统花鸟画技法上的传承也做得非常好。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丁鼎有很好的家学,看了她的画眼前一亮,她这次作品又有了新的突破,她有鲜活的生活,她画的动物姿态都很生动。她对传统有很好的研究,这一点非常可贵。
她的用笔里有虚谷的影子,但她又加入了自我的方式去表现,作品里有着新的时代气息,她在颜色处理上,在构图方式上,都有年轻人的视野,她所有的探索都是对传统花鸟画的贡献,对现代中国画问题的回答。我想她今后会持续在一些问题上探索,她的未来不可估量。
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
丁鼎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极具学术性的青年画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并进。她的画给人带来和睦宁静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源于她清颖率意的笔墨,更重要的源于她朴实祥和的心境。
丁鼎是名门之后,父亲也是中国著名画家,家世家风,耳濡目染,使丁鼎具备并保持了同龄人难得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她的作品中有着实出的表现,她画鸟巢,寄情于墨,女性细腻善良的心境鲜明而具有特征。
其笔墨内敛,不急不躁,章法平稳,平易近人。画面的气息显得正派融合。在色彩运用上,她似乎在不经意间寻找并表达着“净静”之境。用色沉稳,生意盎然间透着淡淡的冷意,使得画面更显的清雅韵致。丁鼎年纪青青,能营造出如此脱俗之境,实为难得。
牛克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丁鼎的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诉说,因为她深深地感动于那个冬日她看到的那一苍凉而又温馨的情景,她近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题材的创作之中。
冬日的枯树、丰实的鸟巢,以及待哺的雏鸟、衔来食物的鸟妈妈,是丁鼎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构成元素。鸟巢无疑充当了树与鸟的联接纽带,它也恰恰是丁鼎着意渲染的主体。它被纵横的枝杈撑起,而它又支撑着一个新生命成长的空间。
这一空间象征着希望,它是一个蓬勃生命开始的地方。然而它却值身于干枯的枝枒,并敞露在冬日的冷风之中,那鸟儿亲昵的温存,就在这荒寒的环境中显出几分悲壮。丁鼎的作品因此而直指万物生存与其环境关系的深邃主题。
然而,无论是浓热的情感,还是环境的严酷,都化作丁鼎笔下的徐徐道来。她用工笔画的平和心绪,去描绘这一切。她并不追求线条与渲染的精细,也不调用过多的制作手段,而是行笔自然、晕染适宜,朴素的笔墨传递的是她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枝干的笔墨苍拙而具书写意趣,以落落的疏笔,去衬托那细笔描写的鸟、巢;富于弹性的线条,排叠出致密的窝巢,松秀的用笔,描画出鸟羽的茸茸质感,温暖、柔情的意象油然而生。笔墨与物象统一,语言表述意蕴,这正是丁鼎工笔花鸟极为可贵的艺术品质。
孙宁宁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成员
燕山国画院特聘画家
现居北京,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被多家艺术品机构收藏
孙宁宁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