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宋之问之《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来人:从家乡来的人。
解读:
705年,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而被中宗贬至泷州(广东罗定),第二年正月,逃归洛阳,这首诗就是他在归途经过汉江时写的一首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这两句追述了贬居岭南的情况。久居荒蛮之地,有隔世之感,与家人音信断绝,故乡情事概莫能知。上句是写空间上阻隔,下句是写时间上的长久,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揭示了诗人精神上的闷。最是平常语来叙最是不平常事,没有直抒胸臆,却能将深情寓于平淡叙述之中,贬谪之后久居荒蛮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想来读者亦不难体会。
流过了汉江,离家越来越近了,自然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另翻新意,偏偏此时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长年不在家,不知家人是否因己事而受牵连,家中是否平安,这些都是作者急欲想知道,但如果不是作者想要听到或知道的消息,怎么办,于是“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看似不合情理,却又最合情理,反常之笔愈见深情。杜甫在自己的《述怀》诗中也有过类似的描写:“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该诗言浅意深,看似相反却又是相成的情感表达,不经意道出,显得情之真、意之切,多年来,很容易让读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尽管宋之问品行为人所不耻,但不能因人废言。
宋之问(656—713)字延清,排行五。山西汾阳人。因曾官考功员外郞,世称宋考功。675年进士及第。任协律郞。690年,与杨炯并以学士分值习艺馆,历洛州参军。705年,中宗复辟成功后,因以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参军。次年春逃至洛阳张仲之家,却让其兄之子告发张仲之谋杀武三思事,反被提拔为鸿胪主簿。707年,因贪贿一事,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于钦州,后赐死。生平见新旧《唐书》,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于初唐律体诗之完成颇有贡献。《全唐诗》编其诗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