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勃之《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珮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
帝子:滕王阁的修建者,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
长江:指赣江。
解读:
滕王阁位于今天江西南昌的赣江之滨,是公元653年滕王李无婴下令修建,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首诗是王勃二十六岁那年,在看望父亲的途中途经江西,正赶上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宴会。阎伯屿本来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女婿的才华,让自己的女婿预先写好一篇《滕王阁序》。在宴会上,他发给众人笔墨纸砚,诸客自是推辞不就。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一气呵成,当文章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不由叹曰:“斯不朽矣!”王勃的这首诗就是在写完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时,随笔写下的,他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序》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这首诗的意义,之所以选这首诗,主要基于它开拓了律诗特别是七言律诗的先河。
“滕王高阁临江渚”,开篇直接入题,七字就写出了此楼“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度。接下来“珮玉鸣鸾罢歌舞”,说明昔日滕王设宴的热闹场面,但一个“罢”字,却让一切戛然而止,繁华早已逝去,徒留给今人凭栏怀古的愁怅。
次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是诗人立于滕王阁上展望四周所见。上联是说该楼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下联是写楼周围亦真亦幻的自然之美。“南浦”对“西山”“朝飞”对“暮卷”,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沧桑的氛围。联系到当时王勃的心情——怀才不遇害、悲古思今,终于让压抑了多年的愁思这位少年,在滕王阁得到酣畅淋漓地表现,这也成了少小得意却壮志难酬的诗人自身写照。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上句在意境上延伸了上文,也深化了文。白云自在闲静地飘过,岁月就如这江水悠悠不尽,又恰似云影悠悠自闲,让人感受到了苍茫与关起门来,人们不由自主地发出“物换星移几度秋”的历史感慨来。四季景物不知不觉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来去匆匆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最后一联,诗人转到了对建阁之人的追思,滕王阁还在,但是建阁的滕王去了哪里?只有周栏之外曲折的赣江水还在不停息地流淌。自设一问,结笔实景,似答非答,留给人们不尽的感思。明人李攀龙提到这首诗时曾说“只一结语,开后来多少法门。”
继王勃之后,后王绪作赋、王仲舒题记,并传为“三王记滕阁”之佳话。虽后世历史文人都曾在滕王阁留下不少诗篇,然唯王勃《滕王阁诗并序》传诵千秋,影响至今。
王勃(650?—676?),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早在高宗时期对策高第,拜朝散郞。公元673年,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公元675年,赴交趾探父,次年流海堕水,惊悸而卒。新旧《唐书》皆有本传。王勃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