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唐诗解读——李白之《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
银箭金壶:指古代计时工具银壶、滴漏。
解读:
同上首诗一样,这也是一首南朝乐府旧题,内容无外乎男欢多爱,大抵不记艳体诗之一路,内空或摹写男女两情相悦之欢愉,或倾诉恩断情绝之幽怨,但李白的笔下却是隐括一代历史事实,抒发千古兴亡之叹,这是诗人超越前人之处,也是诗人别出心裁、独出机杼。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得越国美女西施,于是在姑苏山筑姑苏台,建馆娃宫,与西施在其中寻欢作乐,不理国政,后吴国国事日非,为越王勾践所败,吴国灭,夫差亦自刎而死,诗人这首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述了吴王与西施的宴乐的全过程,点出了吴国灭亡的历史逻辑,这两条主线一明一暗,可谓相得益彰。
透过诗人对吴王西施宴乐的具体描写,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对历史进行的深沉思考:黄昏斜阳,寒鸦万点,啼声呜咽,寂寥萧疏,不正是吴国日薄西山的写照吗?而吴王宫里,却是急管繁弦,醉生梦死,不正是吴国江山处于风雨飘摇的最后的狂欢。而金壶漏水,时光飘移,秋月坠江,尽付虚空,不正是吴国灭亡的最好表达。
最后一句“东方渐高奈乐何”,这一声长叹将明暗两线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也表达了诗人的态度。在诗人看来,正是由于吴王的恣意宴乐,才导致整个国家灭亡的悲剧。俯仰之际,繁花都心,瞬息之间,已成旧梦,曾经的繁华都如一场梦,曾经的欢娱都成了片刻辉煌之后的回忆,这其中引发多少悲喜无常的人生况味。
全诗七句三节,用韵与节奏搭配得极为巧妙。整首诗诗人用冷静客观的笔墨,“哀乐含情,妙在都不说破”,然而字里行间却掩饰不住家国兴亡之叹宏大与寄兴的深婉,也难怪老诗人贺知章评价为“泣鬼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