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怎么死的?

ysjrdfe12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7982次2013.02.25

采纳率:54%12级 2013.02.25

刘基大明王朝开国元勋之一,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刘基却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谦让,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年俸禄240石,也比其他受封伯爵的大臣低。但即便如此,由于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并逐渐失云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谈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刻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胁迫,如果没有合适的反应,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刘伯温于是只好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京。不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旧不过问。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
不久后,一代绝世奇才便这样去世了。
毒杀刘基,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状,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不过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极大。首先,刘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进中书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时胡入相时间不长,地位并不稳固,还处在“考察期”,又有汪广洋牵制,未必能够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胡惟庸虽然嫉恨刘伯温,但并无深仇大恨,弹刻刘基的奏章也强词夺理,没有能令人信服依据,如果没有来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许,本身就有诬告嫌疑,很可能反过来惹火上身。更何况刘伯温已归隐,不可能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做下毒这种风险很大而毫无回报的事,对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干练著称的胡惟庸而言,应该还不至于笨到这个程度。
再者,不露痕迹地毒杀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绝技李文忠徐达也是这样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关于李文忠之死,《明史》载:“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当然,淮安侯也逃不过抄家灭门的命运。至于徐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说,这是拜朱元璋的一只蒸鹅所赐。此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汪广洋因否认胡惟庸毒杀了刘伯温,在贬责途中被赐毒而死。
刘伯温之死仅仅是一个开始。
五年之后,大清算终于来了。始于追查他的死因的胡惟庸案发生于的洪武十三年,最终的罪名则是不可饶恕的谋反。“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实际数目远高于此,因为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也就是杀一家。坐胡案死的有李善长、朱亮祖二国公二十列侯,身为太子老师的宋濂虽免于死罪,但死于流放途中。十三年后,又有蓝玉案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坐蓝案死的有傅有德等一公十三侯二伯及诛连被杀者又一万五千人。朱元璋铢杀屠戮,用恐怖手段造成了至高无上,森严可怖的皇权。为朱姓江山的永固,所摧残的不仅仅是功臣的性命,更有国家民族的元气和活力。

刘伯温和诸葛亮有许多相似之处,后世也常拿二人做比较,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戏说,但其实二人在许多方面都没有可比性。

就拿二人的“主子”来说,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信任有加,诸葛亮在蜀汉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伯温呢?殚精竭虑辅佐朱元璋,结果天下平定,只落得个“诚意伯”的名头,在这个“伯”之前,还有“侯”和“公”这两个爵位,两者地位乃天差地别。

但刘伯温有一项本领,诸葛亮未必比得上,就是在“自知之明”这一方面,诸葛亮后期一心北伐,可出师未捷身先死,导致劳民伤财,而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成就帝业之后,却寡言少语,即便被封为“伯”爵,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了解朱元璋,朱元璋坐在马上和坐在龙椅上大不相同,因此天下平定没几年,刘伯温便一再请求退隐。

据“明史”记载,洪武三年末尾的时候,刘伯温便上书请辞,朱元璋不许,刘伯温再请,朱元璋还不允许,第三次请辞,朱元璋才在洪武四年放他回老家,而洪武八年的时候,刘伯温与世长辞,正史记载,乃是善终。

“刘伯温生平述略”中说,他死前烧了一大批文书,仅留下《时务十八策》一书,又去钓了些鱼,吩咐家人,等他死后,将这些鱼装进筐子里,筐子放在缸子里,拉去京城送给皇上,后人照做。

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死讯非常伤心,却不懂刘伯温送他鱼的用意,“明史”中道:“上知诚意伯薨,涕袍而悲,抚籍而叹,独不知鱼为何意,喟左右宫人:刘基善弄巧谋,影弓昭危,死亦为之,其性如此”,可见朱元璋身边的人都知道刘伯温此举大有深意,朱元璋岂能不知?只是刘基已死,他就算想问也无处去询问了。

此事暂且被朱元璋搁下,如果太子朱标没有病逝的话,朱元璋可能永远都不知道那一筐鱼的含义,为父者,痛失爱子;为君者,惜失储君,朱元璋对朱标觊觎厚望,太子是他和马皇后所生,马皇后一生贤德,朱标同样继承了马皇后的优点,可以说朱标的恩宠一部分来自马皇后,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他自身的能力。

而朱标死后,大明江山的传承就有了危险,各个朝代都有前车之鉴,唐有李世民逼父杀兄,宋有赵光义烛影斧声,朱元璋害怕历史在他的儿子们的身上重演,所以选出一位新太子乃当务之急。

当时大部分人都推举朱棣,朱元璋其实对他的这个第四个儿子很满意,朱棣在许多地方都比较像他,其中性情举止最像,而且还跟着他征战沙场许多年,历练也够,城府也深,将皇权交给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就在此时,朱元璋想起来刘伯温的那筐鱼,心里不由“咯噔”一声,虽说都过去十七年了,但他仍然记忆犹新,当初的那些鱼放在大缸里就,但因为鱼筐太小,所有的鱼都挤在一起,没过多久便死完了。

他翻出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最后面写着:“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朱元璋终于明白那筐鱼的含义,刘伯温是在告诫他,当形势被桎梏时,要用柔和的手段,变密为疏,以柔克刚,一味的刚猛反而破不小坚。

而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性格刚猛之人,治天下就像是装鱼的筐子,密而不疏,如此遭殃的是万民社稷,治理天下需要有一颗柔心,而已故的太子朱标,就有这么一颗柔心,朱棣显然不是。

刘伯温可能是想借一筐鱼暗示朱元璋治理天下之道,却不想朱元璋十七年后才明白,而他明白之后,立马宣布自己的孙子为皇长孙继承皇统,而朱棣驻守北京,没有宣诏不得入京。

其后朱棣夺取天下,果然南征北战,连年狼烟,百姓苦不堪言。

很多人把刘伯温美化成了神仙,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在大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刘伯温功不可没。

但是,朱元璋登基后,开始屠杀身边的功臣。

刘伯温也没能逃此厄运。

他死的很惨。

比他死的更惨的是,他的两个儿子。

(刘伯温)

刘伯温本命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老家在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对于书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曾经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一家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便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胸中了,要书何用?”

朱元璋登基后,感觉身边的这些功臣会威胁自己或后代的皇位,于是逐一除掉。

当然,刘伯温也是其中一个。

(朱元璋)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授刘基(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伯温还归家乡。

虽然刘伯温已经回家,但是,朱元璋还是感觉到他是自己的威胁。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夜晚与情人激情在一起总是不给力不尽兴,几下就缴械。经朋友介绍一位国医,看了他的鹏友圈三个t一个n跟120后终于重振雄风,重拾当年的风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刘伯温为何会突然离世,当然和朱元璋的药是直接关系的。可叹,临终还关心大明江山的刘伯温,死在了大明一哥朱元璋的手里。

(刘伯温)

比刘伯温死的更惨的是他的两个儿子。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

刘琏,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璟,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