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年

最忆儿时年

周湘

划彩莲船   摄影:易家镜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早、中期。那时一进入冬天,天气格外的冷,隔三差五的下雪,田野村落银装素裹,有点北国风光的味道。太阳和大雪交替登场,化了的雪水沿屋檐流下,被冻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柱(凌柱),一排排参差不齐的挂着,很好看。调皮的孩子们用棍子敲下一根,或拿在手上把玩,或放在嘴里吸吮,很开心。雪多得每家门前都堆有小雪山,可很少有人想到做成雪人。河水结冰上面可以走人,那是我们儿时天然的溜冰场。家里的水缸也会结一层薄冰,早上起来,用水瓢敲下一块,双手举着对着街面看行人,其乐无穷。冬天里,最难受的是冻手冻脚生冻疮,伤口又疼又痒,血痂,血液,组织液反复形成,看上去血糊糊的,惨不忍睹。这一直要到次年开春天暖后才会自愈。

冰墉    摄影:水易居

那时一年四季最愁人的是烧柴。多用茅草、木柴、煤来做生活用燃料。茅草主要是山里的农民砍来卖,供少于求,所以要起早床去拦截。清晨五点左右,天还没大亮,一个小人孤单单的从家到金家墩再向西走着,金家墩旁边都是坟场,常常幻想着会不会出来一女鬼?说不怕是假话,想哭也觉得没有用,这真的是把硬着头皮理解到骨头里去了。看到前面有人挑一担茅草,后面没有人,这表明还没有人买,就赶紧跟在后面,一直随着走到柴行,称重,付款,送回家,全程买卖双方没有语言交流。我拦柴运气好时出门就有,多半是在快到三岔路口那里,最远一次走到了刘桥。

木柴也很难,多半是到木工厂去买一些废边角余料和刨花,这拿回来还好处理,最烦人的是山上买回来的硬柴,要劈成小块。父亲在城里,弟弟太小,只有我来。常常是一斧头下去,劈柴在东,斧头在西,中间一个小人在流泪。

劈柴    图片选自网络

那时的煤是散煤,回来后要加工成煤球。选一个晴天,把煤挑出来,加水加土做成煤球晒干,再挑回去。最要命的是加土,没有具体的比例,加多了没有火焰,加少了煤球又爱散,散了就熄炉。我自没有锹把高就开始做煤球,一直做到比锹把高。

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筹备年货。那时物资匮乏,许多食品只有自制。从农民手中偷偷买点糯米,一泡一蒸,阴散晒干就是阴米,过年炒炒米粘糖果的主角。每年母亲炒炒米粘糖果时我就添柴酌火打下手。那粘糖果有点考手艺,先是小火把麦芽糖融化成液体,再把炒米倒进去搅拌均匀,再盛到盆里压实,待半凉后切成方块状就行。糖和炒米没有具体的比例,全凭经验,如果炒米放多了就一切一散,只有像做煤球一样捏成一个椭圆形的糖果,凉了后坚实无比,缺了牙齿的嘴根本啃不动。

熬糖    图片选自网络

一到腊月间,街上平添几家加工豆腐的作坊,每家做一个活的豆腐是必须的。先是到作坊排队定好时间,然后回来泡黄豆,待黄豆泡得平窝后再挑到作坊去加工。做好的豆腐回来后一半做霉豆腐,一半用清水漂着备用。母亲将千张切成丝,用开水煮沸,然后连水带千张一起装在坛子里,可保鲜好长时间。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买菜难,我总是一次多买些千张就是这样保存的,比放在冰箱里好。

打豆腐点浆    摄影:水易居

豆腐做好后要开始炸了,这多半是到腊月二十几。母亲在灶上,我依然在灶下,先炸滑肉,一直以来我认为滑肉不能干吃,没熟,所以我年年看着滑肉一点食欲也没有,现在才知道,滑肉也叫小酥肉,是可以干吃的。滑肉炸完了就炸豆腐,炸豆腐时母亲一点也不吝啬,炸好后可以吃,但那豆腐不好吃,一点味道也没有。余下的豆腐压碎加调料搅拌,搓成圆子炸出来,又香又酥,真的好吃,可是母亲总是放在最后炸,就是防止孩子们偷嘴,一人发两个尝尝就洗了睡。

打豆腐摇包     摄影:水易居

自腊月二十起,家里就开始忙碌,打扫扬尘,清洗门上上一年留下的对联,擦窗户,洗床单,被单,洗衣服,洗鞋。这些现在说起来简单,那时候没有洗衣机,做每件事最直接的困扰就是下冷水。寒冬腊月,朔风呼嚎,滴水成冰,一双肉手在水里操作,十个指头红得像胡萝卜,双手冻僵,连衣服也拧不干,浑身冻得透心凉。最难的还是挑沙,那时的路面没有硬化,下雨下雪后泥泞难走,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九、三十都要到河里挑沙铺在门口。一担沙重还不说,最烦人的是沙地里软乎乎的,走上去没有反弹的力量,根本走不动,每迈一步都异常艰难。直至现在每每在电视上看到旅人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时,心中就会泛起阵阵酸楚,太难了。

1972年巡店高中一班女生合影,前排左三为作者周湘

腊月二十九、三十,街上的彩莲船开始活动起来。我们一群小姐妹们背上弟弟妹妹,刚洗的头发头顶上冒着热气,发梢结着冰柱,一脚泥巴一脚水的跟着看热闹。彩莲船扎得很漂亮,花花绿绿的帘头,错落有致的流苏,叮咚哐当的铃铛,里面站着一个新娘装饰的俏佳人,印象中多半是由一个叫菊英的扮上的。旁边还有一个撑船的樵夫,这个人非吴生德老先生莫属。吴老先生不知有没有文化,但他随机的唱词很能打动人。每到一家的门口,就会根据家里的人口,背景,近期的变故,应时应景的编些顺口的祝福的唱词来。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即兴歌唱演员张帝在电视上表演时,我心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村里的吴生德老先生就会。划彩莲船有很多讲究,一般是在一家的门口,彩莲船根据唱腔的节奏摇摇晃晃,真的是花枝乱颤,主唱的每唱一句,旁边的人就会“哟嘿呀荷嘿”的应和,最后一句是“划着”。划船一般是挨门挨户的划,如果不小心漏了一家,那这家的主人就会发脾气,划船的要重新来过,还要赔不是赔笑脸。有条件好的如果在门口放鞭迎接,那划船的樵夫还要舞动起来,手执彩棍与彩船或对扭穿插,或相向追逐,配上丰富的唱词和激热高昂的曲调及和声,场面异常的热烈火爆,唱的是祝福颂词,祈求的是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划彩莲船   摄影:易家镜

三十夜的年夜饭是异常的丰盛,平时吃不上的菜都上了桌,敬祖先,放鞭炮,一家人围桌而坐吃吃喝喝。这些年,当时的菜品滋味都忘得一干二净,唯独对当时的香肠是念念不忘。腊月间,母亲用钥匙扣的圆圈圈当工具,灌十几节香肠应节。三十夜的端出来,那香肠红红的,圆圆的泛着亮滋滋的油花。我们小孩最喜欢把香肠片拿在手上把玩,然后用手把肠衣慢慢的拽下来,好享受肠衣慢慢的脱离香肠片的感觉。那肠衣窄窄的,薄薄的呈半透明状,放在手上玩一会再吃,很好玩。现在怎么弄都找不出原来的感觉。

本文作者六十岁生日时与老公黎国生留影

初一清早,母亲把孩子们的衣服都放在床头,花罩衣、新裤子、新鞋子、新袜子全备齐了,母亲戏说这是闭泡皮(糊灯笼),每年每个孩子必须要做一身外衣。那时不懂事,只自顾自的高兴,不曾想过母亲的艰辛,四个孩子,一人一身新,要多少钱多少布票?四双鞋子从糊壳子打鞋底开始,纳鞋底做鞋面绱鞋子,要熬多少夜?多少针线才能完成?当我当了母亲后才知道当时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初一出门,大人们都挨家挨户的拜年(拜跑年),不用带礼物,只是进门打恭作揖,连声说“拜年了,恭喜发财”的吉祥话,主家递根烟后拜年的人就跑下一家。我们孩子们就三五一群的逛街,聊天,比谁的花衣服好看。在当时,如果有人问我,啥时候最幸福?我一定会说“初一最幸福”。初一的有吃的,有玩的,不用挑水洗菜洗衣服,不用带弟弟妹妹。

初二初三初四就是开始到亲戚家拜年,我最怵的就是这,那时气温低,去时路冻了,硬棒棒的,别人踩出来的脚印边子凌得像刀子硌得脚生疼。回来时太阳出来了,路上化了冻,泥泞不堪,一路走回来裤子上鞋上都是泥巴,真是苦不堪言。到了亲戚家,一碗煮豆丝上面放着几块肥腊肉,出门时大人有交代,这肉不能吃,还要待客的,不情不愿的放在旁边,把豆丝吃完。好在临走时,主家会把糖果炒米装一口袋,边走边吃回来。这真的是“过年了,拜年了,腰一躬,手一妥,糖果饼子倒给我”。

(0)

相关推荐

  • 【绿眼睛原创】舌尖上的童年——年之味

    记忆里,小时候的过年,是从寒假开始的.小时候的过年,都是好吃的. 放假没多长时间,家里就要杀猪啦,然后新鲜的猪肉.猪血.猪肝--加点地里的青菜或者大白菜烧烧,只要盐和生姜,根本不需要什么味精鸡精,就是 ...

  • 散文||那年过年没吃肉

    那年过年没吃肉 春芹||重庆 记忆中过年总要吃肉,倘若不吃肉,或者没闻到肉味,那真也没有了年味. 腊月二十七,乡间最后的一个赶集日.风尘仆仆的父母手拎肩扛,相跟着:一前一后,在寒冬腊月里的风搅雪中,步 ...

  • 妈妈的大年美食

    说明 原定在<老记说事>公众号上刊登的<记忆中的春节>专栏稿件,因时间有限,部分作品现转至本公号刊登,敬请大家垂注! 专题链接: <记忆中的春节>专栏 妈妈的大年美 ...

  • 记忆 ‖ 再忆儿时年味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小时缺吃少穿,从冬月就扳着指头数,数到腊月三十,盼着过年,盼着花布衣服,盼着那桌热气腾腾的团年饭. 团年饭的准备得从腊月初开始,杀年猪熏腊肉,泡糯米磨汤圆,泡 ...

  • 最忆儿时月

    "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 小时候,每当月亮出来的时候,总会念关于月儿的歌谣: "月仔光光咦怀怀, 老弟讨娘过头前. 老弟叫兄来吃酒, 兄讲无婆不敢来." - ...

  • 潘全堂丨儿时年

    儿时年 河南/潘全堂 新岁每忆儿时年 幸福满满魂梦牵 张灯结彩尽情乐 高歌劲舞处处欢 腊月节味浓 民俗赏连连 城乡紫气罩 户户袅炊烟 集贸会 人头攒 惊动诸神叹壮观 披星戴月父母忙 走街串巷稚子伴 掰 ...

  • 【蝶儿小筑】青荷 儿时年味

    [蝶儿小筑]青荷 儿时年味 到了我这年岁,对于过年就有些尴尬了,不像老辈儿那么懂得年俗,想找回些传统却又好多都遗失了.不像小辈儿,可着尽儿玩,传统的回归暂失还落不到他们身上.这些年来,年味儿越发就只剩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岁月如歌】忆黄花,一半儿清高一半儿雅

    [仙吕·一半儿]菊花十二章 画菊 吟诗捉笔谓轻狂,秋影拈来纸上量,淡墨描成寒叶霜,袖边香,一半儿粘屏一半儿享. 访菊 重阳篱畔再来游,浅紫深黄满苑稠,月照霜盈扮靓秋,兴悠悠,一半儿知音一半儿友. 残菊 ...

  • [仙吕·一半儿] 《忆在“六一“》

    "六一"常记少年族, 可爱单纯乏世俗. 岁月如歌均祸福. 忆尘途, 一半儿欢欣,一半儿苦!

  • 〔双调• 雁儿落带得胜令〕忆儿时小伙伴藏猫

    [双调· 雁儿落带得胜令] 忆儿时小伙伴藏猫 轮流蒙眼藏, 循序周边望. 嘎吱桌下响, 呼哧床头晃. (带) 狗蛋罩箩筐: 连娣躲衣箱. 柱子钻蚊帐, 丫头隐后窗. 方芳, 偷看啥情况? 梅香, 逮着 ...

  • 周语儿丨疑君应忆我,也自坐花中

      ➨组稿:踏浪无痕 编辑:林淞月 上期回顾(↓) 桃花源间文学社丨同题第15期·[踏莎行] 周语儿作品专辑 ❖ 幽兰 也自川溪值玉丛,英姿恶对俗人中. 傾光向野一时态,泣露分声十载风 苦绝汀头寒濯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