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李商隐

闻歌
李商隐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译文
收敛住笑容双眸凝视,看样子好像要唱歌了。那高空中的碧云就已经停住不动,聚在一起就像是高高的山峰。
魏武帝死去以后,当年在铜雀台上宴饮欢歌的歌伎都到了什么地方呢?穆天子参加了西王母为他举行的宴会后,因歌声的美妙丢下了手头的事情而留连忘返。
在安葬王昭君的路边,向南飞去的大雁已经消失了。那轻歌曼舞的楚宫也早已被从北方来的秦人侵占。
所听到的歌声足以断肠并非始自今日,面对残烬的蜡烛,也只能说一声“奈何”了。
注释
①高云不动:用《列子・汤问》秦青悲歌的典故。
②嵯(cuó)峨(é):山高峻的样子。
③铜台:即铜雀台,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④玉辇:古代帝王的乘舆。
⑤青冢(zhǒng):汉王昭君墓所在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境内。
⑥细腰宫:楚宫。
⑦香灺(xiè):香烛灯芯的余烬。
创作背景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曾因旱放归宫女。此诗有“铜台罢望”之句,当是旧帝崩后不久之谓;又有“玉辇忘还”之语,其旧帝当是好巡幸者,暗指唐武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放宫人时,距唐武宗之崩不久。诗中所涉之出宫人事,当在大中元年(847年),其写作时间由此当可推定为大中元年(847年)。
赏析

这是一篇表现听歌后的感受的诗,即表现欣赏歌曲时产生的美感,由歌曲引起的感触。

首联用旁衬烘托的手法描绘歌者将歌末歌时的神态以及歌声的响遏行云,渲染了歌声的感人气氛。中二联描绘由听歌引起的联想,歌声把人带到茫远的古代,想起历代种种悲歌,从而使人产生深沉的思绪茫茫的感慨,感慨历史的荣枯兴衰、瞬息变化。四句所写史实是多王妃、天子,他们的遭际富有历史意义,很能反映人世社会兴亡变化,其种种悲欢离合都让人深思。诗人将这些史实,由歌声串连到一起,这些史实都是与声有关联,但又妙不粘滞,从而把听歌所引起的感慨升华为一种含蕴深广的美感,充分表现了歌声的巨大的感染力。尾联以悲歌从古至今不断让人无可奈何作结,抒发了一种悲凉怆惘之情。

“此声肠断非今日”是全诗的诗眼,意谓世代多辛酸悲苦,所以断肠悲歌从古至今不绝,这是严酷的历史事实,在这样的历史事实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无疑这正是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诗人借听歌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忧患深广的感情,从而使全诗具有启人深思引人悲酸的艺术感染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