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堂】杜甫教你:七律的结构模式
诗词学堂
杜甫七律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一直都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七律的结构模式,指的是存在于七律内部的“联”与“联”之间的潜在的组合方式和组织关系。杜甫现存七律共计150首。经排比归纳,主要有以下七种结构模式。
A式:描写解说型
全诗四联分成三个部分,首联——颔颈联——尾联。首联引出描写解说的对象,或人、或物、或时、或地、或行为、或情感,颔颈两联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对首联(或首联的部分内容)进行描写、解说,尾联一般以推论性语言[1]点出诗意指向而收束全诗。
《见萤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开引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描写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解说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推论
此诗首联引出秋夜飞来、惹人愁绪的萤火,颔颈二联描写萤火在屋里、桅前、井边、花间四处飞舞,尾联抒写见萤火而思归、归却不知何日的感叹。
B式:起承转合型:
全诗四联分成三个部分,首颔联——颈联——尾联。首颔两联相贯相承组成一个语意指向一致的整体,颈联荡开(可以认为是转)或写景或议论或抒情(以写景居多),尾联遥遥呼应第一部分点出诗意指向而收束全诗。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起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承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转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合
此诗首颔两联写重阳宴饮于崔氏山庄,人已老去,时又逢秋,把酒宽愁,强作欢颜;颈联荡开描绘千涧万汇流、两峰遥耸的高秋景象;尾联遥应第一部分而抒写兴尽悲来却思人事难知的感慨。
C式:连锁相贯型
首、颔、颈、尾四联语意相承相贯,下一联的言语指向均由上一联引出,由首联开始环环相扣而下直至尾联。这种模式既可以认为是由四部分组成,也可以认为这四联是一个不必切分的整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首联写闻官军收蓟北而涕泪满裳,颔联承涕泪满裳再写全家欢喜欲狂,颈联承欢喜欲狂写纵酒放歌、还乡之夙愿不久可偿,尾联承还乡写发舟巴蜀、直向洛阳的悬想。全诗一联生一联,一联承一联,环环相扣,一气贯注。
D式:并立相照型
全诗四联分成两个部分,首颔联——颈尾联。两个部分有各自不同的叙写对象,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对照,相互映衬,如又峰并立而其根相连,又如两水分流而同归于海。
《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此诗前半部分写浣花溪草堂聊堪自适之景色,后半部分抒发虽客况艰难而笑傲随之的情怀,两部分并立相照。
E式:总括收束型
全诗四联分成两个部分,首颔颈联——尾联。前一部分首颔颈联三联并置且有相同的语意指向,尾联总括从而收束全诗。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此诗前一部分三联描绘宣政殿的高华气象,首联写殿外,颔联写殿内,颈联写遥瞻殿上。尾联写侍臣从容退朝,返归东省。
F式:起兴抒发型
全诗四联分成两上部分,首联——颔颈尾联。颔颈尾联组成的第二部分自成一体,是诗歌内容的主体承担者,而首联只是起个话头,且往往以写景的方式出现,近似于《诗经》中的“兴”的部分。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此诗首联以描绘春天景色起兴,第二部分抒写陪郑八春日饮酒的情怀和祝愿:颔联写陪郑八白首寻春痛饮,颈联自叙拘牵于尘世的困窘,尾联劝勉郑八犹如可展翅、不必退隐。
G式:钻石项链型
全诗四联分成三个部分,首联——颔联——颈尾联。首联和第三部分颈尾联共同承担全诗的主体叙述任务,而第二部分颔联是嵌入其中的写景联语。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
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此诗第一部分首联写冬日草堂高卧,日暖方起,第三部分颈联写忽忆故人曾许相过草堂饮酒赏梅,尾联便邀二人同至。第二部分颔联则是草堂所见之景。
杜甫有诗云“晚节渐于诗律细”,这“诗律”二字,不仅仅指诗的格律,还应包括诗的结构模式,对今人写诗,同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