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心→体能→力量→技术

以哲学思维修炼跑者内心,接着我们该做怎样的训练?这需要科学的次序。而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一起来看。

身体素质由「体能」和「力量」(体力)组成,但只有体力进步并不保证能跑得更快,还可能提高伤病风险。

体能,是身体里的能量代谢系统。当我们把身体想象成一部赛车,「体能」是指心肺耐力与身体输出能量的续航力,就像赛车的发动机效能、供油、排气系统与油箱大小,心肺耐力不足就像是一具质量不佳的发动机,很容易缩缸。「力量」,就好比赛车内部各种传动系统间的机械性能,如果轮轴不够强韧、车体不够稳固、各部灵件的组装不够紧密,发动机再好也没用。「技术」是指控制身体的能力,就像赛车手开车技巧的优劣。假若赛道上每部赛车的性能都一样,决定胜负的因素就取决于不同赛车手的控车技术,就算用同样的车,一级赛车手因有高超的开车技巧,所以能够开得比一般人快。

我们最好不要先透过操练体能来让自己变强,而是先让自己变强壮之后再开始来操练体能。

这三种能力同等重,缺一不可,但对一位要开始练初马的跑者来说,要最先加强练习的是「力量」。因为身体的相关肌群、肌腱和韧带如果不够强韧,体能又很快变强(而体能又进步得很快),试想像一下:在金龟车上面装上法拉利的发动机,车体、轮轴轮框是否很容易出问题。太多人在报名全马后怕跑不完,一开始的跑量就加得很大,就算一开始运气好没受大伤,但因为体能进步太快,力量没跟上,在比赛或高强训练中一把马力催下去,身体就很容易出状况。所以,虽然马拉松是长距离运动,一开始仍要先以「力量」训练为重,等身体够强之后,再把训练重心移到体能上,这时你的身体就可以变得「很耐操」了!换句话说,耐操的身体不是透过一直增加跑量或强度来达成,而是透过力量训练。

对于马拉松来说,好的跑步技术可以让身体以最少的力气(力量与体能)用相同的速度跑完全马,就像是优秀的F1赛车手能使轮胎磨耗与汽油耗损降到最低一样。跑步技术的知识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直到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出版了《跑步,该怎么跑》(Pose Method of Running)之后才开始跑者们对跑步技术的新视野。但跑步技术是无法独立学会的。因为技术是建立在体能与力量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心肺耐力不佳或肌肉力量不足,有些技术是做不久或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就算你身体素质再好,如果不知道有效跑步加速的基本物理原理在于加大「落下角度」(Falling Angle),你就会深陷于一连串的间歇训练中而无法突迫最佳成绩;反之,尽管技术的知识都学全了,但如果力量与体能不好,也做不到理想中的技术。

世界上重视运动与运动科学发展较完善的国家,大都在政府的组织底下成立国家级的训练研究中心,像美国在1978年成立「美国力量与体能训练协会」(National Strength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NSCA),或是澳洲力量与体能训练协会(Australi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ASCA)与英国力量与体能训练协会(UK Strength and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UKSCA)。这些协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练与选手在「Strength」(力量)与「Conditioning」(体能)训练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从单位的名字就可以注意到,他们研究重点放在「Strength」与「Conditioning」。Strength翻成「力量」比较没问题,但国内统一把Conditioning翻成「体能」,并不恰当。因为Condition字面上的意思是「调节」与「适应」,比较接近「身体的调适能力」。但后续的用语,我们还是用体育界已经习惯的「体能」一词。力量其实也在体能(身体调适能力)范畴之中,但因为力量是所有体能特质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特别被提出来研究。

身体素质=体能+力量

由此可知不管是哪一种运动,都必须强化该项目所特别需要的身体素质,才能呈现优异的运动表现,而身体素质正是由「力量」与「体能」这两大范畴所组成。不同的运动种类当然有不同的技术,但「力量」与「体能」的知识就具有普遍性,不管是什么运动都可以拿来运用。换句话说,「力量」与「体能」正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在训练时必须与技术搭配,针对不同的训缧项目所需强化的「能量系统」与「肌肉功能」做调适。

因此,从身体的能力来说,我们可以把跑步的能力分解成体能、力量与技术三部分,也就是说你的马拉松成绩是你这三种能力合作之后的表现。这三者既是相辅相成,反过来也会互相牵制。只有当你的体能与力量的根基够札实稳定后,才能保证你在跑步的过程中一直有效地控制身体,让动作维持在有效的技术上──身体始终维持着看起来优美、流畅的跑步动作。

如果汽车的轮轴失效,整台车也将跟着失去功能。

体能、力量、技术像是一个金字塔底部的基础,缺一不可,「速度」位于角锥的顶点。当这三种能力平衡发展时,速度才能稳定向上提升。

突破个人最佳成绩(破PB)可不只是单纯提高「速度」,让身体习惯跑快的压力就能变强。「速度」只是最后的结果,「体能/力量/技术」三者才是让你破PB的的根本原因,只要分别从这三个根本基础下手,稳固基础,平衡发展,你的速度自然就会提升。

如果身体的其中一项能力不足,就像三角锥因某一边较低而偏向某一边,顶点自然会比较低。就像体能不足时即使技术再好,你的「速度」仍然无法有效提升一样。另外,你也不能只是过度锻炼其中一项,虽然如此也能提高速度,却会被没有同时提升的另两项能力拖累,所以通常训练效果也会受限。

对马拉松这种长跑运动来说,偏重体能训练而长期忽视力量与技术的结果,不只训练效果受限,反而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练心→练体能→练力量→练技术→运动表现。训练的项目可以简单划分为四大类。练完力量后,当下的力量会变差,所以技术一定会受限,在技术无法维持的情况下,此时在做体能训练,意义就不大了。练完体能后,当下的体能会变差,所以力量一定练不好。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在当天的训练中要有「主菜」与「配菜」之分,如果说今天的主菜是体能,力量就当成热身,作为启动肌力之用;如果今天的主菜是力量,练力量时,体能本来就会跟着练到,也会消耗体能,所以如果练完力量再练体能,质量也会变差。训练质量好,「感受」才会好,「心」才会想要继续练下去。「想练/不厌跑」是很重要的,如果「心」一直处于用意志力逼自己训练的处境,训练质量会低落,效果自然不会好。
并不是不能加量,一样可以大量训练,但那是在自己体能可以负荷的情况下偶而为之。训练最重要的是高层的「技术」,也就是追求「更高的技艺」 (游泳讲的是开发水感,跑步是开发跑感、骑行讲的是开发路感;除此之外还要去训练更具耐力的技术,也就是上述各感的持久性),而这技艺若可以发挥得出来,人就会觉得愉快,所以《庄子》里有「道进乎『技』」。「道」没有那么高深,那是每个人透过训练都可以体会到的美好境界,而这个境界是透过不断开发的技巧,才能体会到。但一般人都只是在体能、力量上着墨,没有了解到体能与力量只是为了「技」而服伺,「技」才是最终的目标,运动表现(成绩),只是结果而已。
当我们在训练时掌握了一种过去无法掌握的「技」巧(当下的跑感变得比之前敏锐),就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快乐。这快乐,是训练最美的滋味,也是跑者愿意持续自找苦吃、坚持训练的关键。
作者 RQ徐国峰教练
运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作用吗?
研究发现,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
这是因为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细胞中的干扰素,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在运动时,干扰素的分泌要比平时增加一倍。
而且最好是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骑车等。在快走或慢跑中可以加强呼吸锻炼,主动深呼吸,增强肺部的通气量,加强肺部功能。
我们应该怎么运动以增强免疫力呢?
01、慢跑
坚持慢跑可以加强呼吸系统对于气温的适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调节血液中的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比例,而这些细胞是能起到抵抗入侵的作用。
对于那些有跑步习惯的朋友来说,建议保持跑步速度在8~10千米/小时,心率在110~130次/分钟的强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