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如何从“究天人之际”而“通古今之变”

时间:2011-10-2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变”是历史学家研究的根本课题。不仅要真实地记叙历史演变的过程,而且要弄清其变化的原因,预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中间“究天人之际”就是高深的学问了。
  
  我们从几个实例,来看司马迁是如何研究的。
  
  第一,天示。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记载了鸿门宴的史实,当时,项羽兵四十万,驻新丰鸿门,而沛公只有兵十万,驻霸上。范增对项羽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羽由于没有听范增的话,失去了在鸿门宴上消灭对手的机会,刘邦终于成了天子。
  
  在《天官书》中,司马迁尽记载从天相看人间的事,如“秦始皇之时,十五年慧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此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项羽救巨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从诸侯,西坑秦人,诛屠咸阳。”“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慧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司马迁总结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意思是说,总是先看到上天形现,而后人间随之出现景象。
  
  第二,神示。
  
  在《赵世家》中,赵简子生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都很害怕。医圣扁鹊诊视后,说:“血脉上的问题,没有什么奇怪的!以前秦穆公也曾这样,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说,'帝见了我很高兴。我所以在那里很久,就是听舜帝的教悔。舜帝告诉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扁鹊并说:“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间,间必有言也。”果然,又过了二天半,简子寤,对大夫说:“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赢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此后,晋终被赵、韩、魏所灭,尽分晋地。
  
  第三,梦遇。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是如何出生的,司马迁写道“高祖,沛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己而有身,遂产高祖。”

在《赵世家》中,写道:“王(武灵王)游大陵。他日,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异日,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娃嬴。孟姚甚宠于王,是为惠后。”由于武灵王宠爱惠后,乃至于废太子章而立惠后所生子何。在惠后死后,武灵王又怜故太子,欲立两王,最终父子俱死,为天下笑。
  
  第四,奇遇。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为亭长时,一次喝醉了酒,夜行径泽中,令一人前行,前行者报:“前有大蛇当径。”刘邦说:“壮士行,怕什么!”继续前行,拔剑斩蛇。蛇遂分为二,径开。行数里,刘邦醉倒。当夜,有一老妪到斩蛇处啼哭。有人问其故,老妪说:“人杀吾子,故哭之。”那人问:“你儿子何故被杀?”老妪说:“吾子,白帝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那人以为老妪不诚实,欲责问她,老妪己无踪影。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
  
  在《留侯世家》中,说张良闲游下邳圯上,遇到一穿短衣的老者,这个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堕落到圯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张良鄂然,欲揍这个无礼之人,但他强忍住,下去取了鞋子。老者又说:“履我!”张良只好跪下来为老者穿鞋。老者心满意足,笑而去。张良大惊,目光随着他。一会,这位老人复还,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与我在此相会。”五日平明,张良前往相会地点,老人已先到,怒道:“与老人相会,却后到,为什么?”自行离去,说:“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张良提前来到,老者又己先到这里,再次发怒道:“又是你后到,为什么?后五日早来。”五日,张良半夜就去了,老人送给张良一本书《太公兵法》。就是这本书使张良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为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老者以后再没有出现过。
  
  第五,圣人预言。
  
  在《赵世家》中,孔子听到赵简子为保晋阳,不请示晋君而杀死邯郸大夫午,孔子断言:“赵鞅以晋阳畔。”意思是,赵鞅必定凭靠晋阳城背叛晋君。
  
  第六,奇人预言。
  
  在《绛侯世家》中,周亚夫为河内守时,为相的许负对周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此后的事,一一验证,丝毫不差。
  司马迁上述六种方法使得客观世界不可预测的东西,变得可以预测,含有今人无法理解的几分神秘,日月星辰跟地面的战争有什么关系?早己去世的舜帝能指示若干年后的事情吗?刘邦不是凡人所生,那么蛟龙何在?高祖斩蛇之说,会不会如“陈胜王,大楚兴”一样的是人有意为之?给张良书的老者是谁?来无影去无踪,看来不是人而是神,《太公兵书》又是谁人所写?许负的预言,为何丝毫不差,他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笔者是唯物主义者,不敢苟同司马迁对历史的神秘解码。但就《史记》的记史立场而言,作者无疑是绝对忠于史实的,不倒向任何一方,记述秦始皇,并不只写其残暴,也写其功绩;记述吕后,也不只写其毒辣,也写其贡献;人人尊崇的汉武帝,仍然写了他的迷信一面。被认为大逆不道的陈胜吴广的起义,同样真实地赞于他的笔下。这种实事求是的著史方法,也就是唯物主义立场,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史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论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整套科学方法。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信史的基础之上,可以进入深入的探讨。究竟什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与奴隶主的斗争;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农民与地主的斗争。作为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也极其复杂和残酷。社会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三国分晋、大泽乡的起义,楚汉战争等,所有这些都生动地出现在司马迁的笔下。历史的发展,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如果没有秦始皇,可能嫪毐集团与吕不韦集团不会这么顺利被粉碎,但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汉武帝,可能匈奴还能猖狂一时,但击败匈奴是必然的。历史的发展是一条长河,没有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左右,唯有亿万人民的力量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
(0)

相关推荐

  • 摭谈《史记》的叙事艺术

    肖旭 一.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 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

  • 垓下小考(修订稿)

    菜九作<千古谁识战垓下>以为把垓下之战的事情讲清楚了.因为刘邦根本没有停战休兵的意思,并非临时受谋士鼓动才毁约,而是早早地就为项羽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项羽撤退进入陈下.阳夏即今天的河南太康 ...

  •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底指的是什么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被后来多次引用,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究天人之际:探索合理的天人观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人在思想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问题.这 ...

  • 《二十四史》30经典名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 ...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谁说的

    最佳答案: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有所褒贬,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史学 ...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宗之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宗之言",<史记>名言名句25则,通透有内涵,读懂了,提升人生境界. <史记>客观反映了三千年中国社会历史,真实记录了重大史实 ...

  •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史记的读法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 史记的读法 文:杨照 编:先知书店 你读过<史记>吗?是否有兴趣读?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写微信公号的读者朋友应该多读读 ...

  • 古人如何看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天坛,从建造伊始,就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哲学内涵,也成为皇权至上和神权至尊的体现.即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至此也要走下玉辇,脱去龙袍,换上祭服,虔诚跪拜,敬畏上 ...

  •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辨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点,被公认为传统史学之极则.钱穆称之为"史学家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境界,亦可说是一种历史哲学 ...

  • 华夏先贤早已究天人之际开示大道:祭祖文化隐含人道真相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易书生 华夏文明大智慧,早已深埋每位中国人血脉 清明,祭祖,再浏览前不久发布的文章<外交硬怼的文化争锋:丛林法 ...

  •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