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关天得||古村·古树·古庭·古坟·古堡·古庙
古村·古树·古庭·古坟·古堡·古庙
文/关天得
传说关氏四兄弟从滩歌关家庄迁到野沟阳坡务山庄,四兄弟从关家庄抬上去四棵槐树,栽在庄里,见证村庄的历史。我大哥从老坟、中坟和新坟的辈数,按一辈平均二十年计,推算大约有五百多年,也就是槐树的年龄。后来我从历史朝代推算,基本一致。因为明清两朝共四百九十一年,中华民国到现在一百二十年,合起来六百多年。明朝万历年间从山西迁庄,再从关庄迁来,五百多年差不多。说千年古槐是夸张。
随着人口增长,老大也叫大房家,分成房背后家,上院来家,西头家,旧院来家,新院来家,共五大家,人很兴旺,光阴也好。因为大房人脑筋好,心灵眼齐,善于学手工技艺,石匠,铁匠,木匠,泥水匠,鼓匠,纸花匠,都是拿手好戏,也能挣到钱。传说大房家房背后家的房基地最好,人兴旺,老大槐在庄前,第二台是菜园果园,第三台是房院,的确是个好地方。我记事时,房背后家就有兄弟八个。房院现在老七和老八的孙了一占着。光阴最好的是西头家。传说到后来把光阴弄光了。现在后代很发达,住洋楼,开小车,儿孙满堂。
二房家后来没人了,财产给了三房家。三房家分成了亭心院来,头齐场来,底下场来,窑合来四大家。三房人不如大房和四房旺盛,本事也不行,手工技朮不如大房,劳动务农不如四房,但个个都是好口才,为人忠诚。这些都不实用,挣不到钱,所以光阴比不上大房和四房。
三房最好的一位先人是兽医,背个背篮子,相当于现在的药箱,走村串户,给牲口看病,医术非常高明。传说有一次在路上走着,一匹骡子挡住去路。说了半天,放骡人就是不让。医生从旁勉强挤过去。细细观察了一下骡子,然后说:“把那个死骡子拉上着还怂瞎的很!”他刚回到家里,有人急急忙忙跑来请他给骡子治病,正是不让路的人。经过扎针灌药拔火管,到吃晚饭时,牲口好了。有人问:你怎么说这是死骡子?”医生说:“因为它的脚步乱了,虽然暂时还吃着草,但过不半天!”大家都非常佩服!
四房家人分成了商户社,埂埂上,楼上家,湾来家四大家。他们老实本分,勤劳朴素,务庄农是行家。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光阴当然好,人丁也兴旺。湾来家是地主,识字人多,有工作人。商户是富农,也有当官的。其他是中农。
商户虽是地主,但生活很节俭,正月过年也舍不得吃好饭。家人抱怨,掌柜的说:“饭常吃哩,不是吃一半顿的。”有次土匪反进庄,把穿的新的人手(长工)拉住烤打要钱,穿得烂的掌柜的反而没事。人手指着主人连哭带嚷,掌柜的终于撑不住了,给了一缸麻钱,土匪以为不是富人,就愿意了。
虽然过了几百年,几十辈,但各房的风格还是没大改变。大方人还技术好。六大匠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继承人。三房人还是只会说不会干,比不上别人。四方还是农业大户,粮油多,底子厚。在技贵粮贱的当今社会,大房人越来越富。三房和四房也有变化,新院来,头齐场和埂埂上识字人工作的多,上院来房背后最先富起来。
我的先人属三房头齐场,具大哥回忆,我太爷兄弟四人,四太爷又生四位爷,大爷生大爸,大爸生两个堂弟,堂弟有孙子了。二爷就是我爷,因三太爷无儿,我爷顶门,我爷没见过,六零年去逝,爷生我爸独生子,我们兄弟三人,有孙子了。三爷生三爸,六零年饿死,三妈带着我姐另嫁,再无后。四爷没生,无后。
从爷爷开始,就学文化,个个聪明,辈辈能干,后辈靠书吃饭,在庄里比较先进。最可喜的是我兄弟三个,四个儿子,上班的做工的,都有出息,家族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到那时,修宗祠,敬祖先,续家谱,光宗耀宗,前程远大!
关天得天独厚德载福寿康乐,男,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野峪村人,樊庄小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在《滩歌乡语》、《武山作协》、《麦湾瑣憶》、《乡土文学》、《西垂文苑》、《秦州微刊》、《西山文艺》和《甘农报》上,发表论文、小说、诗歌、散文和评论一百余期,四百多篇(首)。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