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撰文/制作:雷声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地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明代文学家钟惺奉命使蜀,当年十月到达成都,在游览浣花溪杜工部祠之后,写下一篇写景寄情小品《浣花溪记》。在描绘浣花溪逶迤清幽的景色之后,他叮嘱游客:游浣花溪要“必至草堂”。
是的,游浣花溪,一定要到茅屋。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是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是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
著名学者、现代诗人冯至在《杜甫传》一书中写道:“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死地和生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50多年前去过草堂,感觉园子好大,竹子好高,好密,在北方是不曾见到的。半个世纪后,再次来时,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茅庐,这是1200年前浣花溪的写照。浣花溪因杜甫而名,诠释它的是杜甫一首首优美的诗句,是知时节的“好雨”,是“鸣翠柳“的黄鹂,是“上青天”的白鹭,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草堂寓居三年九个月,杜甫写下二百六十多首诗。在吟咏的万事万物中,他似乎对浣花溪情有独钟。“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圆菏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除了含蓄婉约的景致外,浣花溪最让人心动忘返的还是草堂,因为草堂之内,跳动着诗圣杜甫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在唇焦口燥、依仗叹息之余,瘦骨嶙峋的诗人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
战乱大起,社会动荡,山河涂炭,百姓流离,杜甫绝望地领着一家人,挤进流亡大军,走秦州(今甘肃天水),转同谷(今甘肃成县),携家入蜀,到了成都。逃亡途中,目睹山河破碎、物是人非,杜甫曾经被层云激荡的胸怀因“感时”而酸楚,着眼点已经完全由自己的雄心壮志转入人民的苦难,从少年慷慨的高歌,渐渐变成了老人沉重的叹息。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来蜀的第二年春天,在好友高适和严武的接济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这是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时候。
不料,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刮破,风停之后又下起大雨,一家人因屋漏而彻夜不得安眠。诗人用很平常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幅画面: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不久,风停了,天黑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该睡了,但茅屋漏雨,外面下着大雨,屋里的雨就像天上垂下来的麻线,整个屋子又湿又冷,本想盖上被子取暖,可因为家里穷,被子用了多年都没有换洗,又冷又硬,如一块铁板,加上小儿子夜里睡觉爱折腾,早就把被里蹬破了。自从经历“安史之乱”,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觉得今晚尤其显得那么漫长。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我如何才能熬到天亮?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安居乐业,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不再像我一样遭受风雨侵袭难以安宁。如果这个梦想能够实现,老朽我就是在这破茅屋里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含笑九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叹杜甫一生不幸,叹他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施展,叹他生在一个悲惨黑暗的年代,一生不得志,叹他最后竟悄悄地死于一条破船上!
我敬杜甫,敬他身处漏雨茅屋,却心系黎民百姓,敬他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草堂,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迎着千年古风,冒着绵绵细雨,踏着青石板路,一路走来,寻找着诗圣曾经的痕迹。从开元到天宝,从《壮游》到《三吏》、《三别》,从《北征》、《秋兴八首》,再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作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秋风细雨中,再次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1200年前,回到浣花溪畔那间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让我们听一听诗圣杜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迸发的千古绝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0年4月30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乔榛,1942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配音演员、导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 ,曾任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影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七、八、九、十届委员(九、十届)常委 。
曾获"中国百年电影百位优秀艺术家"称号及"我最喜爱的男配音演员"称号。2002年被评为"译制艺术学科带头人" 。2017年荣获"百年新诗贡献奖-朗诵贡献奖" ,2018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中华文化促进会"华语声音者终身成就奖" 。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