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唱腔中的“冲”
(转帖 作者不详)
一个新的流派,除了有兼容其他流派的一些共性特点外,还有很多他自己新形成的东西,这是他的发明。今天,我谈谈张派唱腔中的“冲”。
(请原谅我用“冲”这个字,来形容张派的某个行腔特点。因为,我没见过,或者说我找不到一个字,词,来形容张派行腔中的这个特点,可能用的不恰当,大家包涵)
有许多唱张的人,唱的软塌塌的,使一些对梅派;张派特点分不清的人,误认为唱的是梅派。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张腔中的这种“冲”劲表现的很不够。
张派唱腔中的“冲”劲,这种发音,区别于京剧中的所有旦角流派的唱法,它有整体行腔的“冲”和个别字的“冲”,它与尚腔中的高、棒、硬、挺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实际确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的张派传人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继承了张先生的的这个特点。
张腔中有些腔好象与尚腔中的某些行腔有相似之处,,但更加的灵活, 灵动, 多变,亮丽。有的地方则更加猛烈,快速一些。那么具体到行腔,那绝对就是个人特点了。
例如:《武家坡》(51年与杨宝森在香港的录音)
对唱:王:军爷休要发狂言的“发”字,就是极有力度的“冲”腔。这样的唱,需要唱家,嗓音有极高的爆发力,并且对气息的运用有极高的要求。王容容唱的这段虽然音很高,但其内劲一点都没有,整个腔是空的,不实,不厚。
《秦香莲》与皇姑的对唱:我与世美是亲眷。。,入腔很重,我以前谈过:张派的唱一般都是轻入轻出的多,但部分入腔很重,应该是这种“冲”的范围。
《望江亭》“见贼子”三个字,也是属于这个范围,一般人的发音多不到位,力度不够,用唱腔体现人物当时的气恨的情绪不够。
《四郎探母》与太后的对唱:“当初被擒就该斩....”的初字(张派的初字多不上口,其他流派的有上有不上的,这个初字我在以前谈过好多回了,按现在我们北京音的发法,上口的初字十分的难听,因此,好多流派大家都选择不上口,(如:海岛冰轮初。。。)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入腔极重,极冲,行腔斩钉截铁,痛快淋漓。
张先生这些行腔一般在现场录音里更有发挥,在静场录音里多不出现。
这种行腔。需要对气息的运用有相当高的技巧,并且对嗓音的要求也很高,现在学习张派的人中,多不注意,张派的所谓几大传人,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说起来,李维康在某些行腔的气势上,到多少继承了些张腔的这种特点,但她的东西和张先生的东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