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学校要抓好落实
吕建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
准确地说,家庭作业是学科课后书面作业。马委员所说的“取消”,不是不布置,而是让作业由家庭返回学校,“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与陈部长表述的意思大致相同。
毫无疑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有助于厘清学校与家庭的责任边界,能够缓解家长的“作业焦虑”,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这个要求,学校要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三十条”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相当数量的学校家庭作业超量甚至海量,写作业写到深夜的小学生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如果不减少作业量,学生也难以在校内完成作业。
家庭作业海量且屡减不下,与教师作业观有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有“备”而教,有“法”而教,优化课堂教学若干要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作业压力,把课后作业量降到规定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作业不留尾巴、不出校门,课后延时服务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
持续做好“减”和“降”的文章。当前,小学生作业呈现“试卷化”“教辅化”倾向,作业超量、超标则是试卷、教辅类作业赢得市场的“秘籍”。基于此,减少作业量和降低作业难度是确保作业不出校门的两个关键点。教师要遵照“减负三十条”要求,按照课程标准,科学设计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超过课标要求,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以试卷、教辅代替作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班主任要统筹协调各科作业布置,有效排列组合,确保学科作业均衡互补,做到作业总量不超量、难度不超标。
开启精准作业辅导模式。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在课后延时服务作业辅导环节,学校要力戒“大水漫灌式”的集体教学或“补课”,要组织教师摸清学情,对学困生开展精准作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提高作业完成效率,从而确保所有小学生把课后书面作业“消灭”在学校内。同时,也可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高班级整体作业完成效率。
管理评价要及时跟进。确保“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真实发生,有效的管理评价不可或缺。学校应将“作业不出校门”写进教学管理常规,纳入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清单。学校要明确规定,不得以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辅代替作业;要加强作业研究,同年级集体备课时要集体备作业;要建立作业审批、备案、检查制度,加强作业前、后管理,有效防范作业超量、超标;要将“作业不出校门”公之于众,接受家长及公众监督。
总之,学校系统设计,规范管理,教师从“心”出发,精准发力,“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吕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