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如何运用大小青龙汤?
记录|医记739期 13/12 @ 2019
更新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晚上20:03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2760
阅读时间:9分钟
作者:林佳明
朱师弟:跟随你出门诊这段时间,看你用了很多小青龙汤,效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基本也掌握了小青龙汤的方证,思路。
我想问的是,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鉴别是怎么样的?上次你看的那个鼻炎的患者用大青龙汤为什么不用小青龙汤?
我:大青龙汤从六经归属来说,属于太阳阳明合病。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大青龙汤方: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枚,生石膏(碎)如鸡子大。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太阳表实证,需要解表发汗,用麻黄汤发汗,烦躁是里热,也是我们说的阳明内热,用石膏清阳明里热。
阳明里热在临床中可以表现出来口干,欲饮,烦躁,舌红,苔黄,脉滑数,就可以判断有里热证,大胆使用石膏。
小青龙汤是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没有化热的表现,外邪激动里饮,比较容易鉴别,水饮化热的时候可以用小青龙汤加石膏。
冯老治疗失眠一案例
刘某,男,36岁。2010年11月7日初诊。失眠半年余,西医诊为失眠、抑郁症,给服多种药物而疗效不显。求治于他处中医,疗效亦不佳。现入睡困难,服舒乐安定2片仅睡2~3小时,且睡眠不深,第二天昏昏沉沉,周身乏力,身重,常有头痛,胸闷烦躁,神情郁闷;鼻塞,喉中有痰,鼻塞重则头痛重,身重乏力,舌苔白腻根厚,脉弦滑而左寸浮。
观其既往所服中药,多是枣仁口服液、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汤剂皆是养血安神、补心滋肾再加镇静之品。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湿,辨方证属大青龙汤加桔梗薏苡败酱苍术方证。
处方:麻黄18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15克,生石膏45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桔梗10克,苍术18克。1剂,水煎服。嘱其明日上午9时服头煎,午后4点服二煎。
11月9日复诊,药后安眠一宿,详问已无头痛,身体自感有劲,精神好转,因尚有鼻塞及喉中有痰,考虑虽然症减,但证尚未变,故原方减麻黄为10克,续服一周。三诊时,睡眠基本正常,再据证加减调理半月,诸症消而眠如常。
按: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冯世纶在《伤寒论传真》中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其证表实而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烦且躁也,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
本案患者鼻塞、身重、头痛为太阳表证不解夹湿,胸闷烦躁、入睡难为阳明里热,同时身重、苔白腻根厚、喉中有痰为里饮、痰湿阻滞。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加桔梗、薏苡仁、败酱草、苍术汤证,方证相应,故能够效如浮鼓。前医不考虑解表而单纯给予养阴清热安神治疗而不效,原因就在于方证不符。
从这个案例,可以学习到很多中医经方辨证的思维,值得借鉴。
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运用本方,咳嗽清稀,如同泡沫,看咽喉不红就可以大胆放心使用。
小青龙汤的辨证眼目
(1)有无外感的问题
(2)咳与喘的问题
(3)辨证眼目,注意痰的色,量,质。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本条属于变法条文,突出了喘促,有倒装句法,强调了不渴,本条重心不是论述小青龙汤证的脉症,而是通过倒装的文法,突出阐述服用小青龙汤的特殊反应和辨证。
辨别口渴才是本条辨证的眼目所在,小青龙证属于心下有水气寒水证,按照常法,应该不渴,但服用小青龙汤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服汤已渴者,由不渴到渴者,按照常法,不是什么好事,起码考虑是不是小青龙汤辛燥药物伤津液导致的,专门给我们讲了此寒去欲解也,说明这种口渴既不是上条的水饮阻滞,正津不达的口渴,也不是辛燥药物的口渴,而是服汤后水饮初化,津液一时不能上承口舌所导致,象这种口渴,属于一时性,而且一般比较轻微,很快就会自己消除的,不用再处方进行治疗。
小青龙治疗咳喘为什么不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那样,用厚朴杏仁一类止咳平喘药?
小青龙的病机用原文讲,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外寒内饮,主症为咳喘与呕吐,麻黄,桂枝之辛温散寒解表,治疗水饮犯肺之咳喘,无一味止咳平喘的专药,体会了治病求本最高层次,心下有水气,才是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青龙八味药,甘草调和,五味子收敛肺气,其他六味均与治水有关,麻黄宣肺利水,桂枝温阳化气,干姜,细辛温化寒饮,芍药通利小便,半夏燥湿化痰,对于小青龙来说,内饮是病本,寒饮一祛,则咳喘必止。
因此,方中不用止咳平喘药,而重在温化寒饮,治病之典范。
具体请看小青龙汤另一文章。
我院2107级许永芳医师,曾经分享过自己使用小青龙汤的体会:
我对小青龙汤的理解及应用,小青龙汤该方出自<伤寒论>,条文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后世医家将其应用机理概括为外寒内饮,只要辩证符合这个机理的病症都有人在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比如民国时期的经方实验录的作者曹颖蒲,他应用这个方就很有心得。
农老师认为咳嗽属于水气病者可以用这个方,列举了形成水气几种情况:
1.游泳(临床上经询问,很多患哮喘及经常感冒咳嗽的小孩,家长都是经常带小孩去游泳,说游泳可以触进小孩的生长发育,老师常常制止家长这么做,老师认为过多的游泳会损伤身体的阳气,结合小孩的生理特点很容易酿生痰湿引起咳嗽等外感疾病),
2.进食过多的果品冷饮(在门诊中我们观察到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小儿,脸色及手掌黄黄的,经询问很多小孩都有过食水果及冰冻食品的病史,老师说过食水果冷饮很容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不好,很容易酿生痰湿)。
3.远行冒雨露。
4.夙患痰饮(老师认为哮喘及经常咳嗽的患儿往往是有痰饮内伏的)。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示。
在实习期间,跟农老师出门诊,老师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婴幼儿咳喘,有哮喘病史的及经常咳嗽的儿童,也是效果显著。
老师考虑这类孩子体内常常是有伏痰留饮存在。
家长照看稍有不慎及天气突变,小孩很容易感受风寒,外寒引动内饮,出现咳嗽,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哮喘发作,或发热或不发热,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浮或弦。
查体:肺部可闻及有痰鸣音干湿啰音等。
老师常用处方:
麻黄5g 桂枝5g 白芍5g 干姜5g
五味子5g 细辛3g 半夏5g 甘草5g
陈皮6g 茯苓5g 白术5g
(量视儿童年龄大小调整 )若出现发热常加石膏清热,及生姜散寒。
问老师为什么婴幼儿咳喘也用这个方呢?
老师说:小儿的体质特点是肺脾肾常虚,感风寒之邪后肺气不宣,通条水道功能失常,又易于影响脾胃,至脾运化水湿功能受阻,加之肾温化功能薄弱,出现了新的水饮和痰湿,此时如果不调理好,则可成为伏痰留饮,将会引发经常的咳嗽,哮喘。
小婴儿感受风寒后咳嗽,痰多,肺部痰鸣音明显,还鼻塞,流清涕,或发热或不发热,舌淡,苔白腻,这正是外有寒,内有饮的表现啊,因此效果是显著的。张景岳说,小儿脏气清灵,若能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