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绝壁天渠”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的“绝壁天渠”,是“缠”在悬崖上的一处奇观。虽名为“天渠”,实则是一条条人工凿成的引水渠。沟渠虽不宽大,修建时却是难以想象的艰辛。“高流大队山连山,眼望大河喊口干,缸中没得三碗水,家中缺粮又少穿”“望着大河喊口干,吃碗米饭是奢望”翻开毕节县志,水是生机人民最深最疼的记忆。

1956年起,生机镇广大干部群众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用最原始的方法,先后凿出了高流、镇江、镰刀湾、半边山、长岩、落涧岩、西山坪、峨峰岩、峨峰沟、孙家堰十条“生命之渠”。

1958年4月,镰刀湾大渠修建带头人左遗轩在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接见,毛主席赠予钢笔一支,卫星大渠工程获得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合作社获得周总理签名、国务院授予的“兴建水利先进单位”奖状;同月,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上,镰刀湾大渠获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生机公社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兴修水利先进单位”称号。

1970年5月31日,《贵州日报》以《大寨花开乌蒙山下》为题,用长篇通讯的形式报道了生机镇广大干部群众劈山引水造田的事迹。1971年1月,中央新闻制片厂就生机的水利建设摄制了专题纪录片《劈山引水》,“英雄生机”的大名从此在全国唱响。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绝壁天渠”。

高流村高流大渠。

青林村法朗大渠。

高流村村民背着水渠维护材料走过高流大渠。

村民在巡护法朗大渠。

村民正在查看高流大渠源头水质。

老照片——修建队员挥舞锤子开凿山石。

老照片——修建队员凿渠时在进行测量。

老照片——修建队员劈山引水。

“图说贵州”专题稿件征集活动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多彩贵州网联合举办。

一审:朱若岚

二审:林萌

三审:王幸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