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因何不喜欢《孟子》

文  归途如虹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里,作者对贾宝玉的读书情况做了一番介绍:“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是‘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段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可见,贾宝玉对于《大学》、《中庸》和《论语》还是比较熟悉的,可以背诵原文和注释。但是对于《孟子》,贾宝玉就很生疏了。贾宝玉愿意背《大学》、《中庸》和《论语》,为什么不愿意背《孟子》呢?

首先,贾宝玉本身就对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因为四书五经是科举教材,是贾政逼着他背的。而他非常厌恶八股取士,非常厌恶封建官场,不愿意走仕途经济道路。所以,贾宝玉不愿意背《孟子》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贾宝玉心里面有抵触情绪。

而且,贾宝玉对程朱理学十分反感。贾政要求贾宝玉背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在注释《四书》的时候,是用自己的理学思想在对《四书》进行注释。注释《孟子》的时候,尤其是如此。比如,朱熹在注释《孟子》里的“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时候就是这样注释的:“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这完全是理学家的口气。贾宝玉自己就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可见,贾宝玉并不认可朱熹的注释。他觉得朱熹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孟之道。

理学家有一句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里也多次谴责私欲,甚至人欲。比如《孟子》里引用了孔子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孟子自己是这样解释孔子的话的:“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不御而不仁,是不智也。”朱熹对这段话的解释是:“里有仁厚之俗者,尤以为美。人择所以自处而不于仁,安得为智乎?此孔子之言也。仁义礼智信皆天所与之良贵。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故曰尊爵。在人则为本心之全体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私溺之危。人当常在其中,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曰安宅。此又孟子释孔子之意,以为仁道之大如此,而自不为之,岂非不智之甚乎?”孔孟的原话里并没有谴责人欲,只是强调仁是天道,是智慧而已。但是朱熹却在自己的解释里谴责了人欲。可见,朱熹并不仅仅是在解释孔孟之道,而是在宣扬自己的理学思想。

贾宝玉非常反感“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压抑人性的口号。贾宝玉追求志同道合的爱情,也会因为看到薛宝钗白腻的膀子而像个“呆雁”一般,被林黛玉取笑,还愿意和琪官等社会边缘人物结交,渴望自由。贾宝玉怎么可能满意朱熹对《孟子》的解释呢?

而且,《孟子》当中的一些观念贾宝玉也不满。比如“舍生取义”。贾宝玉觉得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良将”都是沽名钓誉的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样的观念贾宝玉应该也不认可吧。而且,朱熹还引用赵氏的话来解释孝道:“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可见,现如今的催生族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来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还有一些观念,是贾宝玉更加不能接受的了。比如“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贾宝玉是绝对做不到“男女授受不亲”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闺阁内厮混,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女儿是他的精神信仰,情感寄托。贾宝玉也和林黛玉有过肌肤接触,贾宝玉握过林黛玉的手。甚至在第十九回里,他和林黛玉在一张床上嬉戏。

“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也是贾宝玉不太能接受的。贾宝玉十分厌恶那些规矩礼俗的束缚。

我觉得最让贾宝玉受不了的恐怕是这段话:“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段话体现出孟子的婚姻观和妇女观都是很保守的。孟子强调的是父权和夫权,甚至是男权。这是贾宝玉万万不能接受的一种价值观。

我不是要批判孟子。我觉得孟子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他比孔子更有气魄,他的思辨能力也非常强。

贾宝玉之所以不喜欢读《孟子》,还是因为他思想的叛逆和独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