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区深化林长制打造创新区
洪新民
黄山市黄山区位于皖南中部,为安徽省林业生态大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黄山区以创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为总抓手,协同推进“五绿”建设,探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打造松材线虫病防控机制创新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
黄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区保护国宝黄山松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黄山区把松材线虫病防控作为全区生态建设“一号工程”和各级林长的首要职责强力推进,按照“靶向”防治策略,以保护黄山松为核心,并织防治责任网、防治监管网、防治质量控制网、制度管理网、要素保障网。在全省率先组建松材线虫病专职监测普查员队伍,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检疫执法检查和涉松场所排查,严格实施松褐天牛非羽化期枯死松树除治,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阻击疫情向黄山风景区扩散蔓延。
黄山区近年累计投入防控经费上亿元,环黄山“五镇一场”范围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建成以健全完善松材线虫病除治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和松林资源科学经营管理机制为主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机制创新区。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黄山区围绕茶、笋、香榧、花卉、太平湖鱼等“五个一”特色产业和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与河流湿地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创建了“三丰”区域笋竹产业融合发展、六百里林茶复合经营、巧明香榧产业一体化发展、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现代管理、黄山浦溪河休闲旅游区4A级景区5个区级示范点,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
围绕森林资源发展目标,黄山区突出抓好完善机制、保护管理、绿色发展3个关键点,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年实现森林蓄积量、覆盖率“双增长”和“零火灾”平安森林目标。
黄山区坚持保护优先,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审核审批制度、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制度,认真落实71.45万亩公益林生态补偿和管护,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在完成28.5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落界区划与补助资金兑现发放基础上,以迹地复绿、见缝插绿、身边增绿为重点,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营造林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确保总面积达到35万亩。
在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管的基础上,黄山区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2021年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落实2021年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遥感监测点位核查和2019年“绿盾”行动遥感监测核查点位“回头看”,不断强化黄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等6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
同时,黄山区还与多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毁林种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今年1-5月,全区共检查农(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场所等170余家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40余份,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5起,移送滥伐林木刑事案件19起,救助野生动物2只(条)。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黄山区坚持细化分解全年及每月重点任务,明确落实区级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林长巡林督查工作提示制度以及全区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营造林及安全生产等林业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目前全区共设立区、乡、村三级林长354人,今年1-5月共开展巡林督查1696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3个。
林长制改革实施以来,黄山区共完成义务植树77.7万株、人工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森林抚育45.6万亩、退化林修复9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8个。先后出台竹、香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竹、香榧产业发展扶持意见以及“五个一”特色产业质效提升实施意见,雷竹、香榧、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5万余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5万亩,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林业示范合作社6个。2020年末实现林业产值51.07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