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旗杆

大旗杆

大旗杆的传说

人们都知道十年动乱前,保定巡抚衙门(现市委)门前有两根洋灰制的大旗杆,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和制做时付出的巨大代价。 从前,保定府有个姓张的知府,见府门前只有两只狮子,没有旗杆不威风,就派手下官员征集民工做了两根木制旗杆竖了起来。 后来,保定成了直隶省会,直隶总督是外官中最大的,直属皇帝领导,管辖着:北直隶:河北、河南;南直隶:江苏、安微四个省。

后来有个姓钱的总督(或巡抚),为显示自己的权威、嫌府前的两根旗杆太小,没有气魄,又下令做了两根和皇帝的金峦殿同样高(三丈三尺)的木制大旗杆,竖在了府门前。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成了北洋军阀直系的头领,而且势力越来越大,开始竞选总统,投大量资金,派大批政客到全国各地活动——拉选票(以两千块银元一张买选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买来了大批选票,选举结果,他当了总统。

曹辊为显示自己的威势,又想弄个纪念物流传后代,决定把府门前的大旗杆由木制的换成洋灰制的。 这项工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灵雨寺附近有一个第一流的施工单位承揽了这项工程,用的是进口的最高标号的洋灰。

旗杆做好后,运输却成了个大难题:当时的运输工具只有人力小排子车,要用十来辆排子车竖着排成单行顺着装,用二十匹马并排拉。保定城是元朝初期所建,建的是居民城,市内街道狭窄——仅六米宽,走不开二十匹马,怎么办?谁也没有好方法,只好去请示曹辊。曹锟说:“要不惜任何代价,必要时拆掉临街房屋、拓宽街道。”工程总管和施工队长几次商量没有良策,最后只得拆掉了西下关、裕华两条街的临街房屋,拓宽了两条街道。然后用二十匹马拉着运到府前,竖了起来,成为以后的大旗杆。

另外,还有人说,当时保定城的各门都是瓮城,旗杆很长拐不过弯来进不了城。曹锟手下的官员、谋士商量了几次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最后不知是哪个人想起来搭天桥越城墙的方法,报请曹辊批准:搭起了跨越城墙的天桥。通过天桥运进城。

保定大旗杆和燕子李三在过去,人们一提起保定来就想到大旗杆。它矗立在保定最繁华的市中心的巡抚衙门门前(注1),东西两边各戳着一根,每根旗杆高七十来米。说这话还得看当时的条件,那个时候城市楼房高不过三层,它就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巍巍壮观了!大旗杆不只是挂旗,它还是巡抚权势的象征,好叫人们走到那里肃然起敬!可是也有的草莽英雄竟敢上到旗杆斗子上向下洒尿!不信?还真有这样一个传说。

清末民初的时候,义侠燕子李三,一日来到保定府,当时天色已晚,各家买卖铺已掌灯闭户。燕子李三走到南大街北口处的会仙客栈(注2),一进门,打对面迎出个伙计,点头打躬地说:“客官,您住店吗?”

燕子李三“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就向上房大步走去。伙计紧忙拦住说:“您先别着急,各房早已住满!”“怎么连个上房高铺也没有了?”这一问倒把伙计问得不耐烦了:“客官您要住上房高铺不难,就是恐怕您上不去?”“在哪?”“在那!”伙计用戏谑的口气边说边用左手向西北方上空一指。燕子李三顺着伙计手指的方向一看:在西方不远的地方,有两根大旗杆直插天空,借着周围的灯光一照,旗杆上半腰有个四四方方的大斗子,整个旗杆像根大腊钎。

“您老看清啦?那上边可清新高雅呐,只怕您没那个福气!”伙计说完把嘴一撇就走③。气得燕子李三把脚一跺,扭头就离开了客栈。来到府衙门前,只见两根木头旗杆分别截在府衙门前的两边,每根高数十丈(注3),上细下粗,底身足有三合抱粗,顶尖下端围着柱子有个四方斗子,比一间屋子还大。燕子李三看了看,心说:大热天的,这个地方到挺风凉!

待等夜静更深,府衙关了大门,燕子李三这才把衣裳紧了紧,运好丹田气力,来了个珍珠倒卷帘式,噌噌噌就翻了上去。借着天上的星光一看:旗杆斗子里四下足可以容纳四五个人横躺竖卧。他将斗子内尘土清了清,然后才倒下睡去,几天来的劳乏,不觉已呼呼进入梦乡。

等到四更时刻,燕子李三忽然被尿憋醒了,翻身向下,解衣就洒尿。这时正赶上巡抚老爷外出打牌回衙,一夜劳累、早已瞌睡,迷糊之中,忽觉冷雨浇头,一激灵,一切睡意都给赶跑了。抬头看看天,满天星斗,心里纳闷:怎么大晴天儿的下雨呢?看看四周地面,不见雨淋,心说:好奇怪呀?再看看下雨的上方,旗杆斗子上仍在哗啦啦地淌着雨。

“什么人?”巡抚老爷和随从人员一声呐喊,这才把燕子李三惊醒了。他站起身向下一望:有四五个官府人员正围着旗杆向上咋呼呢;府衙附近的更夫也都正在鸣锣“铛铛铛”地赶来。

燕子李三一看糟啦!赶紧纵身由旗杆里出来,来了个蝎虎翻山式,哧溜一声顺着旗杆滑了下来,还没等官府人员看清面目,燕子李三早已不见踪影了。

注:1、巡抚衙门,现为中共保定市委会所在地,大旗杆已于文革时期拉倒。

2、南大街北口处的会仙客栈,现在是清新池澡堂。

3、保定大旗杆始立于金元时期,过去是木头的,高二十丈零五尺,曹辊当直隶总督时才改为水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