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处大雷山,梯田风光更胜,造型别致的山庄荒废
宁波市内,有四处大雷山,奉化区、象山县、海曙区、余姚市,都有大雷山,由于名称相同,很容易张冠李戴。
奉化大雷山,主峰海拔809米,是奉化区中部的最高峰,地处溪口镇、大堰镇、尚田街道和萧王庙街道四地环抱之中。
大雷山之西麓,就是远近闻名的溪口镇石门古村,山之南是大堰镇程家村一带,山之东是尚田街道张家坑村、方家岙等村落,山之北是萧王庙街道云溪村一带。
奉化大雷山,很多宣传资料中都说,唐代著名隐士谢遗尘,曾隐居于大雷山。
就连元代时的奉化文人戴表元也说:剡源石门大雷山,谢遗尘所居。
谢遗尘隐居的大雷山,真的是奉化大雷山吗?
颖之查证得知,谢遗尘所居之大雷山,并非奉化大雷山,而是余姚市内的大雷山。
谢遗尘有个好友,名叫陆鲁望,也叫陆龟蒙,苏州人,进士不第,常常纵情于山水之间。
陆鲁望游历四明山之后,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著名的《四明山九题诗》。
唐代还有个著名诗人名叫皮日休,字袭美,湖北天门人,晚年为黄巢所用,下落不明。
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期间,与陆鲁望相识并成为至交,经常以诗文应和,人称“皮陆”。
正是因为皮陆二人相应和的《四明山九题诗》,四明山被认为是唐诗之路的宁波段。
陆龟蒙在写《四明山九题诗》时,还写有诗序,在序中写道:“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余来,语不及世务。”
从诗序可知,谢遗尘居住于南雷,曾拜访陆龟蒙,两人相识相交。
那么,谢遗尘所居的南雷,是哪里呢?
宁波市余姚市陆埠镇有个村庄,名叫南雷村。
南雷,在余姚,不在奉化,也就是说,谢遗尘隐居的大雷山,是余姚大雷山。
颖之游访宁波山水,经常在推文中提到余姚人黄宗羲及其编著的《四明山志》。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经学家、史学家,经常游历于四明山中,形成了一部方志体著述《四明山志》,这也是宁波历史上有关四明山这一浙东名山的唯一专志。
颖之游访四明山水,经常从《四明山志》中了解四明山水的前世今生。
黄宗羲,号南雷,世称南雷先生。
黄宗羲创立的学派,因此也称为南雷学派。
黄宗羲的墓园在余姚市陆埠镇南雷村的十五岙自然村,每年冬春之际,余姚人的赏梅打卡地。
虽然谢遗尘所居之地并非奉化大雷山,但是这并不影响大雷山之美。
奉化大雷山,主峰上设有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奉化发射站,还有张家坑村森瞭望塔,更有层层叠叠的梯田胜景,非常壮观,远近闻名。
大雷山,远古时代的火山喷发而形成,主峰南侧有一个山头称为高湖山。
主峰和高湖山之间的山岙处,规模庞大的梯田,层层叠叠,曲线优美,恍若天成,通常称为大雷山高湖畈梯田。
当地的很多宣传资料说,奉化大雷山梯田开辟于唐代,这又是一处错误,颖之特此指出,大雷山梯田并非开辟于唐代,希望不要以误传误。
大雷山梯田,是奉化区溪口镇石门村的毛氏先民开辟而成。
那么,石门毛氏始于何时呢?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历史进入了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吴越国期间,江山石门人毛仁锵,出任明州知州,第三子毛旭,随父来明州,看中了大雷山下的自然山水与地理风貌,遂定居大雷山下。
毛旭以祖籍地江山石门为名,给新的定居地,取名为:“石门”。
也就是说,毛氏居石门,最早始于五代十国时期,那时的唐朝,已经灭亡。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开国,五代十国时期仅仅持续了53年。
毛旭一家人不可能也不需要开辟规模庞大的梯田,随着毛氏家族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增多,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开荒造田。
因此可以推断,大雷山梯田,应开辟于宋代及之后的历代岁月,并非开辟于唐代。
颖之游访宁波山水,目前已经发现四处梯田景观,奉化区大雷山高湖畈梯田,奉化区大堰镇西畈村梯田,宁海县桑洲镇南岭村梯田,桑洲镇木坑村梯田,其中大雷山梯田风光,更胜一筹。
大雷山梯田旁边开设有高雾生态农庄,造型别致,临窗可望梯田,层叠绵延。
然而无人光顾,荒废闲置,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奉化大雷山,不得不再提一下象山县的大雷山。
非常有意思,奉化大雷山和象山大雷山,山下都有同名村庄:方家岙。
两个方家岙村,一个隶属奉化区尚田街道,另一个隶属象山县墙头镇,村后都靠大雷山,都因方氏聚居而得名,而且方氏始祖都来源于宁海溪上方,方孝孺族人后裔。
方孝孺株连十族惨案发生时,方氏家族中有三兄弟成功逃脱,分散隐居于现在的奉化方家岙、象山方家岙和溪里方,历经六百多年,逐渐成为了大村落。
两个村庄太多共同点,方向却南辕北辙,不熟悉的人很容易张冠李戴。
奉化大雷山周围的张家坑村、石门古村,都是乡村旅游目的地。
2021年5月30日,颖之翻越大雷山之旅,游历方家岙、后岗山、张家坑,登顶大雷山,游赏梯田胜景,再从石门古村返回,美丽的风景线。
宁波旅游地理百科,就在颖之星语,欢迎关注。
颖之星语原创出品,欢迎转发分享,禁止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