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公平理论彰显执政为民思想

——读《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有感  

这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了一套博士后文库,其中梅哲先生的《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格外引起笔者关注。初读其书,便为其执政为民的思想立场及其实操性极强的务实方法论所折服。笔者感叹,办好中国的事情,我们并不缺少充满智慧的中国理论家。这也正是我们理论自信的一个实证吧。

  在中国,但凡一种理论的提出,一定要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最大的国情,莫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此,中国理论家提出的任何一种理论思想,与上相衔,一定要符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下相衔,一定要符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简言之,即要尊崇中央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要求,使三者一脉相承,不能相互脱节,更不能相互矛盾。

  梅哲先生的《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是基于底线公平理论的视角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制度及政策探究。纵览该书各个章节,其各项主张,正好体现“三个自信”协调一致的理念。

  底线公平理论本身并非舶来品,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景天魁研究员于2004年提出的,该理论的用途之一就是作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依据。从基本国情出发,从老百姓最迫切、最基本的需要出发,划出一条人人躲不开、社会又公认的底线。底线以下体现权力的一致性,是公共财政确保的领域;底线以上体现权力的差异性,主要靠市场调节。底线公平并非“低度公平”,而是使中国既能够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社会公平;既是政府责任的底线,又是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

  梅哲先生对底线公平理论的理解和阐释可谓独到。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书中谈到,底线公平将过去消极的被动的“事后补救性”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制度,主张政府明确基本责任,积极主动地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理论家对于符合中国道路的理论主张总是会产生共鸣的。也正因为此,梅哲的专著《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遂成为对于底线公平理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究,比如中国老年收入保障的问题及原因、风险及规避、责任分担、水平影响因素、待遇水平测算、基金需求与财政支出、以及老年收入保障的制度创新设计等,都是方向论朝着方法论的具象化延伸。

  正如梅哲先生在该书目标中所言,在理论层面上,该书探索了如何树立公平理念,树立怎样的公平理念的问题;在制度层面上,探索了如何整合现有制度资源,实现制度效能最大化,建立全民基础养老保障的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探索了如何消除制度“碎片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将非正规化老年收入保障覆盖的老年人纳入统一的保障体系的问题。

  可以说,基于底线公平理论视角的《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研究》,正是秉承着促进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实操性学术成果,无疑彰显出一种可贵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发于2013年11月14日《中国产经新闻》)

网址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roll/20131114/015117314827.s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