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先生“血病”论述

李梴《医学入门》说:“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凡寒热、踡挛、痹痛、瘾疹,搔痒、好忘,如狂、惊惕、迷闷、痞块、疼痛、癃闭、遗漏等证,及妇人经闭、崩中、带下,皆血病也。”血液遍于机体的脏腑经脉,宜其发为病变,亦极广泛。
至于造成血病之因,虽极复杂,但概其要而言之,则有两端,正如《景岳全书》所说:“血主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故有以七情而动火者,有以七情而伤气者,有以劳倦色欲而动火者;有以劳倦色欲而伤气者。或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或纵欲不节,而火动于胃;或中气虚寒,则不能收摄而注陷于下,或阴盛格阳,则火不归源而泛于上,是皆动血之因也。”阴虚者多火,火动则血难安;阳虚者乏气,气亏则血不宁。
因此,外感内伤,阴阳虚损,都是造成血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习见的有如下几种:
1、血虚
营血之所以虚少,或由邪热伤津,津伤而不足以濡血;或由脾胃亏损,水谷精微不足以生血;或由肾气衰惫,精水不足以滋血;或由失血过多,血液的资生难以为继。有一于此,都可以见到血虚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目眩头晕,朝凉暮热,皮肤甲错,面白色萎,脉细无力,甚则变为干血劳,脉多弦而微,或涩而微。治宜于补血药中增以益气之品,如当归补血汤、三才汤之类。
2、瘀郁
血液之在机体,是行而不居的,如果留而不行,轻则为郁,重则为瘀,又统名之为蓄血。血液行于经脉之中,无寒热、气滞、损伤诸变,则无瘀郁之可言,有一于此,瘀郁以生。
瘀郁的临床表现,在上焦多见胸膈肩膊间满痛,喉中有血醒气,或兼善忘,上肢麻木;在中焦则心下痛,拒按而软,漱水不欲咽;在下焦,小腹满痛,小便自利,二大便自黑,甚或发狂。血既瘀郁,常因之影响营卫气的运行失常,以致发热,其热初亦类似外感,但不头痛,也不恶寒;继则天明少间,至午复剧,自汗汗多,剂颈而还,无气以息,目光短,不思饮食,不得眠,二便自利。总之,血液瘀郁的临床表现亦最复杂,凡有出血史或扑跌坠伤因素者,较易辨识。
唐宗海《血证论》说“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暌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散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有瘀即当去,固不仅限于血证也。
3、血热
《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火为阳而生血之阴,即赖阴血以养火,故火不炎而血液下注,内藏于肝,寄居血海。如或血虚,则肝失所藏,木旺而愈火动;心失所养,火旺而益伤血,是血病即火病矣。治法宜大补其血,归地是也。
然血由火生,补血面不清火,则火终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诸药。四物汤所以用白芍,天王补心汤所以用二冬,归脾汤所以用枣仁,炙甘草所以用寸冬阿胶,皆是清火之法。至于六黄汤、四生丸,则又以大泻火热为主。是火化太过,反失其化,抑之即以培之,清火即是补血。这说明内伤病血中容易产生火热病变的道理。
至于外感热性病,热邪由营入血,是病变较严重的阶段,因血液本为火所化生,故对于火热最有亲和力。当火热入于营分时,以舌质红绛为特征,随即出现烦躁不安,夜甚无寐,斑疹隐现,舌干而不渴饮,或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至入于血分,舌色便变得深绛,或紫晦干枯,斑疹外透,色多紫黑,吐血便血,或大便色黑易解,妇女月经增多,甚则神倦瘛疭(chì zòng),神昏谵语痉厥。所谓营分、血分,实际是血热病变的前后两个阶段,清营汤(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犀角地黄汤,是这个时期必用之方。
总之,血热不去,各种出血症均将由此而生。
相关链接:
任应秋先生“气病”论述
气病多郁,血病多瘀
气血不通三害

声明:本文节选自任应秋先生《中医气血资料汇编》。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删除。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治法、方剂、药物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员慎用。

(0)

相关推荐

  • 『医药之最』现存中医第一部血证专书-《血症全集》

    明末·孙光裕<血症全集>是现知最早的血证专著,比清·唐容川<血证论>成书要早200余年.是书在国内早已失传,且不见于清代的书志著录,现仅有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江户抄本一种. 原书 ...

  • 经方血证用药:禁吐、宜和、可下、巧补

    公众号 唐容川(1846-1897),清代经方家,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四川彭县人.庚子赔款首批赴留美学习西医后,返回中国从事经方医学研究和临床.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 ...

  • 任应秋:气血在生理方面的概念之“血”篇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血是机体较多的物质之一,而且是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景岳全书·血证>说:"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正因为血 ...

  • 任应秋: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导读: 乌梅丸一方,辛开苦降.寒热错杂,像是一个大锅烩,很多医者知其安蛔止泄之效,却不通其用,本文详述任应秋跟师领悟乌梅丸病机,治杂病效验逾常,可启迪医者心扉,从一方乌梅丸窥见医道春秋. 趣味插图:乌 ...

  • 任应秋用乌梅丸治杂病

    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 ...

  • 任应秋论气虚而有热、血虚而有热、真阴不足而火热上炎、津液亏虚而火犹不已

    气虚而有热邪时,应于益气药中佐以清热.李东垣<脾胃论>的"清暑益气汤"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方中人参.黄芪.白术所以补气之虚,葛根.黄柏.泽泻所以清暑热之邪.李东垣于该方的 ...

  • 任应秋跟师: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导读乌梅丸一方,辛开苦降.寒热错杂,像是一个大锅烩,很多医者知其安蛔止泄之效,却不通其用,本文详述任应秋跟师领悟乌梅丸病机,治杂病效验逾常,可启迪医者心扉,从一方乌梅丸窥见医道春秋.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 ...

  • 【任应秋跟师: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导读乌梅丸一方,辛开苦降.寒热错杂,像是一个大锅烩,很多医者知其安蛔止泄之效,却不通其用,本文详述任应秋跟师领悟乌梅丸病机,治杂病效验逾常,可启迪医者心扉,从一方乌梅丸窥见医道春秋.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 ...

  • 任应秋:治疗六种疼痛病的经验

    治疗几种疼痛的点滴经验 作者/任应秋 1.头痛   头为清阳之府,清阳之气一受到外感或内伤的干扰,便会发生头痛.故治疗头痛,首先应辨其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是属于风.寒.暑.湿.燥.火某种病邪?内伤是属于 ...

  • 大师谈 || 任应秋:我如何治疗这六种疼痛(心绞痛、胃痛、关节痛……)

    导读: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50年来,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中医事业,在理论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对整理.继承和发扬祖 ...

  • 任应秋:气血在生理方面的概念之“气”篇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故<灵枢·本脏篇>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于性命者也."精为气所化生,神藏于血液之中,因此,精神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