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词:“量不就”与“量就了”之争
读:宋世雄作为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体育解说员
——人的表象与潜质的“量不就”
宋世雄的特色是,发音很快很高,在一分钟内可以说出400个字,且吐字无比清晰。
宋世雄如此“能说”,但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宋世雄竟然是一位到六岁才会说话的“晚语者”。
教育评论:
民间喜爱古典戏剧故事,比如“薛仁贵卖水”,“西厢记”。都是讲一个青年,处在贫困时期的爱情,都被“嫌贫爱富”的世俗所鄙视,大多是处于富贵的家长,用不变的眼光阻挠“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看不见贫困青年未来发展的“潜质”和前途。
民间有一句长辈的口头禅是“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于是断言贫困孩子“量就了”-“没出息”,辩方则相对有一句戏词曰:“量不就”。于是在戏台上出现指辩双方的反复对白:“量就了”/“量不就”。
结果是,在后来社会艰苦实践中 ,贫困孩子“潜质”得以发掘,“衣锦还乡”“终成眷属”,世人皆“刮目相看”。一成不变看人的“量就了”成为笑话,“量不就”的发展眼光为人津津乐道。
宋世杰幼年语吶到5岁“不会说话”,如果被家长或老师“量就了”,放弃或阻隔对他的培养和教育,那么怎会发现和发掘他的“潜在素质”,成就了“口齿伶俐”国际体育赛事“遐迩闻名”的解说员呢?
古今历史故事,反复雄辩的事实,反复告诉我们:面对进入学校的青少年,绝不可“嫌贫爱富”,绝不可重视高分忽视低分,大搞什么“精英”和“重点”,忽视那些“后进”和“低分”。
须知,因为“精英”和“重点”的教育,高考集中营的模式,忽视贫困偏远农村山区的孩子,都可能埋没爱迪生、爱因斯坦,埋没宋世雄和许许多多农村有“天赋潜质”的孩子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