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4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快乐呢?(我)是想要用(这个办法,即战争)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古今异义:吾何快于是(对这种事情)

状语后置句:吾何快是(于:对)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译】(孟子)说:“大王您最想要的东西,能够让我听听吗?”

通假字:可得闻(通“欤”,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可得与(使/让……听闻)

                                           

王笑而不言。

【译】齐宣王笑笑却不说话。

                                           

曰:“肥甘不足轻暖不足色不足视声音不足听于耳便嬖【pián bì】不足使令?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译】(孟子)说:“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轻柔暖和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您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吗?您的大臣们都能提供给您,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肥甘不足与:为,因为。于,对于。不足于口,(食物)对于嘴巴不够,是状语后置句,即“不够吃”。后“不足于体”“不足视于目”“不足听于耳”用法相同。

色不足视于目与:抑,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或者”“还是”。

便嬖不足使令与: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之)令于前,在面前使他们听令不够,是状语后置句,即“不够用”。

通假字:

为肥甘不足于口/轻暖不足于体/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声音不足听于耳/便嬖不足使令于前(通“欤”,句末语气词)

色不足视于目(通“彩”,采色,绚丽的颜色)

古今异义:声音不足听于耳与(音乐)

词类活用: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轻柔暖和的衣服)

状语后置句:

不足口/不足体/不足视目/不足听耳(于:对、对于)

不足使令前(于:在)

                                           

曰:“否,吾不为是也。”

【译】(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欲土地,秦楚,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孟子)说:“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要的东西可以知道了:是想要开辟土地,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凭借如此的所作所为,去谋求如此的欲望,就像爬上树去找鱼(一样)。”

土地:辟,开辟。

中国而抚四夷也:莅,统治。而,连词,表并列。抚,安抚。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以若所为,求所欲:以,用、凭借。若,如此、这样。

犹缘木而求鱼也:犹,如同、好像。缘,攀援、攀登。

通假字:可知(同“矣”,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中国(古代之中原地区)

词类活用:朝秦楚(使……朝见)

                                           

王曰:“若是?”

【译】齐宣王说:“像这么厉害/严重吗?”

若是:其,句中语气词。

通假字:若是其甚(通“欤”,句末语气词)

                                           

曰:“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译】(孟子)说:“恐怕有(比这)更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没有后祸;(但是)用如此的所作所为,去谋求如此的欲望,尽心尽力地去做,以后必然有灾祸。”

有甚焉:殆,恐怕、可能。

(0)

相关推荐

  • 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第一部分:通假字 第二部分:古今异义用 第三部分:词类活用 第一部分:通假字 第二部分:古今异义用 第三部分:词类活用 大语文网 大语文生活 大语文精神 河南省第24届语文年会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语文最美,唯有情怀 欢迎来到一个普通语文人的小小天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 通假字 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6(完结篇)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译](孟子)说:"没有可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5

    曰:"可得闻与?" [译](齐宣王)说:"能够让我听听吗?" 通假字:可得闻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可得闻与(使/让--听闻)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译](孟子说:)&qu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2

    曰:"有之." [译](齐宣王)说:"有这件事."                                                曰:"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1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高中复习篇目7:部编版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3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齐国人不曾贿赂秦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2

    [注]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1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