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真正高效的理科学习方法,是会砸老师饭碗的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释义来自百度百科)。
在理科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和家长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引入了歧途,就像武侠小说中用一些“速成法”练功会走火入魔一样,当事者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
目前,分数仍然是各级别学校选拔学生最重要的依据,因此,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成绩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国家政策上的持续“减负”,加上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分关注”,让很多学校老师不敢讲“难题”、不敢讲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校外补习成风。
成绩差的孩子家长觉得必须补课,否则会越来越差;成绩好的孩子家长在“不补课就很可能被赶上甚至超越”心理驱动下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但补习真的有效果吗?
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6 月 1 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对哒哒英语、掌门 1 对 1、华尔街英语和精锐教育等四家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从重处罚,罚款合计 1000 万元。
究其原因,无非是很多机构为了挣钱无道德、无底线,无所不用其极;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往小了说,那些无良的机构和老师骗了家长的钱、耽误了学生的未来;往大了说,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更给国家的未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为它们瞄准的是家长的钱包,所谓“名师”、“快速提分”等宣传语不过是为了让家长更快、更多地交钱,至于孩子的成绩是否真的有提高,根本不是它们关注的!
孩子成绩提高了,就是它们的功劳、成为他们宣传的标本;孩子成绩没有提高,它们也有各种理由辩解、推卸责任;就算孩子成绩退步明显,那些机构也不会把已经消费的钱退给家长!
这个广告是不是很吸引人?
花钱多少无关紧要,重要的是 是否真的有效!
但只要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析,很多家长都是可以避开这些坑人的陷阱的!
假设真如广告宣传的那么有效,但学生学完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各地中考数学考题一般都不超过30道,在“245个考点”中的比例不超过12% ;其中至少六成都是基础题,是学生只要学完教材上的知识就能做对的,也就是绝大多数考题是不需要学生专门学习的;
中考中真正的难题不超过十道,也就是“109个解题模型中”,可能被用到的比例不到10%;
抛开“374个知识点”和“245个考点”,我们只考虑其中的“109个解题模型”, 稍微了解其中门道的学生和家长应该都知道,每个模型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型、一两道例题,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将军饮马”,少则六七个、多则十五六个模型;
我自己亲见一个机构老师在给家长的回复中说了“压强的26个题型”,
在头条上,一个百万粉丝的老师,只是“因式分解”的问题,就总结的十几个题型、二十多个公式,而“因式分解”并不一定是中考的必考题目;
有些老师,仅仅是因为做了一个圆形辅助线,就给它命名为 “隐圆模型”;而在学习圆之前,辅助线要么是直线、平行线,要么是三角形,那我也可以命名为“隐直线模型”、“隐三角形模型”,但如果不把这些“隐”起来,学生还需要作辅助线吗?有没有感觉特别的可笑?
。。。。。。
所谓的“109个解题模型”,展开来起码有三四百个小模型,假设每个模型只做4道例题,学生仅仅在这个机构的做题量就会超过1500道;
这还只是数学,理科中还有物理和化学,虽然单科的知识点和分数都可能低于数学,但物理和化学加起来,并不会比数学少多少;
如果仍然按照这种方法学习物理和化学,也会有百十个解题模型、三四百个小模型、至少两千道左右的习题+练习题;
小学时,我们可能用很长时间学习“一位数的加减乘除”、“两位数的加减乘除”,但我们基本上不会专门去学习“五位数的加减乘除”、“六位数的加减乘除”。。。。。。。
但是,我们小学时会学李白的诗,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仍然会学习李白的诗,还有一些人,就算大学毕业了,仍然有可能去找一些在学校没学过的李白的诗来品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理科知识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当我们通过学习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乘除,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之后,不管再遇到几位数的“加减乘除”,都可以用之前已掌握的规则很快计算出结果;
而很多的文科知识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就算你能把100首李白的诗倒背如流,也不可能推算出他的第101首诗是是五言还是七言、写的是什么;就算你把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看了一百遍,也不可能知道他要在《笑傲江湖》中讲什么故事;
就算是历史和政治,很多事情也不是必然的,而是充满了变数和偶然性;
但在数理化中,最起码在中学的数理化中,几乎是没有变数和偶然性的(多个答案也属于确定的结果)
因为理科知识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完全可以“温故而知新”、“窥一斑而知全貌”,比如真正理解了“光的最短时间”和“各向同性”,学生就可以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定律和几乎全部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只要学生真正学好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压强、浮力的相关知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再在压强和浮力上浪费过多的时间;虽然中考中,压强和浮力可能比力学的分值更高;
。。。。。。
因为大多数的同学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所以他们既无法体会文学作品(诗、词、名著、名言等)中的感情,也可能无法理解政治、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与影响等;这就要求他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背诵,加上文科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背诵的难度;而要真正学好语文和英语,又往往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又会占去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如果学生要合理分配时间学习文理科,最好的分配方法不是5:5平分,而是文6理4或文7理3,甚至可以是文8理2;
因为对于真正会学习的人来说,理科应该是越学越简单的,就像光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只有两句话、不到三十个字,就算死记硬背,两三个小时绝对足够,从初二上学期记到中考结束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在用最基础的两句话推导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内容的时候,其实就是“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真正要学的知识非常少,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初三总复习时相当于重新再学一遍”这种经常发生在很多学生向上的情况;
又因为没有任何套路、诀窍、技巧等,所以,绝大多数的知识是不需要记、是可以忘的,因为孩子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就算真的在考场上忘记了一些结论之类的知识,还可以很快推导出来,根本不存在没记住、记错、窜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就是不断地思考、分析、推理,只有极少数是需要特别记忆的,根本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学习压力;
数学也是一样,知识越学越少,越学效率越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高;
但如果像前面那样学习几百个知识点、考点、题型,仅题型一项,数理化就不少于500个,初中三年,就算分配一半的时间540天来学习,平均一天就要掌握好一个题型,这一天时间不但要包括学生吃饭、睡觉、和必要的听课时间,还要包括学生做练习题、复习、运动和休息、甚至生病、游玩的时间;
而在这500+的题型中,在中考中真正能用到的不超过30个,甚至不超过20个,占比低于6%;而对于一些对理科成绩要求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用到这些“模型”的概率更低,就算学生都记住了,考场上还能不能记住、记住了能不能正确匹配上都是问题,因为“老师讲过、没记住”、“考前复习到了、考场上就是没记起来”、“方法记住了、但是用错了”等失分的同学很多,也可能是经常出现在你或你家孩子身上的情况;
也许有些人会说那些知识点、考点、模型并不需要记,但如果不需要学生记,老师又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分那么多类去讲呢?又为什么会被绝大多数的机构拿来做宣传呢?有哪个公司会把公司最不重视的产品天天拿来宣传呢?
它们费尽心思地“分门别类”、不断“细化”,除了规避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责任—“解惑”之外,就是为了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目光,引诱家长交钱。
用“零基础”的学生都能听懂的白话解释专业、抽象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难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解释过,这里点到即止;
一个成功的魔术或杂技为什么会吸引观众?因为它们花里胡哨,总是有让观众感到惊讶或惊叹的行为!
我想,大部分喜欢观看魔术的朋友,都不会表演魔术或者只会表演一些入门级别的魔术,对于难度较高的魔术,要么根本表演不了,要么就是一表演就漏陷儿;就像没上过学的成年人,也会算生活中的小帐,别说给他们一个帐本,哪怕是给他们一本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练习册,也够他们头大的;
喜欢看杂技的朋友,就算看了几十年,可能也表演不了略有难度的杂技;
原因很简单,魔术和杂技表演者都是专业的,而观众基本上都是行外人,连业余都算不上;
同样道理,当一个家长听到老师说“数学有374个知识点+245个考点+109个解题模型”时,会觉得这个老师 很专业;而当学生听到这些话时,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
在教学方面,大多数家长都是行外人,而学生虽然参与教学活动,但他们只是参与者,最多算是业余的,根本谈不上专业;而老师,尤其是教辅机构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他们虽然有专业的头衔,但并不一定真的专业;
观看魔术对学习魔术或者有些帮助,而旁观杂技对学习杂技的作用几乎为零;而现在很多的老师,都是在讲套路和诀窍,就像在台上表演的魔术师和杂技人;而学生就像观众,虽然有机会参与表演,但对学习的帮助微乎其微;
要想学好魔术,首先需要老师把魔术的原理讲解清楚、把操作过程拆解明白;其次,需要反复练习基本功,而杂技对基本功的要求可能更高;对于刚开始学习魔术或杂技的人来说,最开始说的肯定是基本功,而不是直接学习学习喜欢的那个具体项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最朴实无华、平平无奇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
观众喜欢的是台上的精彩表演,而学生要学的是台下枯燥、甚至是痛苦的基本功;
越重要的表演,专业的表演者越不会展示基本功;
真正想要成为高超的表演者的人,就会越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了:那些花里胡哨的“诀窍”、“ 套路”、“模板” 等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台上表演,观众觉得只要多看几遍自己就能达到与表演者一样的水平,却对台下隐藏的东西视而不见;
想要自家的麦苗长得好,不去灌溉、施肥、除草,而是盯着旁边地里成熟的硕大麦穗,甚至把自己相中的成熟麦穗绑到自家的幼苗上;
学习犹如种树,根壮自然枝繁叶茂,这需要树的主人不断地松土、浇水、施肥、除虫、修枝剪叶,而不是把旁边树上的粗枝大叶砍下来绑到自家的小树苗上;
树,只要根还活着,长出叶子只是时间问题;无论你有多好的枝叶、多高超的嫁接技术,都救不活一棵死了根的树;
国家的“减负”政策,就像是一张“挖井的图纸”,由于各种原因,被施工方建成了一个“烟囱”,南辕北辙,形似而神非;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拆除那些危害巨大的“烟囱”了;
我也希望 前车之鉴能让更多的家长清醒过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能够固本培源,能够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每个人,刚开始学说话时都如鹦鹉学舌一般,只能够通过模仿别人说“爸爸”或“妈妈”,但慢慢地就可以自己组织语言,不再“照搬”别人说过的话,也可以说一些自己之前没有听过的话;
每个人应该都是在平地上学习走路的,但应该不会有人专门去学习怎么走楼梯、怎么过沟、怎么过坎儿、怎么爬山、怎么涉水;
我是平原长大的孩子,上大学之前,没见过大山大河,更没见过真正的湖和海,但是这不影响我第一次见到大山时就能爬上去,遇到溪流也能找到安全的方法渡过;
我们每个人,真正能做到的,远比我们自己认为的多的多;有些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可能是真的做不到,比如表演杂技和魔术;也有可能是我们不需要或者还没遇到,比如爬山和过河等;
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只要真正理解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他们能解决的问题,远比他们认为的多的多。
像竞赛题、自招题,可能很多学生一听到这些题的出处就觉得很难甚至认为自己做不出来,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只要真正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哪怕是刚刚学完相关的基础知识,就已经具备了解决大部分竞赛题、自招题的实力,既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竞赛或自招训练,也不需要任何的模板、套路或诀窍;
就像上边的两道题,正确率可能很低,但问题并没有特别的难,也没有用到任何特别的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能力做对,只是他们认为做不到而已。
很多知识,尤其是理科知识,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更多的高阶知识,只是他们自己总结的新知识没有老师说的那么专业、没有教材上写的那么严谨,当然也很难“创造”出那些专业的名词,但不影响这些学生理解知识的“精髓”;
而很多的方法,并不需要学过才能用,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就会本能地用出来,就像第一次见到山的人也能够爬上去;
我相信有很多学生会因为“这个知识点还没学到”、“那个方法老师没讲过”等原因而做错题失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真的做不对,而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实际上他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个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解释清楚“怎么根据已知的知识得到那些'未知’的知识、我们是怎么本能地用出'那些老师没讲过的方法’的”;
让学生自己悟出这些道理是非常难的,就像要画出一个“不能具有任何你见过的生物的特征的 虚假'生物’”,生活阅历和经验越少的人,越难做到这一点;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知道,但有些人可能是“知道而不说”,因为说了就会砸了自己饭碗!
自学,是真正的、最高效的学习理科的方法,但前提是要有人把学生领进门,然后再陪伴他们走一段路,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年、两年,而那个引路人,要在合适的情况下尽量早一点离开;
就像一个孩子,早晚都要脱离父母的手掌自己走路,早晚也得离开父母的家独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