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他修桥时故意混入一种生物,却促使这座天下第一桥千年不倒

  

  洛阳桥,位于福建惠安县,它连接了洛阳江两岸人民的生活,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起初还没有这座跨海大桥,两岸人民只能靠船来往。江面很宽,约有五里,江水澎湃,波涛汹涌。所以人们坐船过江也是很危险的,无奈没有其他办法。尤其是在涨潮,又不得不过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船毁人亡的事件。百姓为了求个好运,取名这里叫“万安渡”。

  

  宋朝时,著名的书法家蔡襄到这里来做官。他体察民情,发现这个渡口是个隐患,所以他决定在此处建桥,真正意义上实现“万安”的梦想。因为跨度大,建桥难度高,蔡襄便吸收大家的智慧,别出心裁使用了两种建桥方法,创造了建桥世上两个伟大的发明。

  

  其中之一的发明便是“筏形基础”。选择好最适合建桥的位置后,在沿线上用船载着沉重的大石头,顺路抛下水。石头下水就形成了稳固的堤坝,等石堤坚固之后再在上面修桥墩。建好的桥墩活像一只只小船,中间款两头窄,这样的楔形设计可以减少潮水阻力。这就是所谓的“筏形基础”。

  

  第二个神级发明就是“种蛎固基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桥墩建好后,在上面放养牡蛎这种生物。牡蛎有两个坚硬的壳,一个可以顽强地粘在礁石上或是其他物体上,另一个则是自己的保护伞。海边的岩石上普遍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牡蛎一个一个粘在一起,堆积成山,坚固无比,别想用手掰开。蔡襄也是因为意外才发现这个现象的,没想到这次建桥可以用上。他令人故意在石头缝里养殖这种生物,等他们长大,再死亡,最后牢牢粘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但加固了桥墩基础,更可以防止海水的腐蚀,可谓是一举两得。

  

  看到这样的奇思妙想,谁能不感叹古人浩瀚的智慧?经专家考证,这是历史上首次将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建筑。

  

  桥墩建好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桥面的铺设也是一个大问题。几千块重达好几吨的石板要铺上去,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古代,有没有起重吊装设备,单凭人力如何能达到?要不怎么说古人的脑子就是好使呢,他们运用水的浮力完成。在低潮期把石板装在木排上,等潮水一涨,石板在水浮力作用下上升,然后排列铺好。

  

  就是因为这座桥的建造工艺独特,才会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桥”,也使得这座桥千年不倒。

  蔡襄无心插柳,却史无前例创造了“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成为了一代建桥师,他让洛阳江两岸百姓往来自由。这两种造桥的技术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