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熊耳山

△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熊耳山,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卢氏县: “熊耳山在东,伊水出。” 《后汉书·刘盆子传》: 建武三年 (27),赤眉君臣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1](备注:《禹贡》所谓之熊耳山在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但若按《水经.洛水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则洛水注中所指应是位于洛水之北的另一熊耳山。洛水注所载的熊耳山为西度水之源头推析,大致位于今渑池县南与洛宁县交界一带[2]。)而今之更广义的熊耳山为河南省八大山脉之一。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属秦岭东段支脉之一,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200米,长约150公里。西南部卢氏~栾川一带宽约65公里,向东北逐渐变窄,至龙门西山终断。山体由太古代及元古代变质岩、震旦纪硅质岩和花岗岩等构成。该山西南部高峻,东北部低缓,大致以木柴关为界,西南段主体为中山,山体完整,山势高峻雄伟,特别是该山的主脊部分,狭窄峻峭,海拔在1800米以上,如全宝山、李岗寨海拔分别在2094.3米和1975.4米,两山峰东西对峙,犹如熊耳,故名。东北部山势较缓,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组成,海拔在600~900米之间。熊耳山的龙门山 (西山)与嵩山的香山 (东山) 隔伊河峡谷夹峙,即为龙门,风景如画,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这里。[3]

弘农卢氏县,《中国文物地图集. 河南分册》等均认为西汉弘农郡卢氏县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城)。当地学者李新治先生则考证卢氏县故城即今卢氏县三角城。若按卢氏川水为源于冠云山之沙河考量则今河南卢氏县城显然无法满足注文:“(卢氏川水)东南流,迳卢氏城东”的方位校验,而三角城则可以满足此条,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角城位于隖渠水(横涧河)的上游如下图所示,亦无法满足“洛水又东,迳卢氏县故城南”的方位校验。此外今卢氏县城关东南隅一带有东周及汉代遗存[4],而三角城则发现的是宋代的冶铁遗址[5]。故此按注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统筹考量,初步推析卢氏县故城位于今卢氏县城关东南隅一带;当然对于卢氏县城无法满足注文“(卢氏川水)东南流,迳卢氏城东”方位校验的问题,则颇疑此处注文有误,应校正为“(卢氏川水)东南流,迳卢氏城西”。[6]

谷水,谷水,曾名榖水[7],发源于渑池崤山以东的马头山谷。全长90公里,经渑池、新安,至洛阳会孝河,东南流注洛河,现与涧河汇为一流。古时的谷水,自王城西北流经千金堨而东注,绕流放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四周,入洛水[8]。另按《辞海》谷水条:“即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东周王城在谷、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国语》称周灵王时“谷、洛斗,将毁王宫”,即此。东汉、魏、晋、北魏都洛阳,曾导谷水使东出王城北,合瀍水东注为阳渠,径洛阳城北,东至偃师县东南入洛,故《水经注》称王城西故渎为死谷,时已无水,改以阳渠为谷水下游。隋复故道。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水,别以新安县西北南流入涧一水为谷水”[9]

谷水,曾经的名字叫榖水(图片摘自洛阳晚报副刊精读2019-5-27)

谷水出其北林也,按《水经.谷水注》:“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10].《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11]”谷阳谷,疑与谷阳山有关[12]。按《民国十七年渑池县志》:东过千崤曰谷城山亦曰谷阳山《元和郡县志》:永宁县有谷阳山,在县北五十里。即今观音堂南,俗名火石山。[13]按此《禹贡》熊耳山之北林亦约今谷阳山(俗名火石山)一带。


[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详拙作《水经.洛水注》考略

[3]来源:《中州名典》

[4]《中国文物地图集. 河南分册》

[5]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志编辑室编,河南省文物志稿 下卷,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志编辑室,2005.08,第1150页

[6]详拙作《水经.洛水注》考略

[7]有学者对照《山海经》等古籍,认为谷水的古称应为榖水,榖的部首从“木”。在北宋刻印的《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书中,也能找到相应的证据。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洛阳讨伐王世充,当时“移军青城宫,壁垒未立”。王世充率众二万,“凭故马坊垣堑,临榖水以拒唐兵”。(摘自:《谷水,穿行在历史深处的河流》,来源:洛阳网-洛阳晚报2019-05-21 09:42)

[8]刘典立总编;归宝辰,李铁林,李振刚,马建国等副总编;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编纂,洛阳大典上卷,黄河出版社,2008.10,第6页

[9]拙作《水经注》里的洛阳-----《水经.谷水注》考略,部分发表于《“河洛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11月,第470--491页。

[10]备注:此句为经文。

[11]备注:此句为注文。

[12]拙作《水经注》里的洛阳-----《水经.谷水注》考略,部分发表于《“河洛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11月,第470--491页。

[13](民国)陆绍治修;杜建成译注;郭书身,贺笑宜同校,民国十七年渑池县志上译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1,第78页

(0)

相关推荐

  • 熊耳山掠影1

                                       大 美 中 国

  • 中原地名探究——洛水安宁——洛宁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省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 ...

  • 【清清卢氏】卢氏抗日烽火记——第一节 日军侵犯卢氏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长期积聚的民族仇恨和军事实力,给了暴虐的侵略者以英勇的反击.日军为挽回败局,遂在侵华军司令冈村宁次的亲自策划指挥下,发动了"河南会战",试图打 ...

  • 听外婆讲故事之河洛康家

    距九朝古都洛阳70公里外坐落着一座小山城,城里有山也有水,那山虽不高却绵延不绝,那水穿城而过奔入黄河,这样一座小城在九朝皇城边儿上矗立多年,自然也孕育了不少人杰地灵.跨越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中原三大 ...

  • 熊耳山掠影2

                                    大 美 中 国

  • “石”来运转,之 河洛石

    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主产于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 ...

  • 【挂面故事】熊耳山里面飘香 | 陈祥云

    作者 熊耳山里面飘香 陈祥云 今年五一假期,我所在的户外群安排了两条驴友线路,我选择自驾熊耳山,我们二十多辆车集结到一起,浩浩荡荡,一路西行. 熊耳山在洛宁境内,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它在陕西 ...

  • 【名人与涉县】赏读韩琦《过涉县熊耳山》

    赏读韩琦<过涉县熊耳山> 先看原诗: 过涉县熊耳山 (宋)韩琦 我从团柏历山岐, 秀绝唯于熊耳知. 芳草经年被重席, 轻云无日展时旗. 羊头有黍名终俗, 壶口称关类亦卑. 何似半天留鹤驭, ...

  • 《水经注》卷二积石之山、析支河曲、河厉等考略

    △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证,并间关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 ...

  • 熊耳山开法禅寺《熊耳山碑刻集》

    贾向国张土魁等倾心抄录熊耳寺碑文结集,山雨作序以记之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1-2 <熊耳山碑刻集>序 暮春时节,邀约数友会于熊耳山开法禅寺,仰碑稽古,以促成<熊耳山碑 ...

  • 【三秦文学】李翰儒:【​熊耳山赋】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熊耳山赋 文/李翰儒 州城西,四十里,威武雄姿天边戏:形似熊卧地,耸耳向天立.举目峰岭巨,璞玉斧劈齐.东 ...

  • 熊耳山,洛阳南部屏障,隋末李密命丧于此

    河南省有很多知名度非常高的山,最有名的自然就是嵩山了.除嵩山之外,你还知道河南有哪些名山?对名字略显奇怪的熊耳山有没有印象?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熊耳山. 河南省的地势综合来说,东低西高.东部是一望无际的 ...

  • 熊耳山山脉

    熊耳山,为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位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伊川县折而向东,南接伏牛山系,北邻崤山,主峰全宝山(在洛宁县境内)海拔2103.2米,花果山(在宜阳 ...

  • 枣庄市山亭区熊耳山

    熊耳山,位于枣庄山亭区北庄镇的西北方向不远,海拔不高,好像480多米,其实就是一座崮,也没看出哪里像熊的耳朵,附近还有不少的崮,有名的抱犊崮就在其东面不足10公里处. 熊耳山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一处地震 ...

  • 《水经注》所载“白鹿山”在哪里?

    传说,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名<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中记载"清水出河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