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灭蚊”引起大肚鱼,后来泛滥成灾,如今怎样?

众所周知,物种泛滥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常来说生态链都是固定的,如果通过引进物种,且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就会泛滥届时治理难度很大。曾经澳大利亚的兔子就是代表,不过这些兔子可不是政府引进,而是人工饲养疏于管理,导致兔子得到繁衍造成的。

曾经澳大利亚兔子最猖狂的时候,达到100亿只之多。同样在美国也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亚洲鲤鱼一个是野猪,它们肆意的破坏环境,导致农业受到冲击,损失相当的庞大,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解决,要想彻底根治,得从源头进行治理,阻止它们进行繁衍才行,单单靠大面积捕杀,过段时间又会泛滥。

当然也得看环境,像中国也有很多外来物种,然而却很少会泛滥,像著名的罗非鱼、小龙虾、牛蛙等,统统都上了餐桌,各类吃法都有,随着数量的急剧减少,还被迫进行人口养殖。不过也有个别物种,因为不好吃的缘故,无法进行有效治理,代表物种就是清道夫,以及30年代为灭蚊引进的“大肚鱼”。

大肚鱼农村的朋友应该都见过,它的个头很小,但外观十分好辨认,它的肚子凸出来,有些比肚子甚至比身子还要大。最开始泛滥的时候,河流受到严重破坏,虽然说它们很小,然而数量一旦达到一定高度,那么河流里的生物就会严重缺乏食物,届时生态系统就会断层,彻底变成大肚鱼的天下。

曾经也有人想过捞它们来烹饪,然而味道并不是很好,另外身体上的肉也不多,口感相当差,不过依然有一份群体会去吃,却达不到像小龙虾一样的高度,因此大肚鱼的数量一直都没有减少,如今在河流中随处可见,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依照它们的繁衍速度,过不了多久就会泛滥。

多年来负责治理环境的部门,也一直都在针对性的控制大肚鱼的数量,尽量控制在合理水平线,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链的正常运行。不过随着河流内的鱼类变少,大肚鱼主导,很多生物都在慢慢适应吃这种鱼,这也为控制泛滥提供一定的助力,未来全部治理干净是有希望成功的,但需要时间积累,一朝一夕不可能完成,当然我们的帮助也很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