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雨村是大坏蛋?那怎么解释,曹雪芹唯一让他生了儿子
一提贾雨村,几乎所有的读者都骂他是个忘恩负义、见风使舵又落井下石的小人。《红楼梦》小说里,凡和贾雨村相关的,几乎都是悲剧,他逐渐黑了心肝,亲手制造了好几个人的悲剧。曹雪芹甚至借平儿之口,骂他是“哪里饿不死的野杂种!”要知道,这时的贾雨村已是朝廷的大员,是举足轻重的,到了贾府,也是备受礼遇的本家身份。
编辑
非常奇怪的是,《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批判文学,运用了一个中国传统伦理因果论来预示四大家族的覆亡,就是没有新生儿的出生,而只有死去的一个又一个的冤魂。如贾琏贾珍们,他们不是简单意义的坏人,可是从小说开篇,他们和他们的家族等再也没有新生命的诞生。可是贾雨村却因当年落魄时娇杏丫头的两次回顾,情根深种,两人后来不但结为眷属,一年半载还生下了代表着希望的儿子。如果贾雨村被定位大坏蛋,为什么偏偏让他后继有人、承嗣基业,将希望给了他呢?
这就必须回到起点,贾雨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在《红楼梦》里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贾雨村官宦出身,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家业早已凋零,只剩了他一人一口,穷到连进京赴考的路费也没有,走到了半路,因为穷,只有寄托到葫芦庙里安身。糊口都困难,上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编辑
甄士隐是贾雨村关键人生节点上的第一个贵人,他资助贾雨村银两衣装,助他完成从学子到仕子的转变,可以说没有甄士隐,贾雨村能看得见的命运就是当个教书先生或者干脆就靠卖文穷困一生了。
贾雨村用两个实际举动回报了恩人甄士隐:一是娶了他家的丫头娇杏;二是胡乱判了葫芦案,活生生将英莲推向了呆霸王薛蟠。
贾雨村的二次进仕得益于林如海和贾政的力量,他因为攀上了四大家族,后来他一路高升,大多是得益于王子腾的提携,当然,彼时他已经完全不同了,他成了贾府的同宗,背靠着这棵大树,贾雨村是有根基有国公府背景的人了。
编辑
当了京官的贾雨村完全忘了初心,他春风得意却暴戾横行,他为了巴结贾赦能弄到石呆子家破人亡。他也会因为四大家族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该换门庭,投向四大家族政治立场的对立面。曹雪芹虽说没有直白的交代,其实就在贾雨村在探春理家时段升了大司马,就再也没有到过荣国府来了,这是他投向更强大政治势力的隐写。
透过《好了歌注》和脂砚斋的批语,读者知道,贾雨村的结局也是枷锁扛,只是他作恶多端,贪赃枉法,比起贾府之败令人深感悲凉,贾雨村的落幕令人怕手称快,所谓因果报应不爽。
贾雨村真是这样脸谱化、骨子里就有坏基因的人物吗?当然不是,如果是这样,他又能如何当得上林黛玉的老师?如何令甄士隐和林如海都器重和珍视呢?还有,他后来每来荣府,何以非得见一下贾宝玉和他谈讲一番呢?,看一看第二回贾雨村长篇大论的正邪禀赋论。这个人,至少是个有见地、有抱负、有实才,甚至他身上有一个地道读书人该有的情怀。这些,才是曹雪芹唯一选择让他生下儿子,给出了希望之人的理由。
编辑
一、残酷的现实迫使贾雨村改弦更张,同流于合污。
贾雨村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学而优则仕,从而实现他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想。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普世价值,贾雨村也不例外。他获取甄士隐的青睐凭的是个人素质和抱负,并不是他趋附获得的,他与甄士隐的交往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贾雨村学问好,他一举高中,进入了官场。贾雨村才干优长,做官奉行一条:以事理为要。职场菜鸟贾雨村很快被现实打晕了。他的上司早看他不顺眼找个理由参他一本,将他打回原形。
这个打击将贾雨村十余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他不可能改变官场生态,那只好从自身找原因了,这个反思让他明白了两条最重要的道理:一是官场自有一套法则必须要遵守,二是没有后台这官是没有办法做长远的。于是才有了他找林如海的门路和后来紧紧捆绑四大家族的攀附。
编辑
这能怪贾雨村吗?贾雨村有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腐败的官僚生态,不遵守潜规则你连入圈的可能也没有啊。贾雨村是一家之长,他要生存要发展,他做出同流合污的改变是趋利避害的选择。读者不可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说白了,曹雪芹哪里是在批判贾雨村,他所做的,是通过贾雨村骂那个颠倒了黑白的官场。
二、贾雨村丢掉读书人的节操,攀附权贵,是那个社会的现实之路。也是覆灭之路
甄士隐赠他银衣时,他不过一谢,照样的吃酒谈笑。这是重义轻利的文人秉性写照。到了受惠于林如海,他就一副谄媚之态了,等到了判断葫芦案时,他就是完全主动的抱贾家和王家的大腿了。贾雨村的改变是渐进的,是随着他命运的沉浮做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他丢掉了读书人的节操,毫无廉耻地去攀附权贵。事实证明他从此走上仕途的坦途,他以贾府为同宗背景,以王子腾为助力,短短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大司马的高位。
编辑
但这样就保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当一个社会,利成为第一选择,而弃义之不顾时,与趋利相伴的就是丢失道义甚至背叛,所以,当危险逼近四大家族时,贾雨村会本能地与他的恩人切割,甚至会投向曾经的敌对阵营,比如小说里的忠顺王爷一派。只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态而独活,既然可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我今天的枷锁明天你也会来扛。最后不过殊途同归,一样的干净罢了。
说到底,勋贵们如四大家族是悲剧,贾雨村这个饱读诗书有本事的人也会以悲剧结尾,只是曹雪芹是文人,他不想文人都断了根本,给贾雨村一个儿子留给世人深思。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