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42

雌黄涂方
【处方】 雌黄(研)1两,戎盐(研)1两。
【功能主治】 小儿野火丹。发遍身,斑如梅李状。
【用法用量】 上以鸡子白调,涂丹上,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雌黄芍药丸
【处方】 雌黄1分,茯苓1分,芍药1分,续断1分,干地黄1分,空青1分,礜石1分,干姜1分,桔梗1分,蜀椒1分,恒山虎肾1分,狸肉1分,乌脑1分,斑猫1分,矾石1分,附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因新沐湿结发,汗流于颈,致发瘰疬漏,始发于颈,有根,初苦痛,令人寒热,其根在肾。
【用法用量】 以酒服10丸,日2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新沐受湿,湿着于脑,则为瘰疬,日久不散,失其阳和,蕴毒而成其漏。故用雌黄阴毒之物,以破阴毒之结;佐以芍药除血痹,破坚积,此本经主治专取养营之功以和失调之血,则痹自开,积自散矣;其余虎肾、狸肉、乌脑、斑猫截风解毒,礜石、空青、附子、恒山破结开痰,专赖芍药以固阳根之力。
【摘录】 《千金》卷二十三
小儿忽有疳疮,口及齿龈生烂肉,口臭
雌黄散
【处方】 雌黄1分(细研),箬叶1两(炙令黄色),黄芩半分,螺师壳1分(炙令黄)。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忽有疳疮,口及齿龈生烂肉,口臭。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雄黄散”。方中雌黄,《普济方》作雄黄。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急性前列腺炎
【方名】清热利湿化瘀汤。
【组成】蒲公英30克 金银花20克 连翘15克 滑石15克 茯苓15克 车前子15克 莲须12克 当归12克 赤芍12克 败酱草15克 丹参20克 穿山甲9克 王不留行15克 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加减】前列腺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多见于病程短的中年患者,湿热偏盛,采用本方治疗,疗效可靠。但由于病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故在用药时,要结合具体病情,辨证加减,灵活化裁,以免有虚虚实实之虑。对急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应以“急则治其标”,侧重于苦寒清热利湿,忌用辛温,以免助邪而伤肾阴。同时也要注意本病急性期,湿热之邪已解,有关症状消失,苦寒清热利湿之药可以减量或不用,以免寒凝助长前列腺的增生,特别是病程久的老年患者,前列腺肿大,更应注意慎用苦寒清热利湿之剂,老年性前列腺肿大,多有正气不足,治疗可用“化瘀软坚固气汤”(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炒山甲、王不留行、茯苓、败酱草、甘草)缓缓图之,可使肾气渐复、膀胱气化,以免肥大的前列腺炎再增生,压迫尿道,出现癃闭,转为危证。据临床观察,本方是治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稳妥目有效的方剂。
看不懂舌苔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有久治不愈的人,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不怕出钱的加微信:微信号:y3l6i3n6
水湿浸渍型水肿
【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
【组成】桑白皮12克 陈皮9克 大腹皮12克 茯苓皮12克 生姜皮3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苍术9克 厚朴9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桂枝9克。
【加减】肿甚而喘者,可加麻黄9克、杏仁12克、莱菔子15克,以宣肺泻水而平喘;胸脘痛闷,纳呆者,加杏仁12克、砂仁3克、蔻仁3克,以宣畅气机。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看不懂舌苔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有久治不愈的人,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不怕出钱的加微信:微信号:y3l6i3n6
再造散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熟附子3克 桂枝3克 细辛2克 川芎3克 人参3克 黄芪6克 羌活3克 甘草2克 防风3克 赤芍3克 甘草2克 防风3克 赤芍3克 大枣2枚 生姜2片。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泠,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证。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看不懂舌苔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有久治不愈的人,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不怕出钱的加微信:微信号:y3l6i3n6
杀虫。主乌癞疮
雌黄散
【处方】 雌黄不限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杀虫。主乌癞疮。
【用法用量】 方中鸡子黄,《圣济总录》作“鸡子清”。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
小儿恶疮,人不识者
雌黄散
【处方】 雌黄半两(细研),赤小豆半两,胡粉半两(研入),吴茱萸半两(生用),黄连半两(去须),黄檗半两(锉),干姜半两(生用),蛇床子半两,腻粉半两(研入)。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恶疮,人不识者。
【用法用量】 以生油旋调如面脂,涂于疮上。每用先以槐枝汤洗疮令净,拭干,然后敷药。
【摘录】 《圣惠》卷九十
小儿癣。不计干湿,瘙痒不绝
雌黄膏
【处方】 雌黄半两(细研),黄连半两(去须),蛇床子半两,黄檗半两(锉),芜荑半两,藜芦半两(去芦头),消石半两,莽草半两,苦参半两(锉)松脂3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别研如膏)。
【制法】 上为细散,以腊月猪脂半斤,和松脂煎令熔,先下杏仁,次下诸药,搅令匀,煎成膏,收于不津器中。
【功能主治】 小儿癣。不计干湿,瘙痒不绝。
【用法用量】 用时先以泔清净洗疮,拭干,涂于故帛上贴,日2换之。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一
性冷淡阳痿统统根治
处方:淫羊藿、桑寄生、当归、熟地各10克,白芍、桑椹子、女贞子、阳起石各15克,蛇床子4.5

加减:行经腹痛、性欲淡漠者加鹿角霜、肉桂、紫石英,输卵管不通者加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
用法:上药用米酒1000毫升浸泡。半个月后饮用。每天早晚各服30至60毫升。或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至三次服用。
方解:方中以淫羊藿、阳起石、蛇床子温补肾阳、调补冲任,以熟地、当归、白芍、桑椹子、女贞子滋阴养血调经,以桑寄生强壮筋骨,全方有温阳健肾、调补冲任、养血调经之效。本方具有温阳补肾,调补冲任,调经养血之功。

主治:肾阳亏虚,冲任不调引起的性淡漠,不孕症、腰膝酸软、阳痿等患者。
疗效: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无数例,总有效率达98%,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外感发热者不宜服。不会饮酒或有其它病不能饮酒者,可改用汤剂治疗。
上热下寒就用潜阳封髓丹
尽管称之为“万病除根神方“,但临证时要全方位掌握,辨证施治!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述着具备道教颜色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聚瑞便是天冬、熟地和山参,再加黄柏、白蔻、生甘草。这一药方那时候用于降内火和滋肾水,医治虚火上炎造成的遗精滑精。有关上热下寒用潜阳封髓丹,下边一起来看一下实际信息内容。
从它的名字和在其中的“三才”看来,好像能够想象,它就是目前“潜阳封髓丹”的开山鼻祖,可是,三才封髓丹医治的状况正好相反:是肾阴虚造成的,因此 ,“潜阳封髓丹”并不源于补土派的创始人,只是来源于郑钦安的2个药方:原先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
“潜阳丹”:用治阳气虚,虚阳上调诸症。药品构成:白蔻30g(生姜水炒),禄特科技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禄特科技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就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硬实,得水之元精为之,有通阴助阳之手,大家便于水补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柔肝,有伏火互根之妙,谓之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封髓丹”:黄柏30g,白蔻21g,甘草9g。己方原出自于元朝《御药院方》,作用“降内火,益肾水'。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十分青睐此方,觉得“此一方不能忽视,余尝亲自经验,能冶疗一切虚热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眼赤、鼻塞、尿床、遗精诸症,屡获神效,登记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医理真传卷二》)。普遍用治真元上调各症,如鼻渊、鼻浊,“予治此二证,每往西砂一两,黄柏五钱,炙草四钱,安桂、吴萸各三钱治之,一二剂为止。甚至,加姜、附二三钱,屡次获效。'头痛左偏右偏者,“予常以封髓丹加吴萸、安桂,屡治屡效。”还用治目中五彩光明等多种多样症状,无法枚举类型。
临床医学上也碰到许多上热下寒之热寒错杂证,常见《伤寒论》之黄芩桂枝汤、黄芩桂枝干姜糖水、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取效。最近从一病人通过自学自购该方治鼻炎、睡眠质量获效获得启迪,马上去翻郑钦安的书,并细细地寻味,随后即在临床医学应用,第一例是12区20床90岁的人,现病史心中躁热、口干、纳谷无气味、便干、脚凉,遂用该方加味竟然得到 神效,药服2贴,排便一扬,胸热,食欲也开,精神振作起来,不日即已住院了;医院门诊碰到2例上热下寒的女士热寒错杂的繁杂症型也借此方获效。
因而,领悟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阳阴基础理论的秘密:“凡阳阴之本,阳密乃固,二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此和之,是谓圣度”。“阳密乃固”之“阳密”,指的亦更是指此先天性命门穴火须潜于水里,肾水得一,火水包融,方能蒸发汽化,五脏之一切正常作用方能为此为根一切正常进行。假如阳不可以密,“二者不和”,则“若春无秋,若冬无夏”,一切正常的人体五脏全球一切正常循运规律性打乱后,天不以天,地不以地,动态平衡情况被毁坏,诸疾必定纷起。悟其理者,即可明潜阳封髓法能冶疗很多热寒不清的疑难病。一得之见,公之于众,害怕珍藏。
病多是堵出来的
病多是“堵”出来的!春天是疏通经络最佳季节,中医教你疏通易堵塞穴位!(二)
《经络穴位养生》今天说说鱼际穴——理气止咳,清肺利咽
鱼际穴,肺经荥穴,是身体的保命穴。鱼际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变化,鱼际穴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具有清热疏肺,利咽通络的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咳嗽、咯血,缓解咳嗽、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另外,还可治“鼠标指”。
部位:人体的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养生按摩法:弯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轻轻掐按,每次左右手各掐揉1~3分钟。按摩鱼际穴
有很多好处,尤其是秋季常按摩鱼际穴可防治种种秋季易发的疾病。
脚癣
◆涂擦疗方
1.川椒(去籽)25克,紫皮大蒜100克,研捣成药泥,先用温水擦洗患处后涂一层薄荷泥,再用棉球反复揉擦,使药物渗入皮肤,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2.冰片3克,溶化于30毫升的猪胆汁中,外涂患处,每日2次。
◆足浴疗方:
1.每日用食醋水(太浓加水)洗脚,浸泡10分钟。
2.将麦秸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洗脚的盆里浸泡,等水的颜色变黄后把麦秸捞出。用此水洗脚,每晚1次。
3.新鲜大蒜50克,去皮捣烂,放在洗脚盆内,再倒入食醋200毫升,浸泡2小时后将患部放入醋蒜水中,每次浸泡15分钟,每日3~5次,连续5~7日。
4.鲜芹菜500克,加水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倒入洗脚盆内,待水温适合时,把患脚放入盆中浸泡,直至水凉为止。
5.五倍子300克,水煎1盆,双脚浸泡15分钟。
◆外洗疗方:柳叶水煎洗脚,每晚1次,同时用柳叶揉成小团塞进趾缝内,连用数日。
◆中成药疗方
1.温水洗脚净后拭干,用冰硼散布于患处,每日2次。
2.用热水洗净患处擦干,用藿香正气水涂患处,每日2~3次。
◆外敷疗方:生鳝鱼骨100克,烘干研末,冰片3克,研末,混合装瓶备用,用时以麻油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
◆湿敷疗方:先石榴皮适量,水煎,湿敷于脚癣患处。
◆贴敷疗方:取1个新鲜鸡蛋,打破后把紧贴于壳内的膜大块撕下,贴在脚癣破溃处,保留12个小时,连续3~5次。
◆揉擦疗方:鲜鱼腥草、土大黄、黄荆叶各适量,切碎捣烂,纱布包紧,用药包揉擦患处,擦至皮肤发热痒止为度。
◆涂擦疗方
1.苦杏仁100克,陈醋300毫升,共放入瓷锅内煮煎,后用文火煎15~20分钟,使陈醋浓缩至150毫升,待冷却后,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再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用阿司匹林1份,研成粉,与两份牙膏调和均匀,涂在洗净的患处。
3.洗光脚后,用生蒜头切成片,涂擦脚趾缝,坚持半个月,可见效。
4.采集三七叶、茎、花1把,捣烂成糊状,加少许食盐,涂擦患处,每次约为20分钟,每日3次,连续3~5日。
5.用热的蚊香灰涂抹患处,数次不限。
6.生黄精、生首乌各50克,研碎,加陈醋30毫升,用容器盛好置入60℃~80℃热水中,加温6~8小时,取出备用,用时,先以淡盐水洗脚,每日早中晚用棉球蘸药涂擦患处1~2次,15日为1个疗程。
7.土大黄适量,生药切碎,放入醋中浸泡15日,用药棉蘸取药液涂擦患处。
8.黄连10克打碎,以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备用,洗净患脚,用药棉蘸浸泡液擦之,每日早晚各1次。
◆撒粉法
1.枯矾5克。研成粉末,撒于患处。
2.公丁香适量,研末,脚趾洗净后,将药粉撒于脚趾间,每日2~3次。
3.五倍子、黄丹各等份,研细,撒于鞋袜中。
◆药酊疗法:黄精干品100克,切成薄片置于容器中,加75%酒精250毫升,密闭浸泡15日,过滤,滤汁再与普通米醋150毫升调匀。用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
◆中成药疗方
1.患脚洗净后,把正红花油均匀涂擦在患处,每日1~2次,连用2~3日,多数有效。
2.患脚洗净擦干,用风油精涂于患处,每日1~2次,连续4~5日。
◆足浴疗法
1.新鲜紫根韭菜500克,清水洗净,置于盆中,加沸水4 500毫升浸泡,水温以不烫手为度,时间约为10分钟,将韭菜捞入纱布内包好,用双手挤压,将其汁挤入浸泡韭菜的水内,患脚放入盆内浸泡10~15分钟,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
2.苦参、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大枫子各30克,黄檗、防风、乌梅、花椒、明矾各20克,加水3 0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其汁,将药渣再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钟,去渣取汁,把两次煎得的药汁混合,浸泡患足30分钟,将药汁分两次用,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3.苏木、蒲公英、钩藤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水煎,取半盆药汁,浸足,每次浸40分钟,每日1剂,每日浸泡2次,3日为1个疗程。
4.钩藤300克,苏木30克,花椒15克,枯矾5克。加水5 000毫升,煎至3 000毫升,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足浸泡半小时,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
5.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黄檗、黄芩,黄连、蒲公英、枯矾各15克,蛇蜕3克,除枯矾外,7味药加水3 000毫升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枯矾溶化,温度适宜,患足浸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用2日。
6.鲜马齿苋500克,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钟,倒入盆中,待温度洗患足,每日1次,每次浸泡60~90分钟,7日1个疗程。
7.苦参40克,烘干研末,将水杨酸、苯甲酸各50克,三药一起放入瓷盆中,加入食醋1 000毫升,拌匀加热待温,放入脚浸泡,每次30分钟,严重患者,隔10日后再浸泡1次,以巩固疗效。
8.生姜100克,切片,食盐50克,清水两碗,放入锅内煮沸10分钟,倒入盆内,待温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9.花椒10克,盐30克,加水煮沸20分钟,待温泡洗双脚,水温下降,可再加热1次,继续泡洗25分钟。
10.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25克,枯矾20克,上药水煎滤液趁温浸泡患足30分钟,每日2次,6日为1个疗程。
11.葛根、白矾、千里光各100克,烘干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每晚取药粉1袋放入盆中,加热水3000毫升调匀,进行患足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12.苍耳草30克,蛇床子、蜂房、苦参、白矾、黄檗各15克,加水1 000毫升,煎至800毫升,再加40℃~45℃温水4倍,临睡前,浸洗脚20分钟,每晚1次,连洗3~5日。
13.新鲜冬瓜皮适量,水煎,待温泡患脚,每次15分钟,连续7~10日。
14.韭菜300克,苦参100克,白萝卜500克(切片),加水2 000毫升,煮至1 500毫升,待温浸泡患脚,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15.硼酸20克,水杨酸、苯甲酸、冰醋酸各10克,一起放入盆中,加适量热水,搅拌让其溶解,待温浸泡患足20分钟,每日1次。
◆涂擦疗方
1.麻黑罢鲜果1个,挖1个小洞,放入少许火药,调匀加热,使之溶化,取药汁擦患处,每日3~4次(傣族民间方)。
2.草藓20克,百部、防风、黄芩、黄檗、白藓皮各15克,枯矾12克,黄丹3克,加水1 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熏洗患处20分钟,每日1剂,早晚各1次。
◆足浴疗方
1.苦参40克,水杨酸、苯甲酸各50克,食醋1 000毫升,苦参烘干研末,将水杨酸、苯甲酸、苦参粉一起放入瓷盆中,加入食醋后,搅拌均匀并加热至沸2分钟,先将患处洗净,温度适宜,放入脚浸泡,每次30分钟。
2.黄檗、黄芩、黄莲、枯矾、蒲公英各15克,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蛇蜕3克。除枯矾外,7味药加水3 000毫升,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枯矾溶化即可。待药液温度适宜,浸泡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每剂可用2日。
3.苏木、钩藤、蒲公英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水煎取汁浸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1剂,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4.苦参、黄檗、地肤子、蛇床子、白藓皮各10克,水煎取汁,待温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5.苦参、黄檗、苍耳子、蛇床子、白蒺藜各10克,水煎取汁,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6.大黄、萹蓄、蛇床子各10克,水煎取汁,待温,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7.取鲜辣蓼400克,加水1 000毫升,煎沸10分钟,过滤取汁,待温浸洗患足,每日1次,连续3~5次。
8.陈皮20克,薏苡仁、苦参、黄精各30克,水煎 ,过滤取汁浸泡患足20~30分钟,每日1~2次。
9.苦参、黄檗、蛇床子各15克,明矾20克,水煎洗患足20分钟,连洗。
◆撒粉疗方:白糖适量,每次将脚洗干净后,撒少许白糖于痒处,每日1~2次,撒白糖后,局部有分泌物排出,次日皮肤自然干燥,坏死表皮脱落,痛痒消失。
◆药酊疗方:土槿皮20克,白酒120克,浸泡白酒中24小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中成药疗方: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每晚洗脚干净后擦干,用药粉干擦患处。
下利与自利的区别
中医名词名目繁多,大多传承着古义古意。所以,对于名词的来源,出处和真实含义的考究尤为重要。
有的术语仅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的病症病机不同,比如\"下利\"与\"自利\"。
了解他们之问的区别,先从\"利\"字开始。利字的异体字是痢,痢的异体字是利字,疾病的\"利\"从其本义引申而来,古文利字,是力至切之意。下利,下者意指排泄大便,利者意即排泄大便力至切,快而急,力度峻大,与现代讲腹泻同义。
古代讲到关于\"利\"这种疾病时,也有的称之为\"痢\"的,实指是指腹泻,泻泄状态。早期古医籍中痢疾与泄泻没有区分得那么开,统称为\"下利\"。后世区分为利与痢,以利为泄泻,痢为痢疾。
自利是指由于身体内部因素如脾肾阳虚或中气不运所致的慢性腹泻,一般不伴有其他胃肠道症状。自者,有自发内发之意。
下利相当于现在说的急性腹泻,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多指外感伤寒或疫病等外源性病因引起的。如伤寒论讲: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自利一般说是慢性腹泻,主要见于肠胃内在疾病。
怕冷与怕风有什么区别
初学中医时,总是将一些概念混淆,以为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中医的用词用语还传承着很多的古字义,而且还十分讲究,看似差不多的东西却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怕冷和怕风,很多人也认为差不多,实际上它们蕴含的病机病理是不同的。
首先来看看怕风的问题。
怕风也叫恶风,畏风。怕冷也叫恶寒,畏寒。这个“怕”字与“畏”字的表述只是古今用字不同而已。怕冷和怕风是有区别的。怕风的人,只有碰到风的时候,被风吹到的时候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怕寒的人即使不见到风也会怕冷,见到风更严重。
怕风这种症状一般会兼有发热、头项强痛,自汗,脉缓这些表现。伤寒论叫它为中风,是风邪入侵到肌肉层的后果。有的中医认为是风伤卫证,这种讲法还有待探讨。实际上,中风是由于表虚而风侵营阴(肌里)造成,当营阴不得舒张而郁热,使得体表之水趁热趁表虚而自出(自汗),由于自汗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怕风的人一般伴有低热。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讲“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是从阴阳角度来看怕风的问题,意思是人体的体表也是有阴阳的,肌表的组织为阴,促进肌表组织活动(如收放开合和微血循环、代谢)的能量为阳。两者互生互根,相互作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才保证肌表的正常运作。如果阳不入阴,浮离体表,就会发热,如果阴中无阳,阴无所制,就会控制不住肌表的津液,津液就会自已从毛孔出来。这种情况与不自觉流口水的情况类似,不自觉流口水的人的脾阳也是虚弱了。
由于阳气浮离在表,容易流失,加上自汗,津液也容易流失,津液实际上也是属于阴的物质。所以怕风或中了风邪这个问题实质上会造成阴阳两虚。解决问题就该从阴阳双补这个基本思路去着手,补的同时要考虑到药力的生发和到达的问题,于是伤寒论中用了桂枝汤这样的方子,用桂枝补阳气,补心阳,用芍药生阴气,补营阴,两者都是作用于心脏而直达肌肉,用炙甘草生姜补脾阳而振药力,用红枣生津而防肠胃干燥。用因此后来医家纷纷将此方视同阴阳应用的经典之方,伤寒论的很多方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这种阴阳思维影响十分巨大。
根据这个机理,只要人体肌表层出现的阴阳双失情况,均可以使用桂枝汤来解决,并不限于中风症。
中风汤方(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五枚(注:这是汉代剂量)
再次来看看怕冷的问题。
怕冷的人,表现出缩头缩脚,既怕风也怕冷,即使没有被风吹到,也会怕冷,如果有风吹到,会怕冷得更严重。不管有没有发烧,有时会自发的觉得自己冷,经常手足不温。这是内气馁弱的表现,属于阳虚证。郑钦安认为这是体内无阳衰弱的原因。经常的怕冷与突然伤寒引起的怕冷有所不同,一个是久病,一个是新病。久病积寒的部位既有表也有里,总的是表现是无阳不旺。新病所受寒邪,邪停滞在表,一般会导致表闭郁热而发烧。(有人认为是免疫体系在做斗争,尽管这样认为好像没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人体并不是智能手机,而是阳气的运动发生了问题,这种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天地运动和饮食起居,十分复杂)
所以怕冷有新病与久病之分,新病一般是伤寒,久病一般是积寒。郑钦安对此十分明确地指出之间的区别。并给出以下解决方剂
新病-----伤寒汤方(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去皮尖(注:这是汉代剂量)
久病-----久病怕冷方(附子甘草汤):附子一两,甘草六钱(注:这是清代剂量)
从以上分析看出,中医的字义是十分讲究的,差一字差之千里,所以在学习时
服麻黄汤什么感觉,亲身体验!
欲医须近药,知药性,清有张锡纯中药亲试记,近有李可叫弟子尝附子。可见,亲身体验药性是很重要的事情。有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人因为抽烟多了,有点喘,起清痰,亲身体验了一番关于麻黄的滋味。而且与禁忌息息相关。
麻黄在伤寒论中应用很广,如在大小青龙汤中是主药,当然典型的还是麻黄汤。
麻黄汤是个汉方,专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如张仲景记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人服用麻黄汤犯了几个错误
一是没有确切的把准浮紧之脉这一关键,导致犯下了重大误诊动作,当时把自己的脉时,并无浮象,只是缓而细,但沉而有力,错过缓脉当浮脉,把细脉当数脉。
二是不严格落实煮麻黄要先煮,去上沫的医嘱。客观上,药店买回来的麻黄直接用电药煲煮很难煮出沫来,几乎没有。主观上安全意识不强,放松了要求,认为没有沫也没什么关系,事实是有的,只是麻黄的干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再煮,很容易起沫。如果不浸泡开来直接煮,很难煮出沫来。除非用武火。
三是忽略了自己身体素弱,心肾阳虚。这种情况一般不适合服用麻黄发汗剂。
服药后的体验是这样的:
明上煮的汤,按原方煮出的量吃了一碗后,一点汗都发不起来,过了十分钟跟着喝了第二碗,还是没有汗,但心跳加快,明显感觉心咚咚跳,人越来越觉得毫无睡意,服药二十分钟后,突然感觉小便不利了,毫无尿意,想尿时又尿不出来,整个下体部位萎软收缩,毫无阳气可言。此时人也觉得手足不温。
此时,恍然大悟是误治了,变得害怕起来。由于神志清醒,手脚活动自如,言语灵活,未到致厥程度,只好卧床休息,但最难受的是小便不利,尿无力,尿不出,而且心跳快,其间盖着被子出了身汗,但整个人失眠了一晚上。到了下半夜三点,手足回温,下体稍觉回阳之感。
但很奇怪的是,一个晚上没有起痰,手足回温时,肚子也饿了,但是人觉得有点虚。
看来,麻黄汤是峻剂,一点不假。
通过这一次服药,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不能以病套方,要脉证为先,细细辩证,医嘱做实,不能想当然,不能差不多,更不能逆脉证而来,也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煮麻黄汤一定要脉浮紧才吃,心肾阳虚的人不要吃,煮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去上沫。
通过服用麻黄汤,也让自己更加清楚自己体质,但这是吃教训吃来的。
肝肾风虚,眼目昏暗,四肢无力
磁石丸
【处方】 磁石3两(烧赤,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桂心1两,黄耆(锉)1两,羚羊角屑1两,车前子1两,薯蓣1两,细辛半两,熟干地黄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肾风虚,眼目昏暗,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精虚极。惊悸羸瘦,梦中遗泄,尿后便遗白浊,甚则阴痿,小腹里急
磁石丸
【处方】 磁石(醋煅)2两,肉苁蓉(酒浸)1两,鹿茸(酒浸)1两,续断(酒浸)1两,杜仲(炒去丝)1两,柏子仁(炒,研)1两,赤石脂(火煅)1两,熟地(酒蒸)1两,山茱萸(取肉)1两,菟丝子(酒浸)1两,巴戟(去心)1两,韭子(炒)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精虚极。惊悸羸瘦,梦中遗泄,尿后便遗白浊,甚则阴痿,小腹里急。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济生》
子宫不收,名瘣疾,痛不可忍者
磁石丸
【处方】 磁石。
【制法】 酒浸,火烧为末,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子宫不收,名瘣疾,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本方原名磁石散,与剂型不符,据《本草纲目》改。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二六
手脚麻木辨证论治
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
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为肉内如虫行,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角度来讲,虽有&ldquo 麻多虚痛多实&rdquo 的说法,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风邪入络 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邪,语言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方以牵正散加减,药用 全蝎5克(研末冲服),僵蚕5克(研末冲服),白附子10克,羌活、防风、独活各15克,苍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
气虚麻木 手足渐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便溏尿清,舌质淡,脉弱。治宜补气养血,方以四君子汤加味,药用 人参5克(另炖服),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防风、黄芪各15克,桂枝5克,桑枝 5克。水煎服。
血虚麻木 肢体掣强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舌淡,脉细。治宜补血生精,方以四物汤为主,药用 熟地20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独活、桑寄生各12克,牛膝10克。水煎服。
气滞麻木 肢体酸麻沉重,活动或按摩后则舒,或伴有胸胁满闷,善太息等气滞之症,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女性病人。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养筋,方以逍遥散为主,药用 柴胡10克,白芍15克,人参5克(另炖服),当归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通草3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
瘀血阻络 麻木不仁,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 桃仁10克,红花5克(后下),当归10克,赤芍12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络石藤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
湿痰阻络 麻木不仁,或痛觉消失,四肢困重,首如裹,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脉滑缓,多见于肥胖者。治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 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枳实12克,茯苓12克,陈皮5克,天麻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
(0)

相关推荐

  • 阴虱外治经典良方

    ◆涂擦疗方 1.1∶30%百部酊外涂,每日3次,连涂7日. 2.百部30克,紫草20克,花生油100克,文火加热至油变紫红色,纱布过滤存油,外涂,每日2次. ◆熏洗疗方 1.百部100克,水煎取汁,先 ...

  • 皮肤瘙痒外治经典良方

    ◆涂擦疗方 1.用仙人掌切开面挤出药汁涂擦患处. 2.丹参3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浓缩至150毫升,加少许防腐剂,瓶装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刷患处,每日数次. 3.大蒜头5个,捣烂,浸泡在5 ...

  • 扁平疣外治经典良方

    ◆涂擦疗方 1.摘下无花果的茎叶,将流出的乳汁涂擦在疣体表面,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2.苍术.三棱.莪术各50克,白芷30克,壁虎35条,加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30分钟滤渣取液 ...

  • 肛门瘙痒外治经典良方

    ◆熏洗疗方 1.苦参.蛇床子.明矾.地肤子各30克,荆芥.防风各15克,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 2.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生地各20克,蝉蜕10克,水煎熏洗. 3 ...

  • 肛裂外治经典良方

    ◆涂擦疗方 1.白芨粉和医用滑石粉各一半,装入瓶内高压消毒,患者排便后洗净肛门,用药棉将其药粉涂于肛门裂处,继而用手轻轻按摩长强穴数次,至肛门周围有发热感为宜. 2.鸡蛋黄适量,用文火熬取油,将此油擦 ...

  • 阴囊湿疹外治经典良方

    阴囊湿疹(又称绣球风) ◆涂擦疗方 1.龙骨(煅).牡蛎(煅)各等量,研末调匀,有渗液的用药末直接涂擦患处,无渗液的用冷开水湿润后擦于患处即可,一般10分钟可止痒,每日2-3次. 2.藜芦30克,密陀 ...

  • 湿疹外治经典良方

    ◆外敷法 1.马铃薯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4-6次. 2.绿豆粉30克,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毫升,混合调匀后,敷于患处,每日1次. 3.黄连5克,研末,加入凡士林50克调匀, ...

  • 肛门湿疹外治经典良方

    ◆涂擦疗方:苦参100克,芝麻油500毫升,将苦参置于芝麻油中浸泡1日后,用文火炸至干枯,去渣过滤,装瓶备用.用时外擦患处,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熏洗疗方 1.马齿苋.苦参.白藓皮.黄芩各3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