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见古人·岁朝篇

“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在《后汉书·周磐传》中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国人过春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其称谓在各时期也不尽相同,例如先秦称为“上日”、“改岁”;两汉称为“正日”、“岁旦”;魏晋南北朝称作“元日”、“元旦”;而唐代以后也多以此为名。事实上,最初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且夏、商、周与秦朝所定岁首之日也不同,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才以农历正月为岁首,在辛亥革命以后便采用公历计年,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挂灯笼、贴门神

作为应景之作,古代绘画中的《岁朝图》最初是在宋代宫廷中兴起的,流传至今年代较早的作品是北宋画家赵昌与董祥创作的《岁朝图》。此类创作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描绘辞旧迎新的庆贺祝拜场景;二是以蔬果、文房等入画,赋予其吉祥寓意与文化内涵,多以“岁朝清供图”命名。通过前者可以一窥古人的迎春习俗,后者则反映出文人墨客的古雅情调。

乡村“岁朝”,热闹非凡

明代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有关“岁朝”的民俗活动非常丰富,明代著名画家李士达的这幅《岁朝村庆图》就真实的反映了晚明时期民间庆祝新年的种种活动。图中画一处山村,人们有的外出拜年访友,有的燃放爆竹,有的聚在室内赏画,热闹非凡。可以看到有的室内挂着钟馗画像。李士达笔下的人物线条流畅,轮廓浑圆,造型极富特色,所画树木略带变形,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

城里人更讲究“排面”

清代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此图描绘一城中大户过年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男女主人端坐厅堂,孩童们则敲锣击鼓、吹笙拍板,耍玩傀儡、点燃炮竹,嬉戏于庭院中。家仆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回廊里。后院妇女忙碌准备年夜饭,远处阁楼上男仆合力悬挂大灯笼。庭院火盆烧着松枝、芝麻秸,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朱几瓶插牡丹,烘托出满堂富贵吉祥的年味。

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放下“身段”,

与子同乐!

清代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等合绘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这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这件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各位画家画技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

皇子们燃放爆竹的情景

乾隆帝继承皇位后,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节令中,他对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岁朝(元旦),尤为重视,每到这一天,他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宫苑内点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他还要认真地书写《心经》一册,以示庆贺。

皇帝“岁朝”开笔,祈福国泰民安

元旦子时一到,乾隆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举行“岁朝”开笔仪式。“岁朝”开笔仪式中,有3件必用之器物:一是“玉烛长调”,二是笔管端刻有“万年青”,笔身刻有“万年枝”的毛笔,三就是“金瓯永固”杯。仪式中皇帝将“屠苏酒”注入“金瓯永固”杯,陈于案上,伴随烛光,书写“天下太平”、“福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

“岁朝清供”,文人过年也讲究情调

“清供”又称清玩,包括金石、书画、古董、盆景等玩赏之物,“岁朝清供”即是在新春之际将这些雅物摆放在案头,古代画家将这些富有寓意的物品作为描绘对象,谓之《岁朝清供图》,这类创作大多出自文人之手,体现了他们特有的美学精神。历代诸多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

元代 钱选《岁朝清供图》

明代周之冕(款)《岁朝清供图》

清代 改琦《岁朝集吉图》

近代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新年到,福气到,最后以五位皇帝御笔“五福”,祝愿大家牛年大吉,五福临门,福星高照!

五福临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