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整挺好,一进高中虐成渣,为什么?
明明初中数学很好
为何高中却被虐成渣呢
文丨宾洁(数学喵Bin.J)
Part.1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21天以后就要高考了,高考过后,中考也就不远了。又到了一年之中送别老生、迎接新生的光景。本喵有一些话,想要给初升高的孩子和家长说说。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每到新生入校第一次家长会,我都会给家长说这么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你的孩子在初中是个牛娃
到了高中却泯然众人矣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我这话说得太夸张,其实,真实的情况可能远比这个还要残酷,不少家长不光要接受孩子泯然众人矣,甚至还可能会面对他变成了一个数学渣~
也有一些读者对此感到不解甚至不满:学会接受是什么意思?难道一进高中不适应就要放弃吗?
其实,嘱咐家长学会“接受”,只是希望大家明白,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常见的,您的孩子不是个例,也不是无药可医。有个心理准备,才能够不过分焦虑,不病急乱投医。同时,也希望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一时的“渣”是正常的,一时“渣”不代表一直“渣”,反正大家在高一大概率都渣过,只要后面能迎头赶上,那都不是事儿。
我从来没说过
“学会接受”等于“趁早放弃”
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先知道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本文就主要为大家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成因(以下都是专业分析,略显枯燥,但绝对接地气)。
Part.2
客观原因
一、知识总量变大,学习时间却没有增加
单就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基本上还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在初中,咱们有时间对一个内容不停地反复强调反复巩固,而到了高中却感觉老师每天都在赶时间,一个内容讲完了马上开始下一个,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比如,初中的函数内容,八下学一次函数,九上学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九下学反比例函数,可谓是细水长流、精雕细琢、反复巩固。而高中就不一样了,不等式、方程、函数的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等这么多内容,基本上高一上学期的前半段(期中考试前后)要上完。内容多了,节奏自然就变快,必然会有大把的孩子不能适应。
二、高中知识的抽象程度远远高于初中
比如我们初中学三角函数,直接拿出直角三角形,对边比斜边、邻边比斜边、对边比邻边,几条边一比,三角函数就出来了,多么直观,对不对?接着就是30°,45°,60°几个常见的三角函数值,算一算,用一用,记住即可。
而到了高中,首先给你扩充角的范围,让你想象任意大小的角;接着给你更改角的单位,要你把角度制变成弧度制;好不容易开始学习三角函数了,角的范围都扩充了,直角三角形不够用了,就要去掌握各种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比如相等、相反、变或者不变函数名和符号(诱导公式),然后更别提什么和差倍半升降幂辅助角,所有的关系统统是靠公式来维系的。有的时候,你还在纠结几pi等于几度,别人已经在恒等变换了。
再比如学函数,初中学具体函数,什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都是有数有式有图有真相的,哪怕涉及到各种性质比如对称性、单调性等等,都可以从图象上看出来。
到了高中,除了学具体函数,还要学抽象函数,比如f(x+1)=f(x-1),那么f(x)有什么性质?f(1-x)=f(1+x),那么f(x)有什么性质?稍微眼瘸一点的恐怕连这两个式子的区别都没看出来,更别谈去做题了。
三、初中背模型,高中讲思想——高中数学更为灵活多变,光靠“听、背、默”已经不足以应付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即使是最“玄学”的平面几何题,都有模型去参照,本喵在数学群里,就经常听到初中老师们讨论什么“手拉手模型”,“jio拉jio模型”等等。有了模型作为参照之后,初中学习更多的就是“听、背、默”了,通过记忆和大量刷题,反复巩固,把模型记熟,大概率可以在中考拿一个不错的分数。
而高中数学则不一样,虽然也有一些模型可以参照,但更多的是讲“思想”,比如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很多题目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比如学数列求和的时候有些同学习惯背那么几个裂项相消的公式,结果考试考一个没背过的,需要自己尝试拆分的,立马歇菜。再比如学三角形里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考试给你考个正切,很多一百来分的孩子觉得“从未见过”、“没有头绪”。
四、初中重几何,高中重代数,初中现有的代数水平很难支撑高中数学的学习
初中学生进到高中以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时时刻刻在计算,名字听着像几何内容的,比如三角形、立体几何、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结果发现还是在算,三角形用正余弦定理算,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算,解析几何用联立方程算……各种数字运算、字母运算,经常一写就是一整面。不光要会算,还要会一些代数变形的技巧。
就说最简单的因式分解,初中现在据说只需要掌握平方项系数为1的二次式的因式分解就行了,可是高中呢?各种系数、各种带字母参数的二次式,甚至有时候还有三次式的因式分解……
所以说,现在初中生现有的代数水平,真的很难支撑起高中数学的学习。
五、老师授课方式有很大不同
初中由于时间充裕、内容简单,老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反复讲解,具体辅导。而进入高中之后,老师则更注重分析和引导,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如果缺乏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则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
在课堂设计上,小初老师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组织课堂,而高中老师往往单刀直入,并且注意力更侧重于讲课,对于那些习惯于被老师盯着学的孩子来说,会感觉失去关注。
Part.3
主观因素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需要考虑。
一、没有好好利用初升高的暑假,导致刚开学时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很多孩子在中考之后都会有种错觉:“终于考上高中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加上初升高的暑假又没有作业,家长要上班也不一定能管得了孩子在家的情况,于是,游戏打起,懒觉睡起,过去九年培养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暑假被毁了大半。一进到高中以为会有个缓冲,有个适应期,却没想到高一学的内容就是硬骨头,根本没时间给你喘气儿。
二、过去遥遥领先的优势不复存在,心理上存在失落感
按照现在中考50%的淘汰率来说,能够考入高中的学生本身在初中就不算差生,尤其是有一些孩子可能在自己所在的班上是数一数二的,结果到了高中发现大家都挺厉害,自己过去遥遥领先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也可能导致一时之间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
三、高一课业十分繁重,九门功课轮流狂轰滥炸,导致学生存在“失重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高一由于还没有选课,所以九门功课都是齐头并进的,门门都要学,门门都有作业,在初中不那么受重视的“副课”到了高中也像主课一样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这样学生的精力必然会分散,都是重点的时候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重点了,这种失重感也是初升高的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
后记:以上是本喵对“初中明明数学很好,为何高中却被虐成渣?”这个问题的成因分析,今后的推文中,本喵会陆续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感兴趣的话记得关注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