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审计发现是工作目标还是结果?

在审计项目中,重大审计发现是内部审计师的兴奋点。一年当中,重大审计发现是很多内部审计师衡量自己工作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无论是内部审计师还是审计部门,基本上都会把年度重大审计发现放在工作总结报告中。于是,许多内部审计师或审计部门往往会把审计发现当作是审计工作目标。
审计发现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吗?好像并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真的是去寻找内控缺失环节、舞弊案件、违规操作、隐藏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吗?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其实是提升组织效率、提升组织风险管控水平、为组织创造价值。这是内部审计师和审计部门不应该忘记的。审计报告中的重要审计发现确实能够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但这些审计发现就一定能促进管理层或经营层采取措施去加强内控、改进流程、完善组织机构等等吗?
大家也许对本世纪初“世界500强”的安然公司的倒闭还有印象。安然公司因为财务报表造假丑闻曝光,导致这个企业巨人轰然倒地,最终破产倒闭,稍带还把当时的“五大”之一的安达信拉下了水。据说,在揭示安然公司财务造假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师也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了安然公司大量的财务虚假操作。但又怎么样呢,那个曾经是美国人骄傲的、赫赫有名的安然公司,还是灰飞烟灭,成为过眼云烟。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更是在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倒闭后越发显现出来。
目前的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事后审计。相对于事前、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更容易有“重大”发现、更容易量化实际损失、风险。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的审计发现更多的是集中流程层面、控制层面,对于面临经营压力的管理层,一般不会引起太大关注。毕竟,公司里、组织里有的是各种流程专家。
内部审计方法、流程、程序、模板的设计目标不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有重大审计发现,而是尽可能全面地排查出风险点,找出审计疑点,最后确定审计发现。审计发现是在严格执行审计流程、程序后的结果。审计思路、审计方法是以审计工作目标为前提的。
对内部审计师和审计部门的考核是以是否达成工作目标为标准。审计发现当然是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但要评估审计发现是否能够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即使是重大的审计发现,也要更全面地评估。同一个被审计单位,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经营政策和环境下,对同一经济事项也会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两个审计团队,分别审计不同内控水平的被审计单位,也会有不同的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是审计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审计工作的目标。目标和结果可以是一致的,但结果不一定都能满足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师和审计部门要盯住目标,经过努力,获得让管理层满意、有价值的审计结果。


以下是大家发表的意见:

Army:内部审计的目标不是你发现了多少重大事项或者舞弊,而是你怎样让这样的风险在企业中得以控制与规避,将风险的损失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损失之内(损失越小越好)。

陈刚:内部审计方法、流程、程序、模板的设计目标不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有重大审计发现,而是尽可能全面地排查出风险点,找出审计疑点,最后确定审计发现。

空白:根本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欢迎大家继续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